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去世20年: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2021-01-13 傅踢踢

作者家明

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張雨生嗎?這個驚才絕豔又英年早逝的歌者,這個忠於自我又投身洪流的偶像。

1997年的11月12日,也就是整整20年前,他因為車禍離開人世,帶走了無限可能,也留下了美好歌聲。

歷史無法假設,或許只有每年這個時候,那些念舊的人才會想起他,想起他在《後知後覺》裡的那句讖語: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今天,我們聊聊張雨生。

1

張雨生20歲時,最疼愛的妹妹在郊遊時意外身亡。妹妹生前愛唱歌,唱得比張雨生好聽。為了完成她的心願,讀大學的張雨生開始參加比賽、加入合唱團。他像是背負了某種使命,也像是突然醒悟:喜歡的事,就要趕快去做。

1988年,張雨生以樂隊主唱的身份參加了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一舉拿到冠軍。在歌曲《姊妹》裡,雨生像是對天上的妹妹吐露心聲:當我終於能站在世人前面,唱著我們的共同心願;我想你一定為我流下眼淚,這也是我的感覺。

這一年,張雨生憑一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迅速躥紅,第一張專輯《天天想你》也銷量可喜。擁有清澈的高音和純真的笑容的張雨生,被塑造為乖乖的青春偶像,可他一點也不滿足於這樣的音樂。

1992年退伍之後,張雨生終於按捺不住,想做點不一樣的歌,於是有了第一張創作專輯《帶我去月球》。

帶我去月球張雨生 - 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未來 ORIGINAL COLLECTION;自由歌;帶我去月球;張雨生精選集:永恆的經典;離別之後;創作人

因為漫天黑煙腐蝕掉我的夢因為徵戰殺伐我就快要沒有朋友不求軒不求冕不為這紅塵所囚——《帶我去月球》

結果就是專輯銷量大跌,唱片公司趕緊停手,拿出《大海》和《一天到晚遊泳的魚》救市。這兩張專輯每張只放了一首他放任自我的歌,剩下都是為取悅聽眾而唱的流行金曲。

音樂之外,張雨生也鍾愛舞臺劇。因為他覺得戲劇是人生的一種縮影,「入戲的人雖然是瘋子,卻總強過那些只是麻木不仁的人」。

張雨生在果陀劇場演了三部話劇,拿著微薄的酬勞,不顧形象地賣命演出,也樂在其中。直到去世前不久,他終於一了夙願,成為音樂劇《吻我吧!娜娜》的音樂總監。

1997年,張雨生在第四張創作專輯《口是心非》的文案中信誓旦旦地保證「這張專輯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張」,卻在專輯面世一周之後就遭遇車禍。專輯的封面是長鼻子匹諾曹,小寶這個頑皮的孩子,也跟我們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口是心非張雨生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那些苦沒來由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口是心非》

2

90年代綜藝節目流行比賽飆高音,而張雨生的聲音溫柔和陽剛並具,在這個領域基本沒有對手,於是被冠上「亞洲第一男高音」的稱號。可對他而言,高音從來不是目的,只是工具。可以不受音域的限制盡情抒發感情,才是這把好嗓子唯一的作用。

如果你對他的印象僅限於《大海》《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等所謂金曲,那簡直是錯過了一個億。他有四張創作專輯和大量來不及發表的demo,聽了這些你才能明白為何有人會將張雨生與竇唯拿來比較。他是個多麼棒的創作歌手啊,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然而在這樣一個並不健全的市場,放棄套路需要極大的勇氣。在一次電臺節目採訪中,張雨生極盡所能地解釋自己並不想做一個異類:「我們並不是另類音樂,這些東西西方在十年二十年以前就做過了。我們只是想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東西,一樣希望我們的歌可以賣過十萬二十萬張……」

張雨生的歌裡少有沉甸甸的感情和大道理,他更多把音樂當成一種遊戲。再沉重的話題也能變成他筆下靈動的旋律,讓聽者享受也驚嘆。

《一想到你呀》裡一大堆離調卻不突兀的鋼琴,《後窗》裡古箏、二胡笛子與band sound的融合,《再見蘭花草》裡深得queen精髓的華麗搖滾……一個並未受過正規音樂訓練的音樂人能有這般鬼才,怪不得人們叫他「音樂精靈」和「音樂魔術師」。

