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學學長親身經歷:入學即秋招?今年秋招筆面試有何變化?

2020-12-10 指南者留學

大家好,我是2020秋季入學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8月,曼大通知秋季學期課程採取混合教學模式,即Lecture完全線上,Tutorial和Seminar學校儘量安排線下,同時提供線上選項。也就是說,學生可以申請完全線上,在國內就讀。考慮到經濟成本,我選擇了申請在國內就讀線上留學到底虧不虧

相信這是近期不少留學黨關心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甚至是更喜歡這種線上的授課形式的。

由於本科在國內就讀,所以一開始我對於一些數學類的英文專有名詞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剛開始上課遇見一些概念時,自己無法將這個英文名詞和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對應。

但線上就讀時,每一門課都有錄像並且會上傳到學校的Blackboard平臺,曼大的這個平臺可以自動為視頻添加字幕,所以遇到一些聽不懂的專有詞彙我可以暫停查單詞,然後再檢索自己本科時候的筆記進行對應,更有利於初期對研究生課程的適應

此外,學校的教學質量也並沒有因為遠程教學而有所降低。老師們仍然會每周安排業、及時進行批改,並且在習題課上針對一些出現錯誤比較多的地方進行重點提示,給我一種回到小學老師手把手批改作業的感覺。

雖然一些人認為線上教學會比較吃虧,但是我十分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為這真正做到了哪裡不會點哪裡!遇見不會的就重播錄像,想聽幾遍聽幾遍。

教學內容方面,也和本科課程有明顯區分。我本科修讀的是經濟學和應用數學的雙學位,所以經濟學的課程和應用數學的課程都有學過。但是我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個很強的感覺就是割裂感,也就是經濟學課的老師並不是很懂數學,數學課的老師也並不很懂經濟學。

比如在經濟學課程衍生品定價中學到BSM模型(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時,老師講解推導過程時會省略一些數學上很重要的步驟。而我們數學課的老師又並非主要研究金融數學方向,導致應用隨機分析這門課進行到隨機微分方程這一部分時,老師會傾向於去舉他更熟悉的例子(比如我們老師會去舉一些電信號方面的例子),而對BSM模型的推導比較忽視。

而我在曼大就讀的金融數學專業(Mathematical Finance)就不會有這種困擾。每門課程在緒論部分,老師就會從金融現象中引入,比如鞅(Martingale)其實來源於賭博等等。而且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也會不斷以金融的具體應用來給我們舉例,真正解答了我們「學這個有什麼用」的人生難題

在曼大學金融數學,絕對不虧!

網課之餘,如何提前參加秋招?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眾多公司秋招選擇線上筆試和線上面試的方式。本著節約跑全國各地參加面試的成本的想法,我決定把握好今年秋招的機會。

結合我自身的科研、競賽、實習經歷,以及我本人的工作興趣,我最後選擇的主要就業方向是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業的IT部,以及其他央企的建模分析、財務建模等崗位。並在最後,選擇了一家央企的二級子公司做建模分析。

很多英國留學生會在畢業那年找工作,實際上,多數公司也會將英國留學生看成第二年的應屆畢業生。直到我今年準備秋招的時候,才發現企業對於應屆生畢業時間是有要求的,因此我特地研究了一下我到底算是哪年的應屆生。實際上,對於英碩,我既可以算作第一年的應屆生,也可以算作第二年的應屆生。

曼大的碩士畢業典禮在12月份,也就是學位證到手的時間也大約在12月份。目前學歷認證速度比較快,理論上12月也能拿到學歷認證。相比之下,國內研究生的畢業時間通常是7月。

國內企業對於應屆生身份的要求主要是按年份要求或者按月份要求。例如,按年份的敘述為2021年畢業,按月份要求畢業時間為2020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之間等。因此,究竟自己算哪一年的應屆生,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企業的招聘公告,對照自己的畢業時間進行計算

我在秋招時也試過投遞過一些我的畢業時間不在應屆要求裡的公司。一些公司會直接在簡歷關就將我的簡歷刷掉,也有一部分公司會聯繫我詢問具體的入職時間,或者建議我第二年再進行投遞。

