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倒黴祖先孔父嘉,因為老婆太美而喪命

2020-12-25 貓貓獵奇

孔父嘉是宋國大夫,對這個人你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他的一個後代,你一定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孔丘!沒錯,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那麼照理說,孔子就應該是宋國人,可是為什麼教科書說孔子是魯國人呢?別急,且聽我詳細道來。

孔父嘉在宋穆公時擔任掌管軍政的司馬,是宋穆公的重臣。宋穆公的哥哥宋宣公臨終前把君位讓給弟弟,宋穆公感念哥哥的恩德,在臨終前也囑咐孔父嘉立侄兒公子與夷為君。孔父嘉對他說:「群臣都想擁護您的兒子馮。」宋穆公說:「不可以立馮,否則我在九泉下沒有面目見我哥哥。」宋穆公為了防止兒子馮和侄兒爭位,還把兒子打發到鄭國去。所以宋穆公死後,由侄兒與夷繼位,是為宋殤公。

宋殤公即位第一年,即公元前719年,就和衛、陳、蔡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包圍鄭東門。同一年再次攻鄭,打敗鄭國步兵。次年鄭國就找宋國復仇,攻入宋國首都外城。宋國也不甘示弱,又發兵攻打鄭國,第二年宋國攻佔鄭國的長葛(河南長葛)。前714年鄭國又發兵攻打宋國,而且是打著周天子的旗號討伐逆賊。次年鄭國又假借天子命令,聯合齊、魯攻宋,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

吃了大敗仗的宋殤公不肯服軟,也聯合蔡、衛攻鄭,還順路包圍戴國(河南考城)。鄭國軍隊在回師路上全殲宋聯軍,順便攻佔已經被聯軍打得半死不活的戴國。這樣一來宋國辛苦一場,卻為死敵鄭國做了嫁衣。前712年鄭國又聯合虢國攻打宋國,把宋國揍得稀裡譁啦。

宋國對外作戰敗多勝少,掌管軍政的孔父嘉難辭其咎。偏偏在這時,黴運當頭的孔父嘉又攤上大事。前711年,好不容易宋國迎來和平的一年,孔父嘉的妻子走在路上,遇見宋國太宰華督。華督一看到孔夫人,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他盯著孔夫人走過來,又目送孔夫人遠去,然後情不自禁地讚嘆道:「真是又美又豔啊!」此後華督就有了做掉孔父嘉,佔有孔夫人的念頭。

老天還真是照顧華督,華督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宋殤公即位不到十年,對外進行了十一場戰爭,以上提到的只是對鄭國的戰爭,就已經足夠頻繁。連年作戰,老百姓的負擔自然十分沉重,所以宋國民怨沸騰。華督對此很滿意,到處宣傳說宋國連年打仗,全是司馬孔父嘉的主意。孔父嘉有口說不清,人民的一腔怒火全往他身上撒。不久,華督就帶人攻打萬民唾棄的孔氏家族,宰了孔父嘉,並如願以償娶到孔夫人。孔父嘉是宋殤公的重臣,華督殺了孔父嘉,宋殤公很是憤怒,華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殤公也宰了,反正人民早就因為頻繁的徵戰而對國君宋殤公厭惡透頂。之後華督從鄭國迎回公子馮,立他為國君,宋國和鄭國籤訂和約,老百姓終於可以喘口氣。華督這下子名利雙收,既抱得美人歸,又取得人民的支持。

孔父嘉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老婆太美招人惦記而送命的人,他死後,孔氏家族無法在宋國立足,逃往魯國,所以偉大的孔子就出生在魯國,自然就被列為魯國人了。

