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

2020-12-15 科學探一探

文/仗劍走天涯

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

圓周率是用數學符號π來表示的。目前人類已經能夠將圓周率計算到它的31.4萬億位了。不過很多人都對圓周率持續計算下去的這一問題,抱有很大的看法。以現有的圓周率已經可以來計算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體積等等關鍵的數值了。那麼持續將它計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難道不是過於的吹毛求疵了嗎?將圓周率計算下去,人類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利處呢?

科學家對此表示,科學真正的意義就是在於他的探索精神,如果不將一個問題的結果得到最完美的詮釋,那麼科學的意義又在於哪裡呢?人類所存在的地球各個事物都是一個需要具體的理論去證明的。而圓周率就很好的證明了人類的探索精神,並且在圓周率當中其實可能蘊藏著很多巨大的秘密,只是人類無法知曉而已,這一系列的長長的數字又代表了什麼呢?如果沒有辦法將它理解又談何探索精神和人類發展呢?

探索宇宙是探索,探索地球是探索,探索生命的秘密是探索,那為何探索圓周率就成了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呢?宇宙太空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而人類對於具體的知識探索方面也是無止境的,繼續探索圓周率是人類對於自己的一種挑戰,是探索宇宙奧秘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而已,儘管人類已經將小數點之後的31.4萬億位算了出來。可是依然沒有得到結果不是嗎?

圓周率一直被很多科學家們認為是宇宙終極的奧秘,如果破解了圓周率,很可能就可以探尋宇宙外部很多人類沒有辦法進行理解的事物,並且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人類探索圓周率的過程正是人類自身發展的一種證明。前輩們的辛苦勞動通過圓周率後的這些數字都能夠體現的出來。反之,如果以一種狂傲自大,驕奢淫逸的態度去面對科學,科學永遠都是不可能會進步的。

謙遜謹慎、懷抱敬畏,才是人類對待科學真正的態度。人類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而如果能從這無窮無盡的發展當中探尋到宇宙具體的奧秘,人類就算傾盡整個種族的力量也是值得的。人類對待圓周率的態度,不就更好的詮釋了人類對於知識和未知的一種敬畏嗎?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31.4萬位,還在繼續計算下去的這種行為呢?