今年參加秋招其實並不順利,從選擇上來看,較明年參加還是會少一些,而且很多公司要經過實習考核才能發放Offer。將於下半年飛去英國的我,確實無法參加實習考核。

但是第一年就參加秋招,對我來說既是一種鍛鍊,鍛鍊自己包括群面、結構化、半結構化等面試的能力,為第二年秋招提供參考;也是一種動力,想更早地參加工作,緩解父母的經濟壓力。

20fall秋招筆面試經驗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將筆面試的一部分轉移至線上,或者完全採取線上筆面試,這也是今年秋招與往年的一個不同。據估計一個應屆生平均要面試十次才能獲得理想的Offer,按我個人求職的公司距離和消費水平計算,平均下來每次線下面試要花費500元的路費/住宿費,而今年的線上面試就足足可以讓我節省5000元

筆試

其實線上筆試並不是今年才有的,往年眾多公司也會多數採取線上筆試的形式。目前監考方式主要有三種:不監考、單機位監考、多機位監考。單機位監考只需要一個攝像頭,用筆記本的就可以;多機位監考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攝像頭,公司會在測試之前告訴應聘者攝像頭擺放位置。我沒有額外準備攝像頭,主要是利用筆記本的攝像頭和手機。

線上筆試主要分為性格測試、行測、專業筆試三類,許多公司的筆試會同時包含這三類題,也有的公司會每個部分單獨測試。

目前性格測試和行測的題庫主要有北森題庫、前程無憂題庫等,採取統一題庫的測評題的公司通常題目類似,也有部分公司會採取遊戲題庫或者自行出題。區分題目來自哪家題庫其實很簡單,可以看郵件或者簡訊發來的筆試連結。北森題庫通常是xxxx.ceping.com,前程無憂題庫是xxx.51job.com。

專業筆試主要以銀行和網際網路技術崗為主,其他崗位也有部分會有專業筆試。專業筆試是需要大家好好準備的部分,因為往往和自身專業相關度很高。如果所投崗位與自身專業相差比較大,準備專業筆試可能就需要多費一些時間。

我參加某家股份制銀行總行統計類崗位筆試的時候,就包括了大量的數學計算題。由於好久沒有計算過,我算隨機微分方程的速度特別慢,最後筆試做的很不理想,也因此沒有進入下一個招聘環節。

面試

面試是秋招環節最重要的一環,比如我就無數次掛在了二面。

面試形式主要分為群面和單面,每種面試應對的策略都不同。群面形式以無領導小組討論為主,無領導小組討論需要注意的點在知乎、B站等都有提及,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單面主要分為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結構化面試。結構化面試主要指面試官的問題是提前準備好的,而非結構化面試主要針對面試者個人及簡歷情況進行提問,半結構化面試則處於兩者之間。

今年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線上和線下面試的區別了。個人認為,線上面試和線下面試最大的區別在於群面時的無領導小組面試

由於多人同時說話會導致面試平臺聲音混亂,因此許多公司的線上無領導小組討論會按順序開麥,秩序會比線下面試好很多。但是線上進行無領導小組面試的效果並沒有線下理想,所以真正想要通過群面進行招聘的公司今年仍然採取了線下面試。單面的話,線上與線下的差異並不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就讀體驗和秋招經驗總結啦~雖然我曾經無數次掛在了面試和筆試過程中,也經歷過簡歷石沉大海,但是最終還是籤了一家自己比較滿意的公司。

秋招其實和留學申請的心路歷程很像,從投簡歷的憧憬,到查進度的焦慮,到收到offer的心滿意足,都給我帶來了相似的體驗。所幸,我現在就讀的是我想去的項目(感謝指南者對我的幫助),未來將要去的也是自己想要去的崗位。

