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喊「救命」 國產廉價藥斷了供怎麼辦?

2021-01-12 華西都市報
救命藥喊「救命」 國產廉價藥斷了供怎麼辦?

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針對近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必需用藥國產巰嘌呤
  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1日表示,按照此前重點監測情況,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產檢驗首批295萬片巰嘌呤並已陸續發貨。各地將抓緊協調組織做好採購配送工作,直接掛網採購,確保供應。
  藥品短缺近年來為何頻現?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
  130個藥已進入短缺藥監測清單

  心臟病臨床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治療兒童心功能不全的地高辛口服液……國家衛計委匯總分析各地監測上報品種並委託中國藥學會調查發現,我國藥品短缺集中在常用低價藥和專科、急(搶)救藥。
  今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級聯動應對機制,實行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類精準施策。
  有關負責人表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魚精蛋白、絲裂黴素等130個臨床急需短缺用藥均已列入清單管理。
  「此次巰嘌呤片出現短缺後能夠迅速恢復市場供應,源於短缺藥品監測網絡的逐步建立完善。」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副司長張鋒說,按照有關要求,衛生計生部門近兩年建立的短缺藥品監測網絡前期已經監測到巰嘌呤的短缺風險預警,從8月份起就通過加速相關企業GMP認證等措施進行應對。而按照藥品生產流通的一般規律,若無預警監測,恢復供應還需要半年左右。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通過「一對一」解決之策,開展了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啟動了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一攬子解決了監測清單中大部分藥品短缺問題。

藥品短缺原因複雜多重
「對症下藥」是關鍵

  到2020年,我國將構建短缺藥品信息收集、匯總分析、部門協調、分級應對、行業引導「五位一體」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從全鏈條看,藥品結構性、局部性短缺「癥結」何在?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指出,藥品是特殊商品,對病人屬於「剛需」。完全靠市場,藥品生產成本上漲,利潤空間下降,藥企不願意生產,價格低、用量小的藥品就容易短缺。
  「就源頭端而言,我國是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大國,總體上看,原料藥工業屬於精細化工,生產工序多、投入大、高耗能。同時,市場對原料藥的依賴度高。」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有巰嘌呤原料藥批准文號生產企業3家,但僅1家實際在產;而主要在產的製劑企業因原料藥價格上漲過快採購困難停產,加速導致了巰嘌呤片供應較大程度短缺。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市場之手失靈的情況下,政府「託底」搭建信息溝通的平臺將發揮好「協調員」的作用。
  從整個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能力性和結構性短缺成為醫藥產業一些領域「後勁」不足的「掣肘」。《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對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註冊申請予以優先審評審批。從2016年起,食藥監總局對優先審評列出了17種情形,將臨床急需、市場短缺的藥品納入優先審評範圍。

停產備案、哨點前移
全鏈條發力解決救命藥問題

  記者了解到,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將從22日起,針對氨苯碸等短缺藥品清單上27種疑難短缺用藥,集中原料藥和製劑生產企業會商解決。如何推動「尋藥記」早日謝幕?
  ——完善監測預警,搭建短缺藥品多源信息採集和供應業務協同應用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擴大監測範圍,在目前500多個醫療機構監測哨點基礎上,向生產和流通等重點環節延伸,推動實現信息監測全覆蓋。「從『使用端』前移到『工業端』,有助於直接實現『未雨綢繆』。」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副主任肖魯說,今後應加快推動主管部門提出的短缺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產企業停產備案制度,縮短短缺實際發生與應對機制啟動的「時間差」。
  ——動態調整完善短缺藥品清單。專家介紹,疾病譜、重點人群臨床用藥需求、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過程,「解決藥品短缺並非一日之功」。今後,我國還應完善藥品短缺標準動態確定機制,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科學建立藥品常態儲備機制。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聯動。業內人士指出,解決廉價必需用藥「叫好不叫座」的問題,需同時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使用廉價「救命藥」的積極性;還要建立科學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引導醫務人員選用價廉質優的藥品。
  據新華社、中國政府網