除了擅長用音符玩遊戲,張雨生也有很深的思考。從在抗戰老兵父親那裡繼承的家國情懷,到對商業化綁架創作的反抗,到呼喚救助兒童的公益之聲……大到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反思,小到對迷失在城市裡的動物的同情,都化為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羅大佑說,張雨生算是我的晚輩,他做了我們這一輩人不敢做的事。某種程度上張雨生的歌有羅大佑的影子,因此當這種音樂在今天日益難尋,我就愈發懷念他。

如今「人文關懷」這個標籤誰都可以拿來貼在身上,每每聽到這種標榜,我總會覺得,那些人真該聽聽張雨生。

永公街的街長張雨生 - 卡拉OK·臺北·我

3

當我們聽老歌的時候,懷念的是古老的情感,懷念的是當初聽這些歌的自己,至於這些歌是否真的是佳作是另一回事。九十年代的大路情歌雖然動人,但是大多唱法平淡,編曲簡單且套路,題材和構思更是難有新意。張雨生這樣的歌手則恰恰相反,他能令你完全沒覺得自己在聽老歌。他超前得像個異數,超前到放到今天還是令人耳目一新。

張學友、劉德華都讚嘆張雨生是既有好嗓音,又有非凡的創作能力的歌者。這在90年代的香港乃至整個華語主流樂壇,是極其稀罕的。

說到張雨生對樂壇的貢獻,不得不提的是張惠妹。阿妹受到張雨生的發掘,從酒吧唱進了錄音室,錄的第一首歌就是與張雨生對唱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1996年張雨生製作並參與創作的《姐妹》,像一顆炸彈引爆了華語樂壇,張惠妹也憑此成為首位第一張專輯就銷量破百萬的歌手。第二張專輯《Bad Boy》更創下135萬的銷量紀錄。

正因如此,直到現在張惠妹在致敬和翻唱張雨生時仍總會哽咽,但動人不減。今年6月24日,第二十八屆金曲獎將特別貢獻獎頒給了張雨生。

當時患了支氣管炎的張惠妹在致敬環節唱了五首歌,唱得嘶啞吃力,卻令聽者動容。

那天我看著頒獎典禮直播,聽到最喜歡的《我期待》,腦海突然映出那個西瓜頭圓眼鏡和可愛笑容,還有墓碑上的那句話:懷念一位音樂路上的大男孩,他繼續走著,我們已望塵莫及。

