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嗎?

2021-01-07 邏輯文史遊

「師傅,大師兄又闖禍了,快念緊箍咒呀」,這句話是出自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句經典臺詞,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

「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以後徒兒定當謹記師父教導」,這句話是出自小說《重紫》當中的一次經典對白,有了解過情感類小說的朋友應該也是非常熟悉。

筆者之所以將這兩句話寫在前面,是想讓大家提前感知一下,師傅與師父這兩個詞,在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身份中,有著什麼樣的區別?

接下來,筆者就跟大家一起簡單地聊聊,在古代或近代,師傅與師父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提前聲明一下,二者所表達的意思並不一樣呦!

第一個,師傅

經常看古裝劇或歷史劇的朋友肯定都聽過這6個詞,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從字面意思來看,他們所指的意思或許不盡相同,但究其本質,還是一個意思,即師傅(不過是一個為主,一個為輔而已)。

古代是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一樣如此),但即使是皇帝也不是天生就什麼都會,所以在他們還是太子或王子的時候,當朝統治者就會為他們聘請專人來教導,而教導的內容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外,還包括騎馬射箭治國安邦等。

而這些教導太子或王子的人,就會被尊稱為「師傅」或「帝師」等。這裡筆者要提下,在明清以前,師傅可不是一個隨意就能稱呼的詞,因為他是皇室特有,且僅供皇室成員來稱呼教授自己學問之人的專用名詞。但明清以後,師傅這個詞就開始進入民間,且逐漸化身為一種官職,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六個詞(少字開頭的為太字開頭的副職,即三公與三孤)。

第二個,師父

如果有對佛教或道教等我國大型宗教有所了解的朋友,那對於這個詞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師父這個詞在古代可是具有很強的宗教色彩,而這種宗教色彩直到近現代才逐漸消失並淪為大眾所能使用的詞。一般情況下,在古代能被稱為師父的只有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和尚或道士。

師父在古代是一個相當嚴謹的詞,正常情況下,一入山門就不要想著在隨意出去或以後改投他人。否則就會被大眾視之為「離經叛道且大逆不道」的背叛師門之人,這個行為在古代可是絕對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所以一旦出現,那幾乎是這輩子也不可能抬起頭來做人了。

此外,師父這個詞在各式各樣的武俠小說加持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也被視為「匡扶正義,闖蕩江湖」的遊俠之化身。

二者的區別

簡單來說,師傅與師父雖然都是傳授你知識,教導你學習,但二者始終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即有沒有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或長時間居住在一起。

前文提到,師傅在明清以前是皇室特有的名詞,從這裡我們其實就能看出師傅的表達前提,即教導完知識後就要離開自己的徒弟或弟子,畢竟無論皇宮還是東宮,都不是普通人可以長時間居住的。

同樣,前文還提到,師父在古代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在近代以前一般都是特指和尚或道士。但我們都知道,這兩個職業一旦收徒那都是長時間居住在一起的,並且因為長時間的共同生活,就會讓他們從陌生人變成一種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就是俗話說的「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之類的關係。

這裡筆者在跟大家說點題外話吧!從近現代開始,「師傅」一詞中那股濃厚的政治文化就已經化為一股青煙而消失不見。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開始將一些在各行各業中所不認識的陌生人稱之為師傅,如的哥的姐,及被您問路的老大爺等。

但這裡需要提到的是,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很少出現將女性稱之為師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畢竟有的規矩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大家默認之後也是不要輕易地去打破他。

另外,從近現代開始,「師父」一詞中那股濃厚的宗教文化也已經化為一股青煙而消失不見。同樣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開始將一些能教授我們生活技巧或技術的人稱之為師父,如修理各類電器機械的,可以教你縫紉砌牆的等。

不僅如此, 隨著科技與時代的進步,師父還被授予了一個新的作用,即「傳幫帶」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師父的經驗和素養,來幫扶一些剛剛加入的新人,具體的行業包括但不限於傳統的戲曲行業,教育行業及工匠行業等。

