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8月7日下午5點半,在敲下志願填報的確認鍵後,黃晴長舒了一口氣。
黃晴是2020屆高考生,今年取得了630分的好成績。隨著下午6點普通類常規批第一次志願填報的截止,她心裡的石頭才真正落了地。
感覺放鬆下來的,還有她的媽媽李女士。從8月4日開始,李女士就和女兒一起,把所有設中文系的學校排了個遍。從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再到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等,所有學校下來,黃晴也才僅僅填了60個志願。反正是平行志願,前面的學校衝一衝試一試,就當是撿漏了。
其實,沒填滿志願也不難理解。與身邊同學相比,黃晴的報考意願比較明確——985/211院校的中文系。像她這種情況,也算是考生當中的個例了。對黃晴來說,她只需要關注前20個志願,後面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
話說起來容易,可前期的準備工作真沒少讓母女倆,尤其讓李女士費心。李女士向記者展示的三個表格裡,詳細列出了近三年文史類本科普通批的志願錄取情況。裡面標明了學校、專業、錄取分數、位次等關鍵信息。根據女兒的意願,李女士最終從中敲定了60個志願,覆蓋十幾所高校。
今年是新高考落地實施的第一年。去年底,山東省招考院開放了志願填報系統,當時的模擬填報志願,對考生和家長來說是個新鮮事兒,李女士也不例外。她當時就做了三個表格,還給女兒填報了40多個志願。由於孩子很堅定,現在的報考意願一直沒發生變化,年前做的表也就能派上用場了。「當時真是費了很大功夫。」李女士坦言。
和大多數山東考生和家長一樣,李女士和女兒也是頭一回填報96個志願,幾天下來,母女倆感觸頗深。李女士說,96個志願看上去多,實際上並不多。因為以前是12所學校,每個學校12個專業,這就相當於144個志願了。但像黃晴這種情況,在明確了目標院校和專業後,也就無所謂志願多少了。
實際上,黃晴「6選3」科目選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今年雖然不分文理了,但女兒以這種「純理」的學科,不選理工類專業,卻偏偏選了中文系,剛開始也著實讓李女士大吃一驚。雖然也有人說中文系沒前途,就像前陣子「湖南女孩報考北大考古」一樣,但黃晴還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而李女士一開始雖然不理解,但卻也感到欣慰——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應受訪者要求,以上人物姓名均為化名)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