相關焦點

  • 指南者留學211財經學員入學NUS經濟學:碩士收穫與秋招分享
    Leon|指南者學員,19fall NUS經濟學碩士大家好,我是Leon,本科來自某211財經院校,通過指南者留學申請到了NUS經濟學碩士。回首過去的一年,在NUS經濟系的點點滴滴都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我本身作為一名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的商科學生,正是通過在NUS經濟系的學習,才得以接觸到了一些CS方面的課程,對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受指南者留學的邀請,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新加坡讀研的日子和我自己的選課心得。
  • 指南者留學學員分享「秋招讓我開始正視留學的現實意義」
    大家對留學越來越迷茫,對就業越來越心慌。留學生群體在就業市場上究竟是怎樣的地位?留學生的身份是否會利好應屆生在秋招中的表現?現實意義上,留學到底值不值得?經歷完秋招的我,或許可以給到大家一些解答。 我是J學姐,本科畢業於國內985院校商科,研究生是海外經濟學的master。
  • GPA3.23雅思6指南者留學學長從太原理工逆襲港大
    正巧那時前女友(別問為什麼我這一號極混子還能有女朋友,問就是人格魅力)提議可以考慮留學嘛,以更緊湊的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實現彎道超車。好主意啊!於是從大二起,在我心底就埋下了一顆要去留學的種子。和港大的申請準備工作同理,香港理工大學對有工作經歷的申請學生青睞有加,指南者的老師便積極協助我收集國內頂級建築設計研究院所和事務所的實習信息,最終我得到了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實習機會,並在這段珍貴的實習經歷中,參與到了共和國外交部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投標方案這樣的重點項目,這為我的背景增色頗多!
  • 指南者教育舉辦2015年新加坡學長學姐分享會
    內容概要:2015年7月25日指南者教育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行了2015級新老生交流會,與會同學均為通過指南者教育成功申請出國的留學生,交流會上有多位學長學姐分享新加坡留學經驗,主要內容包括新加坡基本概況的介紹、工作移民的要求以及學習考試的實用經驗分享。
  • GPA&雅思兩路高地被推,指南者留學學長如何靠實習經歷翻盤?
    這次的分享儘是乾貨,還請各位看官細聽分說~今天的分享是我的實戰復盤,手把手教您如何在低GPA(本人GPA3.33),低語言成績(本人雅思6.0)這樣開局已失兩路高地的情況下,依託優質實習經歷為自己的留學申請助力
  • 為了進紅圈所,法學專業的指南者留學學長決定去G5留學
    我本科就讀於東部某中流985,在大一開學伊始,我們院長主持了一次開學典禮,正是因為這場講座我有了去留學的想法。除了個人的職業規劃,吸引我去留學的還有國外多元的文化背景,這對我個人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出國留學可以讓我得到更好的資源,接觸更優秀的人,也更有機會獲得好的發展。通過提升視野和拓展交際圈,自己的層次也可以隨之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出國要儘可能讀名校的原因。
  • 指南者留學學姐經歷了考研求職留學,最後1個月拿下港大offer
    因此,得知考研失敗後的第三天,我就開始瘋狂投簡歷,同時準備語言,找機構了解留學事項。憑藉著211的本科學歷,兩段金融機構的實習經歷,最終確實收穫了一些入職offer,不過大多都是市級金融機構管培生、櫃員等類似崗位。
  • 指南者留學學姐經歷了考研求職留學,最後1個月拿下港大offer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三種選擇的一些考慮吧~個人經歷:考研與就業在大三面臨未來方向選擇的時候,我也和很多同學一樣一度很迷茫,大學剛入學的時候覺得輕鬆保研,大不了考研,真正到了開始準備的時候才發現並非如此。同時,身邊的同學專心準備留學、就業的不計其數,在各種選擇之間來回輾轉糾結之後,我最終因為一些家庭原因踏上考研旅途。
  • 從雙非到全美TOP30,指南者留學學姐如何大學四年實現彎道超車?
    指南者留學學員背景L同學本科背景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 應用經濟學GPA:3.76(專業第一) 雅思:7.5實習經歷指南者商業分析訓練營某商業銀行公司金融組實習生某券商商務BD實習生某電商數據分析實習生
