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流星奪目耀眼,在群星璀璨的夜空,儘管只是一閃而過,也足以讓人一見難忘。
短短31年人生,前20年光陰張雨生都沒在公開場合唱過歌,但自20歲那年他拿起吉他,兩年後便一唱成名,如有神助。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天造之才——天然去雕飾,渾然天成又能巧奪天工。
一如他一貫流露的氣質,輕鬆自然、清朗愛笑,如永遠年輕的鄰家小哥哥,毫不刻意,輕輕抱彈吉他,那真誠便可打動你。
哪怕多年以後,帶來的感動亦無改。
五月天的阿信,曾在紀念張雨生演唱會的間奏中深情獨白:
「曾有歌手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唱了,請你們把我忘掉,但對張雨生,我做不到。」
1966年6月,張雨生在臺灣澎湖出生,那一天正下著綿潤細雨,故取名「雨生」。
父親是來自浙江的遷臺軍人張建民,母親是臺中泰雅族原住民張惠美。
他是家裡的老大,兩個弟弟兩個妹妹。
張雨生對大海似有一種獨特的眷戀,愛到澎湖灣望海、遊泳,偏偏卻泳技不佳,海遊中常被嗆。
儘管如此,他仍不改對大海的一往情深。
雨生自幼聰敏活潑,興趣多樣,不費多大工夫,學業便有中上水平,其餘大部分時間,他都用來打球、遊泳,讀喜歡的書,聽愛聽的歌,他甚至還寫過一部抨擊應試教育和體罰學生現象的小說。
大妹張玉仙聰明伶俐,又天生一付好嗓子,張雨生特別喜愛這個妹妹。
從小到大,張雨生都與大妹很投緣,一同遊戲成長,一起打鬧,一起閱讀,一起聽歌,一起唱歌。
玉仙常常調侃雨生唱歌很難聽,雨生每每都以憨笑回應,因為他覺得妹妹唱歌特別的好聽,真心願意當妹妹的聽眾。
直到張雨生上大學,兄妹感情仍好得惹人羨妒,與妹打電話時那熱烈興奮,旁人還以為電話那頭的是熱戀情人。
那時候,張雨生的心願可能很簡單,或許只是希望兄妹情誼能夠長存,聰慧有才的妹妹可以一展所長,一生安好。
可惜,無常的命運總是由不得人。
也就在雨生剛讀大一那年,大妹張玉仙在一次郊遊途中失足落水不幸去世,年僅15歲。
這對於20歲的雨生無異于晴天霹靂。
妹妹遇難當天早上,他們還互通過電話,一如既往二人仍舊鬥嘴嘻鬧,可誰也不曾想,這竟然是兄妹倆此生的訣別。
妹妹的離世對張雨生打擊巨大,他抱怨老天的不公,曾作散文紀念妹妹。
「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
「她是那麼的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妹妹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好。」
妹妹去世後,從來不曾公開演唱的張雨生毅然報名參加「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
他回憶,「像是背負了什麼使命,心裡有個聲音催著我:『喜歡,就趕緊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遲。」
或許,這是妹妹給他的聲音,給他的鼓勵,而他,更像是要替妹妹去唱,為妹妹而唱。
1988年3月,張雨生的自組樂團「Metal Kids」獲得第一屆臺灣熱門音樂大賽團隊冠軍,他本人更以《我的未來不是夢》一曲獲得最佳主唱,一炮而紅。
當年11月,張雨生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天天想你》,登上十大唱片新人榜首。次年,在張雨生入伍前又推出專輯《想念我》,很快又獲得金曲最佳新人獎提名。
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能告訴你,
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顆心,
把我最好的愛留給你。
在首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發行前,張雨生在工作日誌中寫到:
「謝謝你,老妹。」
最好的愛最最純粹,甚至超越愛情,超越親情。
大哥仍在天天想你,在天上,老妹你也要想念大哥。
張雨生獨特高亢的嗓音,飽含青春感性與爆發力,一經公開演唱便備受矚目,迅速奠定其卷席臺灣音樂界新人王的地位。
據說費玉清當年洗澡時第一次聽到電視裡播放《我的未來不是夢》便驚為天人,立刻從浴室裡衝出客廳看電視,並四處打聽這個年輕歌手的名字。
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我的未來不是夢》本來是黑松沙士的一首廣告歌,寓意勵志節奏明快,唱出無數青年人對夢想的不懈追求,訴說著一代人對青春對未來的憧憬,張雨生透亮熱情的聲線更讓歌曲平添許多純真與浪漫,成為傳世金曲。
無論是臺灣當年的「新新人類」還是大陸當年迎著改革春風踏入社會的學子青年,聽到這首歌想必都會熱血沸騰。
張雨生大學畢業便應徵入伍,1992年退伍後推出新專輯《帶我到月球》併入圍亞洲區全美樂錄像獎,同年底推出的第四張專輯《大海》更是代表著張雨生商業上的最高成就,創下熱銷600萬張的傲人記錄!
