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公司股價下跌厲害。業界有聲音認為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中國手機市場裡iPhone表現不佳,特別是去年秋季發布的三款iPhone,除了iPhoneXR銷量還算過得去,其它兩款機型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二是受到蘋果公司調低2019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額度影響。筆者覺得這些分析存在一定道理。特別是iPhone在中國手機市場銷量不如預期,倒是一個非常重要且不能忽視的因素。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再者手機廠商數量較多。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低迷、不及預期,其實並不是外界所想像的那麼簡單——iPhone創新乏力。僅僅屬於裡面一個因素而已。事實上,如果仔細琢磨,它銷量不好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三個,即遇到的三大問題。也正是這些原因或問題才導致蘋果公司目前遭遇尷尬處境。但這可以理解,誰讓iPhone仍然是蘋果公司營收的拳頭產品呢。書歸正轉,我們來聊剛才的話題。
iPhone產品力下降
實際上,一直以來蘋果公司都是在憑藉iPhone的產品力在全球市場取勝。尤其是賈伯斯時代,以iPhone4為代表的機型可謂是讓業界為之嘆服,包括該機的外觀設計、手握感以及引以為傲的iOS系統加持,使得iPhone手機在全球高端機市場幾乎毫無對手。這也造就了後來的iPhone輝煌戰績。到了庫克時代,大家雖然在說iPhone創新乏力,實質上卻是iPhone產品力出現了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導致了iPhone備受外界吐槽,甚至還影響了品牌力。
所以,假設蘋果公司賦予了iPhone超強的產品力,以及能夠憑藉產品力取勝,那麼現在iPhone不會面臨如此尷尬情況。但一旦走入這樣的循環,那就要iPhone在產品力方面一直要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否則一旦出現競爭性高的競品,iPhone碰見的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大,進而影響到蘋果公司的營收等。
用戶換新機頻率降低
這不單單是蘋果iPhone所遇到的問題,包括華為手機、小米、OV以及三星手機都遇到了。換言之,市場用戶換新機的頻率降低,是一個普遍性問題。那麼,這就要求手機廠商根據市場用戶的變化,去做出符合市場需求、以及自身發展的策略。比如,華為手機在2018年採用機海戰術,所推出的機型佔領高中低三個維度的市場群體。那麼,如此操作就會覆蓋更多的用戶,而其市場份額佔比自然會增加。同樣,小米和OV也是採取了類似的市場策略。
反觀iPhone,除了2018年秋季推出三款機型,其它年份很少見到這樣數量的新機誕生。然而,由於iPhoneXS、iPhoneXS Max售價過高,出乎蘋果公司意料,市場用戶接受度不高,以至於這些新機的市場銷量低迷。再者,iPhoneXR雖然售價能讓普通消費者接受,但iPhoneXR扛不住安卓陣營數款機型的瘋狂衝擊。
當然,還跟中國手機市場的大環境存在密不可分地聯繫。事實上,仔細分析中國市場能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是一波又一波的人口紅利和技術紅利導致的,比如3G、4G出現和消費升級等。所以,面對換機頻率降低的時候,蘋果公司原先的那一套走爆款機型的策略,已經不再奏效。
關鍵價位段iPhone沒佔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iPhone售價高,一直在高端機市場處於佼佼者。但是,回歸到更低價位段的智慧型手機市場,iPhone沒有了優勢。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華為手機等國產品牌機海戰術背後意味著各個價位的機型都有,而iPhone只有高端機。再一方面,高端機市場至今還是佔比份額較少的一個垂類市場,大部分普通消費者還是喜歡入手價格低的智慧型手機。如此,iPhone自然佔據不了關鍵價位段,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失去大好市場。
當然,如果看的不是很明白,筆者舉個例子說明。比如,過去的中國市場裡,要想花費更高價格去入手高端機,三星手機、iPhone是首選。為什麼?主要在於國產手機的價位達不到iPhone、三星手機的那個高度。現在,反倒不同,花5000塊入手一款華為手機,能體驗到比iPhone還牛的拍照性能,消費者願意選擇前者。那麼,iPhone就少了競爭優勢。況且,這個價位段,蘋果公司壓根沒有合適的機型去佔位,老iPhone機型則更不用提。
所以,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不及預期,並非很多人看到的表面問題,而是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進一步來說,蘋果iPhone此前的優勢,目前正在成為它的劣勢,而安卓陣營裡的國產手機廠商則優勢顯著。那麼,若蘋果公司未來不好好解決上述提到的現象,iPhone銷量下降仍然是不可阻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