  • 英特爾實習NUS交流臺灣交換,指南者留學學長迎來港大EE錄取
    其實我覺得自己應該屬於自我驅動型人格,在自己一旦確定了留學讀研這個大目標後,很早就開始著手去實現。大二下學期,我就籤約了指南者。真的得益於籤約的時間比較早,指南者的老師給我做了詳細精確到月的時間目標規劃,讓我一步步更接近自己的dream school。
  • 德國留學,建築系的作品集如何製作?TU9學長的親身經歷
    所以,今天,我們整理了達姆工大建築系學長的分享,在製作作品集的過程中,他總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他的基本情況:達姆工大,建築專業,碩士;作品集完全自己獨立製作,並拿到了達姆工大、柏林工大、多特蒙德工大、卡塞爾的錄取」。
  • Gpa 89.7,雅思7.5,指南者留學小姐姐成功跨申港中文商科
    當時那個節點,身邊許多同學都開始著手準備國內考研/申請留學。綜合我自身的條件來看,自己的成績位於專業前三,在留學申請中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同時我也諮詢了一些學姐學長,了解到英港坡的研究生只需要讀一年,含金量也很高。於是,我最終確定了申請留學。
  • 指南者留學學姐考研失利、春招碰壁,終究還是放不下讀研夢…
    或許是心中還保留著繼續讀研的熱忱,或許是實在不甘於自己的人生就這樣歸於平凡,留學的念頭再一次出現在了我的心中。在室友的推薦下,我來到了指南者留學諮詢相關的問題。我打算徹底的了解留學的可行性之後,再和父母深入溝通。
  • 龍小川的秋招上岸經歷--穩住,我們能贏
    今年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也面臨很大的壓力,畢業生找工作就顯得難上加難。由於剛經歷過秋招,趁著手裡還有熱乎的資源與經驗,拿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給正在找工作的你帶來一絲動力--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如果你也剛經歷了秋招,看看我們當時的心境是不是很相像。這一期我想談談我身邊同學以及自己的工作選擇和經歷。從研究生入學到畢業,我陪師兄師妹經歷了五次校招。
  • 指南者留學助她一早拿下港科大會計學錄取
    4月底,Q同學和指南者留學正式籤約。相信這一經歷對她能一早拿到科大會計學的錄取,也是有比較大的助力的。在Q同學進行實習的同時,我們也開始了文書的準備工作,對她以往的經歷進行再次梳理挖掘,也在多次溝通和補充過程中找到被Q同學忽略的一些校內競賽及培訓經歷。
  • 我在四大做審計|指南者留學港中深學姐的UCL申請經驗分享
    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留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從那時起,我就萌生了一個夢想:在研究生階段去留學,去感受不同的學習氛圍和文化環境,也為將來的就業增添一分助力。雖然很早就有了留學的計劃,但是由於拖延症,我的申請開始得還是比較晚,這也是讓我非常後悔的一件事。
  • 留學畢業生不屬於應屆生?那秋招怎麼辦?
    秋招也即將拉開帷幕。在留學畢業生趕赴就業戰場之際,紀堂君時不時被私信:海歸留學生的畢業時間到底以什麼為準?都說校招要應屆生,留學生到底算哪一年的應屆生?而教育部留學中心規定:留學回國人員不分應屆往屆,一律沒有三方協議,是否為應屆,由用人單位界定。那麼公司一般如何界定呢?我們來看看去年的秋招。
  • 經歷迷茫秋招,熬過艱難申請期,看學姐如何收穫HKUST和NTU錄取?
    迷茫的秋招時期這期間我一方面開始投簡歷,準備找工作。我的主要目標是房地產行業,連帶其他行業投了大概四十幾份簡歷,面試了富力、佳兆業、紅星、華潤、遠洋、時代等企業。雖然學歷不等於能力,但有了更多的實習和面試經驗再來面對招聘時,自己才會很淡定。我覺得面對招聘最佳的狀態是自身做好了充分準備,要麼趕在大潮之前找到心儀的公司實習爭取留用;要麼有針對性地包裝自己的背景和經歷,即使不是best offer,也要保證在你選定的範圍內能獲得滿意的一份工作。考研VS出國?
  • 有內推都拿不到秋招面試? Intel面試官直播教你如何改簡歷
    崗位機會很多是好現象,不過受今年疫情影響,勞動力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簡歷篩選這關會比往常更嚴格。例如前幾天亞馬遜秋招開啟,有些小夥伴幸運地找到了內推,卻遲遲沒有面試機會:還有小夥伴明明已經有多年軟體開發的工作經驗,投了50份簡歷卻石沉大海。
  • 留學選校+個人定位工具— 「指南者留學」APP正式上線
    留學選校+個人定位工具— 「指南者留學」APP正式上線 "如果指南者留學有一個APP的話,會相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