但是眼淚汪汪了一陣之後,我突然覺得,站在原地望著他的背影,或許並不是他想看到的樣子。二十年了,最好的歌者停在最好的時候,而前人開闢的路,我們可以繼續走下去。

我期待張雨生 - 卡拉OK·臺北·我

我期待有一天我會回來回到我最初的愛回到童真的神採我期待有一天我會明白明白人世的至愛明白原始的情懷——《我期待》

相關焦點

  • 張雨生去世10年後女友才走出悲痛,如今只有母親孤獨的守著墓園
    然而在2011年張雨生父親患癌去世,到如今只有母親一個人孤獨著守著墓園,母親曾表示,我要守著兒女墓度過餘生。母親曾經說過,平常我會聽兒子的歌曲,就好像他還在我身邊,沒有離開一樣。張雨生的女友黃慧玲,在他去世後居住在兩人同居的別墅裡,花費了10年的時間,才走出悲痛。今天我們就走進張雨生的故事。
  • 大多數道理都是後知後覺.
    回到家時,父親看著我什麼也沒說,沉默地走到廚房給我燒了一大桌子菜。26歲那年,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父親遇到車禍,在醫院的ICU病房。我拿了2瓶紅牛,開車上高速,跑了400公裡到老家醫院。我努力掩飾著內心的擔心與害怕,直到父親轉到普通病房的時候,我才敢抱著他大哭起來。白駒過隙,當初被我不屑一顧的道理,終於在一次次面臨失去的時候,才後知後覺是自己明白的太晚了。
  • 張雨生:31歲車禍去世,女友10年後才嫁人,母親守墓度餘生
    「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每當這首歌曲響起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還能不能急的當年的時候唱這首歌的歌手呢?這個歌手叫做張雨生,要是如今他還在世的話,相信也早已經是天王級別的人物了。張雨生上大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悲慘的事情,就是他親愛的妹妹離開了人世間,也是為了滿足妹妹當歌手的心願,張雨生才走上了音樂這條道路,還在大二的時候張雨生就和同學組成了一個「Thunder Spot(雷擊點)」樂團。
  • 後知後覺才發現 我曾遇上最愛
    「仿佛給照顧份屬應該 每一個是為服務我便存在」。 戴著眼鏡便找不到眼鏡。 可是別忘了,對方之所以對你好,是因為在乎你,喜歡你。當這個條件不成立了,你便什麼也不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過是倚仗著別人在乎你喜歡你。「直至仰慕不再 直至被淹蓋 直至被輕率的對待」,才恍然大悟當初的自己有多麼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 可惜,他唱《我的未來不是夢》激勵眾人,自己31歲就倒在追夢路上
    張雨生是1997年去世的。在那之前,我們聽過他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和《大海》等動聽的歌曲,也知道他一手推出了歌手張惠妹。當時我們感覺張雨生離開的時候年歲已經不小,現在來看其實非常非常年輕,只有31歲。31歲,一個剛剛三十而立的年紀。
  • 1997年,張雨生替妹妹圓夢後不幸去世,留下母親獨守墓園23年
    「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就讓我用一生等待」這首歌雖然有無數人翻唱過,可很多人卻不知道它背後隱藏的心酸故事。《大海》這首歌是臺灣著名歌手張雨生生前創作經典歌曲之一。可惜,1997年,張雨生替妹妹圓夢後不幸去世,留下母親獨守墓園23年!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雨生出生在臺北澎湖縣一個普通家庭。
  • 張雨生:他去世21年了,我們的未來還會不會是夢?
    但恐怕張雨生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樣日子只持續了一年。1986年的一天,張雨生突然接到消息,妹妹張玉仙因為去梨山遊泳,不幸溺水而亡。「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他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
  • 歐陽娜娜讓我們想起已經去世22年的張雨生
    這是張雨生的首張專輯,專輯上寫著為紀念兩年前在山澗不幸溺死的妹妹。《天天想你》銷量超過30萬張,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想你》成為張雨生的代表作之一。2017年,當他逝去20年的時候,臺灣金曲獎把特別貢獻獎獻給了這位被陶晶瑩稱作「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他當年嘹亮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曾經是30年前聽到這首歌的少男少女們感覺最明亮的時刻。
  • 張雨生去世23年死因成謎,當天他到底經歷了什麼,高曉松說的對嗎
    創造了無數個經典的名曲,像《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時至今日依舊在傳唱和鼓舞了很多人。而張雨生的英年早逝也是讓人無數人唏噓不已。雖然對於其才華和天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但是對其去世的原因,一直都沒有定論。雖然直接導致張雨生去世的原因是因為其車禍遭受重創,但是如何導致的車禍卻爭論不已。
  • 張雨生去世這23年:女友苦等10年,父親遺憾離世,母親守他度餘生
    而劉德華則「悲傷」的說道:沒有人能知道他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因為畢竟他才 31 歲。他就是張雨生,天生的歌者。可遺憾的是,他的生命卻停留在了31歲。最近,因為高曉松的事情,早逝的張雨生再一次被許多人提起。只是算到如今,他已經去世了23年。
  • 《大海》原唱張雨生:妹妹溺水去世,自己車禍身亡,母親孤苦伶仃