相關焦點

  • 「天價罰單」震懾有限,救命藥、廉價藥仍斷供-虎嗅網
    天價罰單」震懾作用有限;短缺藥品的保價穩供涉及複雜的市場鏈條,解決起來絕非一夕之功;買不到、用不起,不少患者對短缺藥斷供頗為無奈。賀湘玲介紹,用於兒童白血病治療的基本化療藥物長春新鹼之前每支僅12元左右,前兩年曾一度斷供,後經媒體報導引起社會關注,長春新鹼恢復供應,但價格漲到每支50多元;2018年,長春新鹼再次斷供,在多方努力和呼籲下,如今終於恢復供應,但價格已漲至195元一支。
  • 「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
  • 南京甲亢「救命藥」幾乎斷貨
    昨天,央視財經微博呼籲,請別讓甲亢的救命藥消失!據介紹,目前在全國需要長期服用他巴唑的患者有千萬餘人,然後,這個好用的廉價藥他巴唑卻出現了全國性的斷藥危機,這些人斷藥,會發生心臟病,危及生命。一時間,該消息成了全國的熱點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南京大醫院也出現甲亢「救命藥」斷貨現象,不過,可喜的是,該藥已經列入江蘇短缺藥目錄,不久的將來,甲亢患者就可以用上好用又廉價的他巴唑了。
  • 消費-廉價救命藥難求救命藥有哪些是家中必備的
    對症下藥一直都是治病的根本,但是如果連藥都求不到還怎麼救命啊,雖然說醫學上有很多病症,也有很多的藥品,但是在每個國家當中有些藥物還是較少或者是短缺的,新聞中總是報導出廉價救命藥難求的消息,那麼救命藥有哪些是要常備的呢?
  • 廉價抗癌救命藥全國斷供 替代藥6000元一支
    8月4日,廣東一位父親在網上發布「求藥帖」,他兩歲半的女兒患腎母細胞瘤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治療,術後正在等待化療,急需放線菌素D救命。  一時間,這種叫做「放線菌素D」的化療藥物成為熱門話題。由於缺貨急用,全國多個城市的患者、醫生在微博微信上為此發布緊急尋藥信息。近年來,廉價藥頻頻出現斷貨,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又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
  • 廉價救命藥「得救」 國家補貼3.8億給予低稅率
    廉價救命藥「得救」國家補貼3.8億給予低稅率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塗端玉)就在近期本報還報導了14個便宜暢銷藥或面臨斷供的尷尬局面,「廉價救命藥」終於日前國家衛計委在官網發布對《儘快把「廉價救命」老藥供給保障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的提案》答覆函,表示近年來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通過相關產業化專項對短缺藥生產企業改造給予支持,在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中,將臨床短缺藥、罕見病藥、兒童藥的擴能改造作為支持重點,共支持30個項目實施技術改造,安排資金約3億元。
  • 硝酸甘油等廉價「救命藥」難買 原料藥背鍋?
    來源:北京青年報專家建議制定政策保證短缺藥原料來源穩定 轉型升級產業 提高集約化生產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藥品生產廠家數量少等因素,致使以前只有6元錢100片的國產硝酸甘油「小棕瓶」,現在在電商平臺上漲到了
  •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人 黑市救命藥從哪來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人 黑市救命藥從哪來 原標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本來就已稀少的廉價藥正在從一些醫院藥品目錄中銷聲匿跡。更令人吃驚的是,很多在各大醫院都難覓蹤影的廉價救命藥、孤兒藥,卻在黑市上被黃牛高價兜售。
  • 甲亢「救命藥」全城斷貨 廉價藥品遭遇生存尷尬
    今年4 月開始,全國不少城市陸續出現國產甲巰咪唑片(商品名「他巴唑」)脫銷的情況。作為全國千萬甲亢病人的救命藥,一旦斷藥,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記者昨日調查發現,省城合肥各大醫院也出現斷貨現象。無奈,很多離不開藥的甲亢患者紛紛踏上找藥之路。
  • 長沙廉價救命藥硝酸甘油陷藥荒:價格漲了數倍 還買不到
    又一款急救藥漲價了。近段時間,不少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發現,常買的「救命藥」硝酸甘油不僅價格噌噌噌漲了好幾倍,一些藥店還斷貨了。為什麼這款經典常用藥會出現線下大面積缺貨?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圖源自網絡。低價急救藥漲價,甚至面臨斷貨,成了近年來藥品市場的頻發事件。
