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五:對外交流篇

2020-12-11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百廿載悠長學府,雙甲子薪火相傳。今年5月4日,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

120周年校慶在北京大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北大將以「成就·反思·未來」為主線,講述北大故事、傳遞北大精神價值、反映北大改革發展成果。

如今,校慶大幕已啟。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巍巍上庠,百廿星辰,人文淵藪,底蘊深厚。有關北大精神、歷史記憶等相關文獻浩如煙海,加上時間有限、認知有限,選取的內容難免有一孔之見,難免掛一漏萬,難免以偏概全,希望讀者諸君指正。

49、南南學院

「希望你們堅持學習、學以致用,行遠升高、積厚成器,努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各自國家改革發展的領導者。」

——2017年10月11日習近平主席給南南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的回信

2016年4月29日,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簡稱南南學院)正式掛牌成立,旨在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高端人才,搭建發展中國家溝通交流平臺,推動南南合作為世界共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2017年7月6日,南南學院首屆26名碩士畢業生畢業。

50、北京論壇

2004年,北京論壇創立。經過15年磨礪與成長,迄今論壇已迎來來自世界7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位政要和知名學者。北京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總主題,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蘊為依託,致力於推動全球人文社會科學共性問題的研究,促進世界範圍內的學術發展和社會進步,推動文明對話與和諧發展,為全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51、北京大學英國校區

2018年3月25日,北京大學英國校區啟動儀式舉行。北京大學英國校區是中國的高等學府第一次以獨資經營、獨立管理形式走出國門開辦的實體辦學機構。2017年,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與英國開放大學正式籤約,購買其位於牛津郡的校舍,著手創辦北京大學英國校區。根據規劃,該校區目前將主要招收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學生,修讀北京大學的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北大英國校區的成功設立,是中國高校「走出去」的積極嘗試。正如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北大英國校區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時說道:「北大在英國辦學,這是北大與英國深厚情誼發展的『一小步』,也是北大乃至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大步』。」

52、國際文化節

2018年3月9日,「同文之後:法語文化在中國——法語文化日」在北大舉行。此次法語文化日是「北大因你,百廿又新」北大第十五屆國際文化節的開幕活動,同時也是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15年來,北大國際文化節從不同的層次維度展現了北大學子的昂揚面貌和跨越國界的深厚友誼。國際文化節起始於2004年,旨在「培養青年全球視野、共建和諧國際校園」,是北大彰顯國際化校園和諧氛圍的品牌文化活動。

53、孔子學院

北大在海外承辦孔子學院10所,孔子課堂46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經過多年建設,孔子學院已成為北大海外交流基地、漢語教學與推廣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平臺。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立命館孔子學院、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等先後獲得國家漢辦授予的「先進孔子學院」榮譽稱號。

54、「60」「380」

北京大學已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雙邊交流關係。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全球一流高校結成戰略合作夥伴,設立了劍橋-北大中國中心、斯坦福中心等。北京大學積極籌建並參與國際大學組織,深度參與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及東亞四國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

55、燕園嘉賓

自1998年百年校慶以來,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俄羅斯總統普京、時任德國總理施洛德、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時任巴西總統盧拉、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韓國總統文在寅等50餘位國家元首政要,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金融大亨索羅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社會各界嘉賓,以及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著名學府的掌門人等先後到訪北大,發表演講。

56、港澳臺交流

北大認真落實中央各項對港澳和對臺工作方針,積極開展面向港澳臺地區社會各界的全方面交流,重點拓展與臺灣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的實質性、高水平合作關係,並建立了「北大日-臺大日」「北京大學香港政治經濟文化沙龍」等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機制。此外,學校還高度重視港澳臺學生教育培養和港澳臺教師人心回歸工作,積極探索重實效、有特色的港澳臺學生培養體系,著力培養「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擁護祖國統一的青年人才。

57、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

2012年,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成為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首位入選學者。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旨在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邀請各領域的頂尖學者來校舉辦講座、開設課程、開展合作研究,在北京大學匯聚一批世界級頂尖學者,著力拓展師生的學術視野。入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的學者具有「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學術成果具有全球影響」的特點,入選學者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法國著名語言學家貝羅貝教授、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漢斯•約阿斯等先後來北大舉辦講座。