    張雨生曾說過不渴求一定成名,但是起碼要轟轟烈烈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而他做到了,起碼他的很多歌帶給人們精神支持,可惜,張雨生已經去世23年了。提到張雨生,大家都會想到他的那兩首經典作品《大海》和《我的未來不是夢》,一首唱出了感情,另一首則是帶給人們正能量,雖然張雨生的唱歌生涯只有10年,但是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 轉身已過二十載——張雨生,忘記你,我做不到
    短短31年人生,前20年光陰張雨生都沒在公開場合唱過歌,但自20歲那年他拿起吉他,兩年後便一唱成名,如有神助。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天造之才——天然去雕飾,渾然天成又能巧奪天工。五月天的阿信,曾在紀念張雨生演唱會的間奏中深情獨白:「曾有歌手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唱了,請你們把我忘掉,但對張雨生,我做不到。」1966年6月,張雨生在臺灣澎湖出生,那一天正下著綿潤細雨,故取名「雨生」。
  • 中國歌手張雨生是怎麼去世的哪!那麼年輕就去世了真令人悲哀呀?
    廣播主持人光禹在節目中轉述主治醫師的說法,認為嘔吐物發酵的味道近似酒味,故不排除有誤判的可能。根據豐華唱片說法,張雨生在汽車方面的保險,保險公司已同意理賠,並已於1997年11月理賠(附註:若駕駛人為酒後駕車肇事,保險公司是不理賠的)。張雨生過世後,馬偕醫院淡水分院也將他的病歷做一整理,院長室專員向媒體表示,張雨生的病歷中並沒有任何有關喝酒的紀錄。
  • 張雨生的這歌,旋律經典,歌詞優美,可很少有人聽過……
    你披星戴月你不辭冰雪你穿過山野 來到我的心田你像遠在天邊 又似近在眼前有人說,張雨生《卡拉OK·臺北·我》這張專輯領先當時樂壇,整整十五年。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首《後知後覺》。歌曲前一分二十秒都以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的方式輕輕吟唱。就當你以為歌曲基調憂鬱時,卻加入了歡快的鼓點和頑皮的貝斯。這是一首訴說愛人離去,而我後知後覺的歌,能唱得如此巧妙萬千,恐怕只有寶哥一人。
  • 離異女子的後知後覺:別愛得太滿,好好愛自己才是終生的浪漫!
    離異女子的後知後覺:別愛得太滿,好好愛自己才是終生的浪漫!女人若是戀愛了,往往跟男人不同,她們勇往直前,不計較得與失,越是愛得深,越是抓得緊,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當然,女人不能過於依賴愛情,也別愛得太滿,好好愛自己,才是終生的浪漫。這點是我從一名離異女子那裡領悟到的,願你能早知早好,免受感情的苦難。感情不是你全心全意地付出,就能順遂、沒有遺憾和悔恨。
  • 「歌神」張雨生去世23年,母親傷心獨守墓園,得知原因讓人心酸
    因為那個時代工程師是賺錢最多的一個職業了,所以如果張雨生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那麼他就能夠有能力養活自己的家人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了。雖然張雨生的總體成績還是挺不錯的,但是數學成績卻總提不上去,一直不太理想,成了拖後腿的一門科目。
  • 22年後,張雨生這歌又火了,我卻不敢點開聽
    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星火燎原 我熱情的眼眸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現在,還有人記得,張雨生嗎?《我的未來不是夢》,《大海》這兩首歌,將他推向樂壇巔峰。可他的音樂生涯,卻永遠停留在了1997年的11月12日。那一年,他才31歲。10月20日的一場車禍,讓他在醫院裡,掙扎了二十多天。
  • 記得唱《大海》的張雨生嗎?去世23年母親苦守墓地,原因令人唏噓
    說起張雨生,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歌火的時候,幾乎人人都能哼兩句,他也被譽為「歌神」。羅大佑曾高度評價「張雨生做了我們這一輩人都不敢做的事情。」雨神蕭敬騰也稱他突破了當時臺灣整個的音樂風格。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張雨生大二的時候妹妹不幸溺水身亡。當時他的妹妹才15歲,妹妹很喜歡唱歌,希望自己有一天成為歌手,然而,卻沒有機會實現了。張雨生決定要圓了妹妹的夢,就放棄了自己當時的夢想,想要幫助妹妹完成她的願望。然而,這條路是很艱難的。
  • 一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想起了王傑和張雨生,兩人原來有很多共同點
    人生就是這樣,變幻莫測,生死無常,在你來不及和某個人說聲再見時,便已和他永生別過。王傑和張雨生作為同時代的兩位傑出的歌手,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兩位歌手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對音樂有著自己的執著和堅持,都是唱作俱佳的音樂才子,都是橫跨多個領域的多面手,都發行過多張暢銷專輯,都為歌壇留下了許多經典歌曲,都是許多歌迷心中難忘的時代記憶等。
  • 張雨生的《大海》被人誤解20年,原來背後有段如此悲情的故事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從臺北回家的途中因為疲勞駕駛,車速過快不幸發生車禍。11月12日急救無效身亡,年僅31歲,一代巨星隕落,他父親說:「家裡早早給他騰出車位,卻再也等不到他來停靠。」張雨生父母將他和妹妹張玉仙合葬,希望他們兄妹二人相依為伴。提起張雨生的妹妹張玉仙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紅遍大江南北的《大海》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