相關焦點

  • 因妻子漂亮而引起殺身之禍,孔子六世祖孔父嘉是歷史上的第一人
    孔父嘉(?-前710年)春秋時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宋國第五任國君宋閔公的五世孫。子姓,名嘉,字孔父。孔子六世祖,官至大司馬。《史記·孔子世家》也記載了這件事:桓公一年,大司馬孔父嘉之妻長相美麗,有一次外出時,在路上遇見了太宰華督,華督很喜歡她,一直盯著她看。因為看中了孔父嘉的妻子,華督便使人在國中揚言說:「殤公即位才十年,卻有十一次戰爭,百姓痛苦,不堪忍受。這都是孔父嘉幹的,我將要殺了他來安定百姓。」這一年,魯國人殺了他們的國君魯隱公。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卻不姓孔——其實你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叫叔梁紇,卻不姓孔?因為孔子也不姓「孔」啊。「姓」代表了共同祖先,而「氏」,這是表示一個祖先下不同父系,新的小群族。所以,這個「氏」在早期,其實相對隨意。記得以前網上有個帖子,嘲笑日本人的姓,什麼「山本」、「田邊」、「井下」之類的,其實不過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命名方式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日本人到了報戶口的時期,文化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他們已經認識到兩個字、三個字的姓名重複率太高,所以直接創造複姓使用。
  • 孔子——孔氏家族的始祖
    孔子——孔氏家族的始祖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許多顯赫一時的豪門大戶,但是,只有孔氏家族能夠歷經兩千五百餘年,譜系井然,世受封爵,享盡封建特權,至今而不衰。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逐代繁衍下來而形成的龐大家族,向有「天下第一家」之稱。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揚儒學作為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基礎,在封賜抬高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也大加優待,使孔氏家族長盛不衰,成為中國古代封建家族制的典型代表。
  • 孔子有何身世?竟是紂王之兄後代,六世祖因妻子太美被殺!
    作為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文人,孔子一生倡導「克己復禮」,主張恢復周禮,一定程度上可謂是「周朝死忠」。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從身份上來說,孔子卻與周朝有滅國之仇,因為孔子不僅是商朝王族後裔,而且還是紂王之兄的直系後人。
  • 孔子系殷商後裔,祖上曾是皇族
    孔子的先祖弗父何是宋閔公的嫡子,讓位給他兄弟宋厲公。弗父何的曾孫是正考父,據說曾輔佐三世宋君,官拜為上卿。正考父的兒子是孔父嘉,此時以是春秋初期。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宋穆公病重召孔父嘉託孤說:「一定要立夷為君"。穆公死後,孔父嘉即尊遺囑立夷為國君,也就是宋殤公。
  • 一國三聖,孔子、墨子、莊子的關係是什麼?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文聖」,晚年修訂六經,去世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被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古代的主流思想,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加封的封號包括:褒成宣尼父、褒尊侯、大成至聖先師等。
  •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孔子到底姓什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許你會說是姓孔,但孔是孔子之氏,而非孔子之姓。要想弄明白孔子姓什麼,就必須先辨析姓與氏之區別。姓先于氏出現,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有「同姓而婚,其生不蕃」的說法。「姓者所以別婚姻,氏者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何以知之?
  • 孔子和蘇格拉底大PK,會怎麼樣?
    三、出身對比孔子是貴族出身,先祖是商朝開國的君主商湯,十四世祖微仲是商紂王的兄弟,六世祖得孔氏,叫孔父嘉,曾任過宋國的大司馬(相當於武裝部長總司令),後來得孔氏的孔成了姓氏,孔子就姓孔了。孔父嘉後來在宋國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殺了,他的兒子木金父跑到了魯國,所以,孔子成了魯國人。
  • 歷史上被稱為千古聖人的孔老夫子,尊重自己的祖先嗎?
    孔子也一定知道自己的身世,因為從他曾祖父那一代才遷居到魯國的,時間並不長,當時生活在他身邊的人,也一定了解他的家史。但不可否認的是:孔子所宣揚傳播的儒家思想和教義,大多是周文王和周公旦發明的,周朝的建立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孔子所宣揚的那種思想,打敗了孔子是祖先,建立起周朝的!
