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18日(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年輕女子小餘(化名)最近半年例假很不規律,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一個月來了3次,本想到醫院調理一下,結果竟查出了宮頸癌前病變。
小餘從半年前起,就發現例假總是很不規律,有時候月經明明剛走,又開始出血,到了後來越來越嚴重,一個月竟然來了三次月經,同時還有白帶增多的症狀,於是想去醫院調理一下月經。上周,她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婦科就診,結果查出子宮頸上皮內瘤變三級,屬於相對嚴重的癌前病變,再進一步發展就是宮頸癌了。聽到這個結果後,小餘嚇壞了。完善相關檢查後,婦科主任醫師張淳為小雨實施了宮頸椎切手術,把病變的宮頸切除,保留了子宮,不影響將來懷孕。
婦科主任醫師張淳介紹,宮頸癌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二大癌症,40歲到60歲是宮頸癌的多發年齡,但近年來發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在門診中接診的二三十歲的患者越來越多。最近這段時間就碰到了兩三例年輕的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性生活過早、有多個性伴侶、多次流產、吸菸,以及有宮頸病變、性病的女性等都是宮頸癌的高危人群。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宮頸癌是目前唯一能通過疫苗預防的癌症。前段時間,國產二價宮頸癌疫苗正式開打。目前市面上有二價、四價和九價宮頸癌疫苗,不同疫苗適用年齡也不同,最好是在沒有性生活之前進行注射,9-14歲的女孩是HPV疫苗接種的首要目標人群。
張淳主任醫師表示,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打了宮頸癌疫苗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接種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但HPV有很多分型,疫苗只對覆蓋範圍內的病毒感染有效,因此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必不可少。因此,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生活中女性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白帶異常等症狀時,就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