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人,一書。當這三個元素一起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我是好奇的。
這真的是一本令我好奇的書。
2007年,我跟書的作者孫萬勇先生以一部文獻紀錄片《石破天驚》相識。當時我是這部為紀念石家莊解放60周年創作的文獻紀錄片的總編導,孫萬勇是石家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從此我與他結緣,更與這座城市結緣。後來當他告訴我正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以他的睿智和格局,加上數十年在這塊土地上工作為官的切身體會,還有他長期致力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研究,在主編《石家莊通史》、策劃文獻紀錄片《璀璨時空——石家莊歷史文化影像志》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獲得的若干填補城市空白的榮譽,再順手整理總結一下若干講話發言,出一本書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當我接到這本書,看到它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並且是以作者著而非主編形式的時候,我還是有些吃驚。因為以我對出版界的理解,人民出版社能以作者專著的形式,出版一本品讀一座城市的書,應該是有其文化品質的標準和定位的。
《品讀石家莊》孫萬勇 著 人民出版社
是的,品質。人需要品質,文需要品質。文如其人,說的也是品質。這是一本聚焦解讀石家莊城市品質的書。在時下浮躁的社會裡,能夠沉下心來,認真負責地品讀一座城市的人文品格和氣質,這是應當點讚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真正讀懂這本書:這不是一本純粹的歷史讀物,而是一本解讀城市文化的書。
於是,我的好奇心變成了期待,期待著讀到這本書後的第一感受。
這是一本讓我震撼的書。
令我震撼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書的謀篇布局之巧。作者按照「讀讀這座城」「品品這裡的人」「說說這裡的事兒」三大篇章結構全書,讀城、品人、說事,這樣三者自然和諧地揉為一體的敘事主線,互為驗證補充,形成了流暢且嚴謹的內在邏輯關係。二是本書的表現形式之新。在文字風格上,融官方語言、人文語言、民間語言、網絡語言於一體,既有史記體例的嚴謹,又有紀實文學的鮮活,還有故事化表達的通俗。這種形式融史學、評論和散文為一體,以歷史事實為基礎,以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為主線,以理性的分析品位為主要敘說形式,並且儘可能地以講故事為表現手段,深入淺出,夾敘夾議,避免陷入講歷史的枯燥,增強了它的可讀性和感染力,可謂是才、學、識、趣兼具。三是哲理思辨之深。對自己深愛的這個城市,作者秉持了客觀清醒的認識,緊緊圍繞「探尋、品析、完善「三大關鍵詞,聚焦定位石家莊本土文化氣質和人文精神形成的關鍵誘因,說透優點,講清不足。本書不僅展示了這座城市人文精神光鮮亮麗的一面,也嚴肅剖析了不那麼出彩的一面。既有輝煌,又有教訓;既有成功,又有失誤,將一個真實的石家莊展現於世人面前。同時也就如何完善城市的文化品格,如何更好地發揮文化力的先導作用,提出了自己認真的頗有見地的思考。用高度的文化自覺補齊文化短板,實現文化自信。愛之深,責之切。正是對城市文化品格難能可貴的思辨,讓這本書不但有了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
在碎片化時代,信息真假難辨且輪番轟炸的當下,一本書讀後,能讓人愉悅已屬不易,能引起共鳴更難,共鳴後再能掩卷沉思則是難上加難。這幾個難疊加到一起,其實就是讀者閱讀時心理認知的邏輯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評價《品讀石家莊》,作為一個讀者,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作者的良苦用心達到了目的。
這是一本讓我受益的書。
這本書堪稱石家莊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首先不論是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還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商貿、交通的各個側面,城市的歷史沿革和發展主線明晰準確,且數字史料翔實,很多內容直接拿來便可以作為文獻史料使用。其次,歷朝歷代的重大事件,不但歷史脈絡清晰,而且時代背景豐富,既敘述了事件如何發生的過程,又分析了事件為什麼發生的社會原因。這種敘事與推理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對閱讀者和史料的查閱者來說,都是極其方便且精煉的。再次,書中出現的代表人物,生平事跡嚴謹且形象豐滿。通過這本書,你就更會品味到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孕育了人,人滋養了城。城如其人,有她的筋骨和靈魂,也有她的喜怒哀樂與文化性格。人同此城,在漫長的歲月中,浸潤出質樸、平和、開潤、智性的獨特氣韻。通過這本書,既看到了城市歷史的璀璨文明,又看到了她可以預見的光輝未來。
史、事、人。如此概數囊括其中無一遺漏。無論是學術研究,影視創作,還是專題講座,它都堪稱是一本精煉易查的工具書。看完此書,我不免掩書慨嘆:如果早幾年有這樣的精品讀物出現,我創作的文獻紀錄片《璀璨時空——石家莊歷史文化影像志》,還有文獻紀錄片的千年古縣三部曲——正定之《古郡傳奇》、井陘之《千年古陘》、趙縣之《天下趙州》,肯定會更嚴謹、更精緻、更耐看。
這是一本讓我充滿期待的書。
在數位化多媒體自媒體表現手段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的今天,我覺得這本書只是一個母本,對它的再開發再挖掘再創作充滿期待。一是期待有關部門、有關媒體包括作者本人,應該也必須借鑑藉助其他的表現載體,複製再創作出不同的衍生品,包括專題講座、創作研討、節目訪談、短視頻微紀錄等,將它的影響力散射出去。二是期待作者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繼續聚焦這座城市的人和事,再一次立足「世界視野、中國高度、本土特色」的創作理念,創作出更恢宏大氣的巨著。三是期待我與作者再碰撞深相知,讓情誼和合作之路更寬更廣更遠。
一座城市的真正高度在於文化品格,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覺。勿忘初心再出發,我們一起在路上!
作者:郭西昌(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委員會副秘書長)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26日 16版)
[責任編輯: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