  • 孔子學院被打壓是因為姓「孔」嗎?
    近年來,多家海外孔子學院陸續被迫關閉,美國的孔子學院還有被川普政府認定為「外交使團」之虞,其製造的藉口「孔子學院輸出意識形態」一度佔據了海外輿論場,並帶偏了不少海內外網友,認為孔子學院的名稱是麻煩之源,國家以全額資金為外國人免費服務
  • 孔子臨終前的一番話!究竟是要表達什麼?
    而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卻是殷商王族的後裔,一個殷商王族的後裔卻堅定地支持和維護新王朝的制度,還一生周遊列國,試圖在周禮的框架下施展自己仁政的抱負。這到底是孔子有意而為之?還是無奈之舉措呢?我們先從孔子身世說起!一、他的祖先背叛了故國,投靠了故仇敵。
  • 人文課堂|孔子的籍貫其實是河南
    人文課堂孔子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 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而事實上,孔子的籍貫卻不是今天的山東,而是河南,春秋時代的宋國。《史記·孔子世家》開篇即說:(孔子)「其先宋人也。」說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
  • 孔劉和孔孝真居然真的是孔子後代!孔劉還是孔孝真的叔父!
    因電視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人氣大漲的鬼怪大叔——孔劉,被爆料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後代。孔劉對此傳言也承認,並表示:「父母應該不可能跟我說謊。」孔劉表示自己的祖先是曲阜孔氏,而他是孔子的第79代世孫。同公司人氣女演員孔孝真也曾說過,自己是孔子的第81代世孫,兩人雖然沒血緣關係,但族譜上卻是實打實的親戚,而且孔劉還是孔孝真的叔父輩!對於這個事情很多網友表示懵逼:是不是又要說孔子都是你們韓國的?其實不是,韓國確實有孔氏後裔,而且是《孔子世家譜》所收錄的唯一海外支派。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名言,怎麼去理解這句話
    但是孔子卻說過「仁即禮」的話,孔子一生的夢想也是「克己復禮」。所以啊,似乎孔子並沒有提出民為貴的思想,在孔聖人這裡還是等級制度,在孟子那裡似乎有點變化。但是整體儒教是等級制度。孔子當然支持等級,等級至今客觀存在,我們要打破的不是等級,而是等級的壟斷。作為孔子,他描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等級關係,就是樓主的那句,如果君臣父子都各司其職,那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 文化聖人孔子簡介
    移居魯國   說法一: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因為家道破敗,無力償還所欠債務,逼逃至魯國。   說法二:是因為其曾祖父孔防叔與宋國當政大臣華氏不和,離開宋國,移居魯國。家庭背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
  • 少年喪父,青年喪偶,中年喪命的悲情文人——談曹魏丁儀
    漢末三國時代,有一位著名倒黴鬼,大約命犯煞星。其短暫的一生,歷經少年喪父、錯失駙馬(青年喪偶)、誤投庸主、中年喪命的悲情故事。他就是漢末文人丁儀。尋闢儀為掾,到與論議,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是吾兒誤我。」--《魏略》可惜,木已成舟,米已成粥。清河公主和夏侯懋都拜過天地、入過洞房了,也不好再轉嫁丁儀了。
  • 孔子踏足沂蒙「登東山而小魯」
    孔子的祖先中第一個姓「孔」的是孔父嘉,以大司馬身份輔佐宋穆公和宋殤公達19年,以「賢」著稱。公元前710年,孔父嘉被政敵太宰華父督發動政變所殺,孔氏卿大夫的世襲之位被廢除,其子木金父被降為士。家族從此走上沒落之途,孔父嘉的曾孫孔防叔「為避宋亂」,而遷居魯國,並被封為大夫。
  • 聖人孔子為什麼和老婆離婚?
    孔子開創了儒家文化的先河,提出「性相近、習相遠」的觀點,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等,並具有「萬世師表」之形象,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實不管聖人多麼偉大,終究也是肉體凡身。作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凡人,孔子和老婆的婚姻狀況如何?
  • 孔子有個別稱叫「孔老二」,他真的在家排行老二嗎?孔老大是誰?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因為儒家學說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獨特地位,導致近代以來人們對於孔子的異議很多。不過孔子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人了,怎麼能指望他的思想一絲不差的和現代社會相符合呢?埋怨孔子無異於給自己找理由,孔子只不過是這些人發洩不滿的背鍋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