58、留學北大

每年共有來自世界上130多個國家的超過8000名國際學生在北京大學學習,北大留學生校友中有一位國家元首,多位校友現任或曾任外國政要,幾十位校友擔任或曾任駐華使節,數十位校友已成為知名漢學家。北大留學生校友、現任衣索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畢業多年始終非常關心北大的發展和變化,「作為北大曾經的學生,我一直以北大為榮;我也非常高興北大以我為榮。非常感謝北大培養並成就了今天的我。」北大校友泰國公主詩琳通在推進中泰兩國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領域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和獨特的貢獻,她與母校關係密切,每年春季重返北大,十餘年來不曾間斷。

59、「EAP」

EAP是學生海外學習項目(Education Abroad Program)的簡稱,旨在為北大在校生構建海外交流平臺,提供短期海外學習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在雙重教育環境中形成國際化視野。北京大學有150多個海外學習項目,包括校際交流、暑期學校、海外實習和學位獎學金項目等。通過這些項目,北大學生走進了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等學校的課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60、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

2018年2月2日,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在北京大學揭牌。中心統籌中美高校、企業、智庫、社區等深入參與,在創客導師、課程建設、國際交流、運行模式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為中美青年提供創新創業培訓,開展科技文化體驗交流互動。該中心已成為中美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在國家人文交流機制的框架下,北京大學還開拓了更廣闊的國際交流渠道,通過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交流、民間外交等方式,為民間文化交流搭建了不同形式的「舞臺」。諸如中美人文交流基地、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等交流活動在樹立北大國際教育的品牌形象的同時,進一步為國家間友好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正如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在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的報告中所說:「北京大學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服務中外人文交流。」(文/新聞網記者 王巖)

延伸閱讀: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一:科學研究篇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二:人才培養篇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三:人才隊伍篇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四:黨建思政篇

校慶專題網站:

編輯:山石


相關焦點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八:精神傳統篇
    今年5月4日,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120周年校慶在北京大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北大將以「成就·反思·未來」為主線,講述北大故事、傳遞北大精神價值、反映北大改革發展成果。如今,校慶大幕已啟。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四:黨建思政篇
    今年5月4日,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120周年校慶在北京大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北大將以「成就·反思·未來」為主線,講述北大故事、傳遞北大精神價值、反映北大改革發展成果。如今,校慶大幕已啟。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二:人才培養篇
    今年5月4日,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120周年校慶在北京大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北大將以「成就·反思·未來」為主線,講述北大故事、傳遞北大精神價值、反映北大改革發展成果。如今,校慶大幕已啟。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一:科學研究篇
    今年5月4日,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120周年校慶在北京大學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北大將以「成就·反思·未來」為主線,講述北大故事、傳遞北大精神價值、反映北大改革發展成果。如今,校慶大幕已啟。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 交通大學兩岸五校120周年校慶桌球交流賽在西安交大舉行
    今年五所交通大學將共同迎來120周年校慶,根據交通大學兩岸五校120周年校慶合辦體育競賽活動的安排,3月25日至27日,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等兩岸五校120周年校慶桌球交流賽在西安交大文體中心舉行,這是新竹交大首次參加交通大學大家庭的體育聯誼活動。
  • 老去情親舊日師【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
    1949年攝於現在的校史館前自左至右:吳鶴簪、韓君六、陸蓮蓀、於凌霄、許勁南、葉心良、許鏡明、周家義、袁凌雲  1953年離開洋中,想不到半個世紀後返滬定居竟離母校僅一箭之遙周年校慶專稿】從畫月票到畫圖紙【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三代人的洋中情【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勁松一一洋中校慶九十周年志賀【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校史館的奠基者歐陽萍漁先生【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謝晉為謝衍選擇了洋涇中學【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與謝晉之子謝衍同窗【洋涇中學90
  • 百廿北大 一生燕緣——致敬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志願者
    「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 經過漫長的招募和選拔過程,共有2297名同學加入校慶志願服務行列。身穿紅馬甲,胸前掛著志願者證的他們,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盡心盡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為北大120周年校慶貢獻自己的力量。早在5月4日之前,部分校慶志願者就已經投入服務工作中。
  • 與謝晉之子謝衍同窗【洋涇中學90周年校慶專稿】
    東校區分別為東平房(教室)、大食堂、四個排球場地、六個籃球場,隔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為廣播室、體育教師辦公室、可容納四張桌球桌的桌球房、司令臺、可進行籃球排球運動和體操運動的室內健身房。那條河在校門口還向東拐再朝北把學校分為教學區與農場兩部份,然後繼續向東北蜿蜒而去。
  • 獻禮北大百廿校慶 校園美食節火爆非凡
    4月23-27日,北京大學2018年校園美食節在校內八個食堂分兩期舉行,獻禮北大百廿校慶,活動受到師生密切關注,現場火爆非凡。美食節由餐飲中心主辦,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烹協名廚委)及全國八所高校積極參與、鼎力支持。
  • 北大校長在120周年校慶上將「鴻鵠」讀成「洪浩」,可理解但不縱容
    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上,卻鬧出了一個笑話。 作為國內學子高等學府的殿堂,北大一直是無數學子的夢想,尤其是每年考入北大的也就是幾千人,要知道每年參加高考的要幾百萬人,所以能夠步入北大的,也幾乎都是人中龍鳳。無數學子以北大做著自己的目標,但真正能夠走入其中的卻是寥寥無幾。
  • 北大120歲
    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20周年校慶。當日,北大邱德拔體育館群賢畢至,老少校友鹹集,千名師生參加校慶紀念活動。
  • 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棋類聯誼活動舉行
    5月5日,作為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的「隨行付杯」棋類聯誼活動暨《圍棋與國家》系列叢書進校園活動在中關新園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校友會主辦,北大校友圍棋協會(籌)、北京大學圍棋協會、北京大學中國象棋協會、北京大學西洋棋協會共同承辦。
  • 【雙甲子校慶】第二次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工作會在北京母校舉行
    12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會議室裡,海峽兩岸五所交大代表正就如何推進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工作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交通大學的社會影響力展開熱烈討論,共同描繪「五校同心創一流」的美好願景。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宮輝、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朱健梅、新竹交通大學校長幕僚長裘性天與五所交大母校校慶辦、宣傳部、校友會等部門負責人出席活動。
  • 120 周年校慶演講讀錯 「鴻鵠」發音,北大校長林建華發道歉信
    IT之家5月5日消息 5月4日是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日,現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大會致辭中將「鴻鵠[hóng hú]」念成了「鴻浩[hóng hào]」,引發網友熱議。今天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未名論壇發布了道歉信。林建華稱,這個錯誤讓很多同學和朋友失望了,覺得作為一個北大校長,不應該文字功底這樣差。
  • 《北大築夢圖》獻禮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
    為獻禮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致敬北京大學的偉大貢獻、光榮傳統和傑出風骨,東方畫卷團隊聯合北大部分師生和校友,以及央美等九所藝術院校的部分師生共同創作了《北大築夢圖》長卷。長卷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厲以寧教授題詞,北大前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作跋,全國青聯委員、文藝復興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單純剛手書跋文。
  • 會議中心舉行「學習校史校情,服務百廿校慶」座談會
    為進一步深化北大校史校情學習,總結百廿校慶接待服務工作,提高隊伍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會議中心於5月24日下午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三會議室舉行「學習校史校情,服務百廿校慶」座談會,包括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在內的近40名幹部員工共話校慶專題、分享個人體會、交流工作經驗。座談會由中心主管培訓工作副主任李榕主持。
  • 北大百廿周年校慶 海內外校友爭睹《北大築夢圖》
    海內外北大校友們也紛紛趕回,為母校慶生,今日的燕園一片鼎沸之聲。作為全國知名的學府,北大校慶也得到了各方媒體和全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校園熱鬧非凡。歡笑聲、歡呼聲、禮樂聲相互交織,大紅的歡慶橫幅與百年蒼翠的松柏鮮亮相映,校慶氛圍十分濃烈。
  • 同心·同向·同行——120幅師生校友校慶祝福圖片亮相北大校園
    為迎接120周年校慶,2017年9月-2018年4月,e+網絡新青年發展聯盟攝影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2012級博士生曾亮,歷時七個月,為150餘位師生校友拍攝帶有「校慶祝福語」的人物照片。近日,120幅照片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前廣場正式集中展出,以群像形式,通過線上傳播與線下展示相結合,生動體現了師生校友與母校同心、與校慶同向、與北大同行的拳拳深情。
  • 北大120周年校慶,華師一附中等120名知名中學校長送祝福
    2018年5月4日,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20周年。各級領導、國內外嘉賓、長期關心和支持北大的社會各界代表、國內外高校代表、海內外校友代表和在校師生隆重集會,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名知名中學的校長參加了紀念大會,其中包括來自湖北的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
  • 中國外文局發布《中國關鍵詞:精準脫貧篇》多語種系列圖書[圖]
    中國網訊(記者李佳 王一辰 張文泉 杭舟)11月24日,在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中國外文局正式發布《中國關鍵詞:精準脫貧篇》多語種系列圖書。11月24日,在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中國外文局發布《中國關鍵詞:精準扶貧篇》多語種版本、《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 2020》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