最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師父」與「師傅」這兩個詞都是有區別的,而且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什麼場合,二者所表達的意思也都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四庫全書》《齊民要術》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什麼區別?
    眾所周知,我們影視劇中,會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稱呼,那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稱呼為「師傅」或者是「師父」,那麼這兩種稱呼在基本含義、詞源、尊重程度和關係親密度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因為一字之差便會產生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然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兩個字眼,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麼,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對這兩種稱呼一一來做一個解析。
  • 「師傅」和「師父」的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具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性,無論是在音形意,還是在聲調等方面,都是有很深的學問和講究的。因此,許多文字詞語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可是卻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只有一字之差的「師傅」和「師父」,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
  • 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其中的學問太大了,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其中,漢字也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體現,語言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彰顯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漢字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語言了。比起英語等,漢語的發音有上萬個,而且很多時候存在著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而在漢語的文化中,對話語也是很講究的,有時候寫錯一個字或者是讀錯一個字那麼所表達的意思將是天差地別的。
  •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
    導語: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古代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獨攬國家權力於一身,萬萬人之上,無人能與其相提並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除皇帝外,還有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被古代的諸多能人競逐,這就是所謂的相位。可讓不少人感到迷糊的是,這個相位到底是丞相還是宰相,許多人傻傻認不清楚,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嗎?首先,本質不同。
  • 師傅和師父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用錯了,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現在來講雖然已經用不著那些了,但有的至今還在延續著,我們要接著傳承中國的漢字文化,比如跟老師有關的,師傅和師父的差異,在現在很多人都將這兩個弄錯了,儘管不是很在意,但之前並不是這樣的。師傅是最早出現的,它其實有兩個讀法,意思也有所差別,首先是四聲的,這個跟古時候的意思接近。
  • 「師傅」與「師父」的區別在哪?
    「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師傅」與「師父」區別在哪裡,往往混用這兩個稱呼
  • 「師傅和師父」到底有什麼不同,千萬不能亂叫,看完真長學問!
    我國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僅僅一個詞語,就有不同的含義。這其中還包括同義詞和近義詞,看似好像都差不多,但是用的場合都不盡相同,如果隨意亂用,會被人笑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好多詞語的含義我們不太重視了,但是我們還在經常使用,有的已經到了「亂用」的程度。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在稱呼出家人時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詞的區別。 「師父」就不同於一般的「師傅」,雖然它出現的晚。「師父」的稱呼最早是在唐代開始的,既有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師。 唐朝以後「師父」開始用來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朝時期,「師父」 往往用作對出家人的尊稱了。
  • 師父還是師傅 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
    在日常修行中,我們常會遇到「師傅」、「師父」兩個關乎人稱謂的詞語,往往會混用。中國漢字精妙,一字之差,卻有不同的內涵。   本文從「傅」、「父」的造字結構出發,通過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師父」、「師傅」的原意,來看兩者的區別。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
    本文從「傅」、「父」的造字結構出發,通過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師父」、「師傅」的原意,來看兩者的區別。 一、傅,相也 甫,甲骨文很形象,表示田上有苗,後引申有「始也。大也。我也。眾也。」等意思。寸,表十分,是一種度量衡。《前漢·律曆志》中有:「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一尺。」 所以「傅」這個字,通常指那些手上有分寸、知火候的人。
  • 我們常說的「師傅」和「師父」,區別到底在哪?可千萬別用錯地方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師傅」和「師父」這2個詞,一般人也會隨口一說,也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區別。尤其是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很多咬文嚼字的時候已經不多見了,這更讓很多人對這2個詞的差別摸不著頭腦。 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這裡面大有文章
    對於恩師的稱呼,在漢語言中通常有兩種:「師傅」和「師父」。兩種稱謂,一字之差,卻內涵不同,這也反映出了漢字的博大精深。那麼「師傅」和「師父」究竟有何不同,接下來讓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一、師傅,具有專長且能幫助你的人傅,左邊是個人,右邊是尃。尃,是「敷」的古字。《說文解字》解釋為:「從甫從寸,甫亦聲。」甫,甲骨文很形象,表示田上有苗,後引申有「始也。大也。我也。眾也。」等意思。寸,表十分,是一種度量衡。
  • 在古代,除了師父、先生、夫子,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但是,「老師」一詞是21世紀才流行開來的,那麼在古代,對於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呢?一、師長師長一詞出於《韓非子》一書中,「師長教之弗為變」,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將教授自己知識的師父奉為自己的長輩的意思,可見在古代師長的地位。
  • 稱呼語「師傅」和「師父」的歷史發展:這兩個稱呼很多人都用錯了
    在現代生活中,"師傅"和"師父"是兩個意義及詞義色彩完全不一樣的稱呼語,這兩個稱呼語有著彼此不同的適用對象。但是很多人好像不太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似的,在打字選字或者書寫時經常"師傅"和"師父"混用。意思是說13歲以上(按範寧注,成童指13歲以上)的少年如果還不給他找老師,讓他去老師那裡求學,就是父親的過錯。這裡的"師傅"等同於今天的"老師"。這樣的用例也在《戰國策》中出現過,如《戰國策·秦策五》:「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小被拋棄在國外,從來沒有老師教過我,我從來沒有學習過知識。這裡的"師傅"也是"老師"的意思。
  • 在中國古代,除了夫子以外,教師還有這些稱呼!
    一直以來,老師都被人們譽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們教書育人,傳遞知識,告訴孩子正確於錯誤,於社會,他們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和繼承者,於私人,他們是一個人最初的指路明燈。(圖片出自《夏目友人帳》的娘口33)而在我國古代,對於老師有有著不同的稱呼,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大概就是夫子這一稱呼了。
  • 古代姓氏與現在有何區別?同姓的人祖上會是同一個家族嗎
    姓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區別血緣關係的,同一個女性祖先的後代就是同姓。姓這個字,是由女和生組成的,我國最古老的姓氏都帶有女字偏旁,如姬、姒、嫪等,隨著奴隸制社會的建立,姓氏成了身份的象徵。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貴族才有姓,平民、奴隸往往有名字無姓。
  • 師父、師傅、師腐……
    我只查到了「師父」、「師傅」。而沒有「師腐」二字,中國幾千年的老師都沒有出現「師腐」,現在居然出現了「師腐」。假設,這位高人說的是真的,那麼為什麼現在出現「師腐」呢?「師腐」的根源在哪裡? 「師父」:古人云:「師傅如父子」。大概叫師父的原因吧!
  •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教授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助教如今的助教有助理教師的意思。
  • 你知道獨中兩元與梅開二度有何區別?二者真的表達意思相同嗎?
    先上結論:獨中兩元與梅開二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二者都表示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個球員打進兩粒進球。如果真的要區分它們二者之間的區別,只有帶入到比賽中我們才可體會到獨中兩元與梅開二度的側重點!所有這就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同義詞與近義詞之分是關鍵再次我們先來說說同義詞與近義詞的概念,仔細品品同義詞是兩個詞語意思相近,近義詞不也是兩個詞語意思相近嗎!
  • 520和521代表什麼意思 兩者有區別的哦
    520和521代表什麼意思 兩者有區別的哦時間:2020-05-20 15: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20和521代表什麼意思 兩者有區別的哦 馬上就要到520和521了,單身狗真是不夠虐的,那麼520和521代表什麼意思?520和521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