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020秋季入學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8月,曼大通知秋季學期課程採取混合教學模式,即Lecture完全線上,Tutorial和Seminar學校儘量安排線下,同時提供線上選項。也就是說,學生可以申請完全線上,在國內就讀。考慮到經濟成本,我選擇了申請在國內就讀。線上留學到底虧不虧
相信這是近期不少留學黨關心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甚至是更喜歡這種線上的授課形式的。
由於本科在國內就讀,所以一開始我對於一些數學類的英文專有名詞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剛開始上課遇見一些概念時,自己無法將這個英文名詞和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對應。
但線上就讀時,每一門課都有錄像並且會上傳到學校的Blackboard平臺,曼大的這個平臺可以自動為視頻添加字幕,所以遇到一些聽不懂的專有詞彙我可以暫停查單詞,然後再檢索自己本科時候的筆記進行對應,更有利於初期對研究生課程的適應。
此外,學校的教學質量也並沒有因為遠程教學而有所降低。老師們仍然會每周安排業、及時進行批改,並且在習題課上針對一些出現錯誤比較多的地方進行重點提示,給我一種回到小學老師手把手批改作業的感覺。
雖然一些人認為線上教學會比較吃虧,但是我十分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為這真正做到了哪裡不會點哪裡!遇見不會的就重播錄像,想聽幾遍聽幾遍。
教學內容方面,也和本科課程有明顯區分。我本科修讀的是經濟學和應用數學的雙學位,所以經濟學的課程和應用數學的課程都有學過。但是我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個很強的感覺就是割裂感,也就是經濟學課的老師並不是很懂數學,數學課的老師也並不很懂經濟學。
比如在經濟學課程衍生品定價中學到BSM模型(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時,老師講解推導過程時會省略一些數學上很重要的步驟。而我們數學課的老師又並非主要研究金融數學方向,導致應用隨機分析這門課進行到隨機微分方程這一部分時,老師會傾向於去舉他更熟悉的例子(比如我們老師會去舉一些電信號方面的例子),而對BSM模型的推導比較忽視。
而我在曼大就讀的金融數學專業(Mathematical Finance)就不會有這種困擾。每門課程在緒論部分,老師就會從金融現象中引入,比如鞅(Martingale)其實來源於賭博等等。而且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也會不斷以金融的具體應用來給我們舉例,真正解答了我們「學這個有什麼用」的人生難題。
在曼大學金融數學,絕對不虧!
網課之餘,如何提前參加秋招?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眾多公司秋招選擇線上筆試和線上面試的方式。本著節約跑全國各地參加面試的成本的想法,我決定把握好今年秋招的機會。
結合我自身的科研、競賽、實習經歷,以及我本人的工作興趣,我最後選擇的主要就業方向是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業的IT部,以及其他央企的建模分析、財務建模等崗位。並在最後,選擇了一家央企的二級子公司做建模分析。
很多英國留學生會在畢業那年找工作,實際上,多數公司也會將英國留學生看成第二年的應屆畢業生。直到我今年準備秋招的時候,才發現企業對於應屆生畢業時間是有要求的,因此我特地研究了一下我到底算是哪年的應屆生。實際上,對於英碩,我既可以算作第一年的應屆生,也可以算作第二年的應屆生。
曼大的碩士畢業典禮在12月份,也就是學位證到手的時間也大約在12月份。目前學歷認證速度比較快,理論上12月也能拿到學歷認證。相比之下,國內研究生的畢業時間通常是7月。
國內企業對於應屆生身份的要求主要是按年份要求或者按月份要求。例如,按年份的敘述為2021年畢業,按月份要求畢業時間為2020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之間等。因此,究竟自己算哪一年的應屆生,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企業的招聘公告,對照自己的畢業時間進行計算。
我在秋招時也試過投遞過一些我的畢業時間不在應屆要求裡的公司。一些公司會直接在簡歷關就將我的簡歷刷掉,也有一部分公司會聯繫我詢問具體的入職時間,或者建議我第二年再進行投遞。
今年參加秋招其實並不順利,從選擇上來看,較明年參加還是會少一些,而且很多公司要經過實習考核才能發放Offer。將於下半年飛去英國的我,確實無法參加實習考核。
但是第一年就參加秋招,對我來說既是一種鍛鍊,鍛鍊自己包括群面、結構化、半結構化等面試的能力,為第二年秋招提供參考;也是一種動力,想更早地參加工作,緩解父母的經濟壓力。
20fall秋招筆面試經驗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將筆面試的一部分轉移至線上,或者完全採取線上筆面試,這也是今年秋招與往年的一個不同。據估計一個應屆生平均要面試十次才能獲得理想的Offer,按我個人求職的公司距離和消費水平計算,平均下來每次線下面試要花費500元的路費/住宿費,而今年的線上面試就足足可以讓我節省5000元。
筆試
其實線上筆試並不是今年才有的,往年眾多公司也會多數採取線上筆試的形式。目前監考方式主要有三種:不監考、單機位監考、多機位監考。單機位監考只需要一個攝像頭,用筆記本的就可以;多機位監考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攝像頭,公司會在測試之前告訴應聘者攝像頭擺放位置。我沒有額外準備攝像頭,主要是利用筆記本的攝像頭和手機。
線上筆試主要分為性格測試、行測、專業筆試三類,許多公司的筆試會同時包含這三類題,也有的公司會每個部分單獨測試。
目前性格測試和行測的題庫主要有北森題庫、前程無憂題庫等,採取統一題庫的測評題的公司通常題目類似,也有部分公司會採取遊戲題庫或者自行出題。區分題目來自哪家題庫其實很簡單,可以看郵件或者簡訊發來的筆試連結。北森題庫通常是xxxx.ceping.com,前程無憂題庫是xxx.51job.com。
專業筆試主要以銀行和網際網路技術崗為主,其他崗位也有部分會有專業筆試。專業筆試是需要大家好好準備的部分,因為往往和自身專業相關度很高。如果所投崗位與自身專業相差比較大,準備專業筆試可能就需要多費一些時間。
我參加某家股份制銀行總行統計類崗位筆試的時候,就包括了大量的數學計算題。由於好久沒有計算過,我算隨機微分方程的速度特別慢,最後筆試做的很不理想,也因此沒有進入下一個招聘環節。
面試
面試是秋招環節最重要的一環,比如我就無數次掛在了二面。
面試形式主要分為群面和單面,每種面試應對的策略都不同。群面形式以無領導小組討論為主,無領導小組討論需要注意的點在知乎、B站等都有提及,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單面主要分為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結構化面試。結構化面試主要指面試官的問題是提前準備好的,而非結構化面試主要針對面試者個人及簡歷情況進行提問,半結構化面試則處於兩者之間。
今年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線上和線下面試的區別了。個人認為,線上面試和線下面試最大的區別在於群面時的無領導小組面試。
由於多人同時說話會導致面試平臺聲音混亂,因此許多公司的線上無領導小組討論會按順序開麥,秩序會比線下面試好很多。但是線上進行無領導小組面試的效果並沒有線下理想,所以真正想要通過群面進行招聘的公司今年仍然採取了線下面試。單面的話,線上與線下的差異並不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就讀體驗和秋招經驗總結啦~雖然我曾經無數次掛在了面試和筆試過程中,也經歷過簡歷石沉大海,但是最終還是籤了一家自己比較滿意的公司。
秋招其實和留學申請的心路歷程很像,從投簡歷的憧憬,到查進度的焦慮,到收到offer的心滿意足,都給我帶來了相似的體驗。所幸,我現在就讀的是我想去的項目(感謝指南者對我的幫助),未來將要去的也是自己想要去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