  • 廉價救命藥斷供背後:進退兩難的廉價藥生產企業
    廉價救命藥 斷供隱憂王悅[一邊是即將到期的一致性評價「大限」,另一邊是集體降價的國家醫藥招標,夾在中間的廉價藥生產企業進退兩難,對於不少癌症患者家庭而言,由此帶來的廉價抗癌藥物的供貨不穩定也成為了最令他們揪心的事情之一][截至2018年7月1日
  • 江蘇甲亢救命藥短缺 國產貨因為太便宜停產
    患者求助:甲亢救命藥太難買了62歲的章女士患上了甲亢,前段時間來到醫院就診,她的甲亢是中輕度的,沒有達到手術的指針。醫生告訴她,治療甲亢有3個方法,第一是藥物,第二是碘131放射治療,第三是手術治療。大部分中輕度患者選擇吃藥治療。
  • 人民日報:低價救命藥不能「玩消失」
    「以藥養醫」的大背景下,醫院和醫生不願使用低價藥,而以營利為目的的藥店同樣嫌低價藥沒賺頭,不願向患者推薦。如此,銷量不穩定或持續走低,進一步降低了廠家的生產意願,最終導致低價救命藥幾無立足之地——從廠家到醫院無人屬意、處處「難產」,使短缺成為該類藥物的常態。   藥品是特殊商品,攸關人的生命,對病人屬於「剛需」,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
  • 吉林廉價安宮牛黃丸溯源:救命藥原料是人工牛黃
    業內人士披露救命藥如此廉價的根本原因——原料並非天然牛黃或者國家允許的體外培育牛黃,而是人工牛黃。  在吉林省多個城市,價格不足3元的安宮牛黃丸在各個藥店都有銷售,而且深受老百姓青睞。  安宮牛黃丸,其成分含有價格昂貴的牛黃、麝香等藥材,是中醫用於治療各類急症的必備藥。「這種藥對腦外傷、重症肝炎等導致的意識障礙或昏迷有顯著療效,如果家裡有患腦血栓的病人,常備幾丸能在關鍵時刻救命。」北京同仁堂藥店一位主任醫師向記者介紹。  2007年3月16日,《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曾經根據群眾舉報,趕赴吉林省內安宮牛黃丸銷量最大的延吉市進行調查。
  • 「救命藥」硝酸甘油斷貨漲價背後 誰在藉機「揩油」?
    (原標題:誰在借救命藥硝酸甘油揩油)低價急救藥漲價,甚至面臨斷貨,成了近年來藥品市場的頻發事件。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冠心病和心絞痛的常用急救藥,硝酸甘油也變得不好買了。" 以前硝酸甘油幾塊錢一瓶,現在漲到幾十塊,藥店都買不到了。"
  • 牛黃解毒丸、紅黴素軟膏……這些廉價藥都去哪了?
    原標題:3元一盒的牛黃解毒丸、1元一盒的紅黴素軟膏……這些廉價藥都去哪了?對於家住天津的劉希恭來說,今年春天「很難過」。已近80高齡的他,為尋找給兒子治病的一種短缺「救命藥」——青黴胺,心急如焚地跑遍天津各大醫院,然而卻被告知已停產。
  • 廣州日報:廉價藥頻消失需「個性化治療」
    原標題:廉價藥頻消失需「個性化治療」   近年來,市場上不時傳出廉價救命藥消失的新聞,一項對全國12城市40餘家三甲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有500多種,短缺的已高達342種,這其中就有不少是廉價救命藥。由於一藥難求,一些廉價救命藥甚至遭到了爆炒,價格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 去海外代購「救命藥」真的靠譜嗎?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藥」的故事。片中,徐崢飾演的是一個賣印度神油、保健品和偉哥的土漢子。直到有一天,一個白血病人來找他,拜託他去印度代購仿製藥「格列寧」,土漢子迷迷糊糊就成了為民請命的藥神,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中。
  • 平價「救命藥」硝酸甘油,價格翻35倍還斷貨!醫生給出「替代藥」
    作為常用藥,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液經常是許多冠心病疾病患者的常備救命藥物。周老先生的老伴有20多年的冠心病以及高血壓,周老自己本身也在近年出現了問題,曾在家裡暈倒。對他們來說,這些常備救命藥的漲價,無疑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救命藥變成了罕見藥後 境外上市新藥審批有望加快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被稱為乳腺癌「救命藥」的赫賽汀自去年納入醫保之後,不久前,在全國多地出現缺貨狀態。據記者了解,赫賽汀是第一批通過以量換價壓低價格並進入醫保目錄的36種高價進口藥之一。為了讓群眾早用上、用得起好藥,解決好重點民生問題,「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被再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