相關焦點

  • 圓周率π已被計算到了31.4萬億位,繼續計算下去有何意義?
    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理數(無線不循環小數),在日常實際生活中,通常只用到近似值3.14進行計算,只有科學家們為了精確計算才會用到十位小數,甚至幾百位小數進行精確精算。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從實踐中就知道圓的周長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意思是說圓直徑的三倍多等於圓的周長,三倍多要多多少,成了一個非常難的研究課題。
  • 圓周率的小數位已經被計算到31萬億位,再算下去還有意義嗎?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一個特殊的數學單位,它就是著名的圓周率,當我們在計算圓形面積的時候,就會使用到圓周率,並且我們把圓周率的取值範圍固定在3.14,那麼圓周率是誰發明的呢?
  • 圓周率是個無理數,已經計算到了31萬億位,繼續計算有何意義?
    想在物理學化學等領域做出成就,必須要有紮實的數學功底。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前,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和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對話也刺激了他。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接觸數學,小學主要學習運算,對幾何圖形也有涉獵。圓形無疑是幾何圖形中避不開的,它的性質和其他圖形有明顯差別,因為有圓周率的存在。幾乎所有和圓形有關的問題,都離不開圓周率。
  • 圓周率是個無理數,已經計算到了31萬億位,繼續計算有何意義?
    圓形無疑是幾何圖形中避不開的,它的性質和其他圖形有明顯差別,因為有圓周率的存在。幾乎所有和圓形有關的問題,都離不開圓周率。和自然底數一樣,圓周率也是數學界最出名的數字之一,它是個無理數,用符號π表示。四大文明古國在幾千年前就注意到了圓的周邊和直徑的比值,古巴比倫人說π的值為3.125,古埃及曾經出土了一份古代數學書籍,叫萊因德紙草書,裡面記載了π的值是3.1605。
  • 科學家們是有多無聊!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有什麼意義
    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有什麼意義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我們從小的時候都開始學習它,大家對於圓周率想必也並不陌生,簡單來說,圓周率就是一組沒有盡頭的數字,古往今來大家都以計算圓周率為樂趣,而最新的媒體新聞表示,谷歌這家公司已經可以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的31.4萬億位,當然了,這樣的一個數字也只是表示機器計算能力的高水平。也有人表示,科學家們是有多無聊!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數學,從簡單的計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運用。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出門買菜,我們也會利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圓周率已經算到60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
    對於圓周率,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畢竟它可是數學中最常見的一個特殊值。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圓周率有一個很形象的符號,那就是「π」,它是一個無理數,永遠不可能被算盡,所以我們只取小數點後兩位,也就是3.14。
  • 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
    圓周率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因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老師就會讓我們認識這個數字,並且告訴我們: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沒有辦法被算盡的。圓周率的計算公式非常簡單,可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數字,卻困擾了人類二千多年的時間。自從2000年前,圓周率出現之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數學家花費一生的時間來計算它的位數。
  • 圓周率計算再破紀錄,現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
    圓周率計算再破紀錄,現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3月14日,與前幾天的植樹節相比,它具有特殊意義——白色情人節,或「圓周率日」。外媒報導稱,谷歌剛剛幫助一位名叫 Emma Haraku Iwao 的愛好者,創下了全新的圓周率計算世界紀錄 —— 小數點後 31.4 萬億位!2016年,Peter Trueb在小數點後計算為22.4萬億。
  • 目前圓周率已經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算?有什麼用處?
    圓周率這玩意想必大家小時候都有背過,至少能背個十多位;但實際使用時我們會發現,一般只會取其中的前兩位小數,也就是3.14,因為平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細到這種程度。既然生活用不到,為何圓周率的計算還在一直進行?
  • 計算圓周率有何意義?為何超級計算機算出萬億位後仍要繼續?
    關於圓周率π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有人還因為那一連串的數字感到頭痛。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我們從數學課中就知道了數學常數π。在當時想必很多人都會在老師的要求下背出圓周率的數值吧,「3.1415926…」肯定也是瞬間出現在大家的腦海裡。
  • 圓周率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讓人類窺探到了更多的「真理」,尤其是超級計算機的發明,更是讓人類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也許你們還不知道,目前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給算到31.4萬億位,並且甚至有科學家提出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 圓周率都已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超級計算機還在算圓周率?
    在今年的圓周率日(3月14日)當天,人類打破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圓周率的小數位被前所未有地算到了31.4萬億位。那麼,不斷計算圓周率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難道數十萬億小數位的圓周率還不夠用嗎? 早在三千多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圓周率。古人發現,無論是多大的圓,它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總是一個固定的常數,這就是圓周率。但圓周率一直沒有被精確計算出來,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計算圓周率的精度。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讓人類窺探到了更多的「真理」,尤其是超級計算機的發明,更是讓人類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也許你們還不知道,目前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給算到31.4萬億位,並且甚至有科學家提出猜想:圓周率終點是宇宙奇點?
  • 科學家為何執著的計算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位,到底有什麼用?
    在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也越來越多,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我們也已經掌握了固定的規律和一定的事技巧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可以不斷的發掘新的領域,在數學上有一個數不盡的數字常數圓周率在數學上經常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它是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在科學上認為它是算不盡的代名詞,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用圓周率的計算來解開宇宙上的一些現象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答案很意外
    今年的三月份美國谷歌公司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將π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目前世界上算得最精確的圓周率了。但是可能會有人對此疑惑,為什麼要將一個被定為無限不循環的小數進行如此精確的計算呢?那麼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圓周率的呢?
  • 日裔女程式設計師刷新圓周率計算紀錄:算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
    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導 外媒稱,在今年3月14日的這個圓周率日,剛剛誕生了一項新的紀錄:日本裔女程式設計師埃瑪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4日報導,它幾乎無處不在,汽車輪子、供水管道、瓶子、眼鏡、GPS、音樂……圓周率π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 Voice:Google 員工刷新紀錄,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 31.4 萬億位數
    3.141592653——普通人對圓周率(π)的小數點後幾位數可能就背到這裡了,但數學家、科學家們的計算要比這個數字精確得多。她將 π 精確到小數點後 31.4 萬億,更準確地說,是 31,415,826,535,897 位,把這些數字完全念出來需要 33 萬多年。這次計算用到 170TB 的數據,在 25 臺虛擬機上運行了 121 天。追求圓周率在小數點後的更多位數是數學家長期以來的興趣,Iwao 從孩童時期就對此很著迷,那時兩位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都是日本人。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在數學計算中我們一般用3.14來計算。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圓周率3.14就已經夠了,但是科學家似乎對計算圓周率有一種特別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