歌曲《大海》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激情澎湃,是張雨生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大海啊,海納百川的大海,請把我的愛全部帶走,全部替我帶去老妹的身邊……
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讓張雨生身價猛增,成為海峽兩地乃至整個華人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偶像歌星之一。
可以說,只要他肯安心唱歌,憑他的名氣,張雨生一定可以輕鬆財源滾滾。
但張雨生對音樂並非只有商業上的追求,他甚至厭惡音樂屈從於商業和銷量,他要創作自己想要的音樂,這是為妹妹唱歌的初心。
他不選擇當個輕鬆的歌手,而是漸漸向音樂製作人轉型,他要做自己想做的音樂。
他為山林部落的原住民母親寫了《姐妹》,展現出泰雅少數民族的熱情洋溢,讓臺灣以及世界了解並關注弱勢的臺灣原住民。
為紀念早逝的妹妹,他在臺上靜靜唱著《妹妹晚安》;為期盼的未來,他高亢地唱著《我期待》……
早早成名的張雨生,並沒有為名利所困累,仍是個忠於內心的靈魂歌者。
張雨生憑著獨到的慧眼和對藝術的傾心追求,終於讓他的才華與商業同時獲得認同,成為臺灣首屈一指的金牌音樂製作人。
張雨生的人緣很好,遠看你甚至會覺得他有點靦腆,其實他很陽光隨和,喜歡結交朋友,也很會照顧人,常常展露他招牌式的暖笑,每個與他熟悉的人都能說出幾件令人感動的事情。
張雨生雖然大紅大紫,但並不張揚,拍照或公開活動場合都不主動站在顯眼位置。
張雨生喜歡徐志摩的話:「我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分,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做人。」
他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或者神,他願意做一個接地氣的可以隨心所唱的凡人。
1997年10月張雨生發表了最新專輯《口是心非》。在工作日誌上他寫到,這將不會是最後一張,他要繼續做他想要的音樂。
然而,無情的命運又一次展示他的殘酷。
專輯《口是心非》發行僅僅四天之後,張雨生便在一場嚴重的車禍中重傷昏迷。
昏迷的第3天,張惠妹深情演唱為他而作的歌《聽你聽我》,祈求雨生早日康復。
可惜,在與死神頑強搏鬥23天後,張雨生最終還是沒有醒過來,享年31歲。
張雨生去世後,張家人把張雨生和他最心疼的大妹張玉仙合葬於雨生園。
這對感情好得讓人羨妒的兄妹最終以如此方式永遠地相依為命。
張雨生終於可以親自唱歌給他的老妹聽了,老妹還會揶揄大哥的歌聲難聽嗎?
但相信,兄妹倆在天上的生活定會是一如往日般的溫馨而熱鬧……
妹妹晚安,哥哥給你唱支歌,別嫌棄哥哥唱得不好。
逝世多年,張雨生音樂的影響力仍延續至今。
每到張雨生的生日忌辰,各地都有他的歌迷自發開展紀念活動。音樂圈也定期有紀念張雨生的演唱會,如今樂壇中許多中流砥柱都表示自己曾是張雨生的粉絲,音樂都受到他的影響和薰陶,例如五月天的阿信、蕭敬騰、範逸臣、範瑋琪等等。
2017年5月,在張雨生去世20年後,第28屆金曲獎把「特別貢獻獎」授予張雨生。
領獎臺上,陶晶瑩現身給代領獎的張雨生媽媽做引言,中途她已忍不住想哭,聽到張媽媽念到「雨生,媽媽愛你」時,陶晶瑩一瞬間淚奔崩……
人們無法忘懷張雨生的,是他亢亮動人的聲線,是他對音樂夢想的追求,是他那純粹清澈的音樂初心,是他執著真摯的音樂表達,是他的獨到慧眼,是他的人文情懷,是他的一切又一切…
縱然轉身已過二十載,但張雨生,忘記你,我們還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