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昨日 (10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界獲悉,目前,治療甲亢的外資藥「賽治」和丙硫氧嘧啶片,以及國產甲亢藥替代品出現高價也難買到的局面。
據記者了解,甲亢是僅次於糖尿病的內分泌科第二大疾病,國產的甲巰咪唑片,因價格較低一度成為國內甲亢患者的首選藥品。但因該藥品利潤空間小,藥企失去生產動力。從去年底開始,甲巰咪唑片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斷貨,不少患者被迫購買價高的進口藥。
藥業專家邊晨光表示,近幾年藥品成本一再上漲,但是藥企還必須按照中標價生產,賺不到錢,企業肯定不願意再生產。雖然「賽治」相對於國產藥是高價,但從價格來講,對於「賽治」的生產商默克公司來說算不上是利潤空間最大的產品,因此不大可能擴大產能。
多地供應出現緊張
目前,治療甲亢的兩種主要基本藥物是甲巰咪唑片和丙硫氧嘧啶片。國產的甲巰咪唑片因價格較低成為甲亢患者的首選。
然而,從去年底甲巰咪唑片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斷貨,不少患者被迫購買高價進口藥。據了解,之前的甲巰咪唑片的價格為每瓶100片1~2元,丙硫氧嘧啶片的價格大概為每瓶100片7元左右。但是因為對肝臟有一定損害,很多患者從丙硫氧嘧啶片換成了「賽治」。默克公司生產的「賽治」同樣是甲巰咪唑片,不過其價格在30元左右,藥片只有50片,是國產藥價格的數十倍。
7月,衛計委官方微博消息稱,對於國產甲巰咪唑片出現供貨緊張問題,經國家衛生計生委、發改委、工信部、食藥監總局等部門協商,北京市藥監局聯繫企業生產。第一批1600萬片甲巰咪唑片已於7月22日投放市場,按照各省(區、市)衛生廳局匯總的用藥數量,正陸續分配供應到位,緩解了臨床供需矛盾。第二批6000萬片甲巰咪唑片已陸續投放市場,會更好地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部分甲亢患者處了解到,目前上述藥品供應緊張的情況仍未得到完全解決,甚至進一步蔓延到了替代藥品。
一位廣東甲亢患者對記者表示,醫生告訴她「賽治」和丙硫氧嘧啶片都沒有了,讓她去外面的藥店買。另一位廣東甲亢患者告訴記者,她跑了7家藥店,一家藥店都沒有。
緊缺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廣東,一位河南患者表示,河南省也同樣面臨缺貨的現象,她的藥品都是病友送給她或從其手裡買的。一位天津患者表示,由於買不到「賽治」,只能換成對肝臟有一定副作用的丙硫氧嘧啶片。目前「賽治」的價格每盒已漲到了40多元。
在組織生產相關藥品的北京市,該類藥品也同樣面臨供應緊張的局面。記者從燕京大藥房了解到,目前國產甲巰咪唑片只有他們那裡在售,價格為每瓶4.9元,限制銷售,每人最多購買5瓶,但是仍然供不應求。昨日,記者以患者的身份諮詢,銷售人員表示,該藥品已經售罄,如果想要的話,明天下午再打電話諮詢是否有新貨。
藥企削減生產品種
負責生產國產甲巰咪唑片的北京市燕京藥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最近出了點貨,但是供不應求,原因是原料藥少,供應不上。
原料藥生產的上遊屬於化工行業,容易因環保壓力而被迫停產。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會按照利潤貢獻度來削減生產品種以此達到減排,甲巰咪唑很容易因利潤低而被削減。
甲巰咪唑片屬於基本藥物,目前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的有生產資格的有13家生產企業,另外有3家原料藥生產企業,1家腸溶片,1家軟膏劑生產企業。除了燕京藥業有限公司,其他片劑生產企業大部分已經停產,利潤空間低被指是企業集體棄產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規格為每瓶100片每片5毫克的甲巰咪唑片的全國零售最高限價為4.9元/瓶,而藥品要進入醫院必須經過招標,在統一招標過程中又是「價低者得」,廠家想中標就必須低價。
據《楚天金報》日前報導,燕京藥業生產的甲巰咪唑片在多省的中標價僅為1.68元/瓶,其餘廠家的中標價格也大同小異,都是一兩塊錢的「白菜價」。
對於價格高數十倍默克藥業的「賽治」是否會擴大產能?記者給默克(中國)公司發去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前,未受到回復。至於國家監管部門是否還會採取措施解決藥品短缺的問題,記者也對國家食藥監總局進行諮詢,但是也並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