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香港1/3受訪公屋居民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6月底修訂了資助出售房屋定價機制,居屋單位由市價七折降至五二折。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調查發現,在新定價機制之下,1/3的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綠置居,顯示居民購買意願比以往高。

據報導,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於8月19日至9月2日期間,在房委會轄下18條公共屋邨訪問了1080名公屋居民,了解他們對購買居屋及綠置居的意向。結果發現有33.1%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需求比以往為高。

調查發現,居屋較綠置居受歡迎,有21.3%受訪者表示會買居屋,19.1%表示會買綠置居,有16.8%表示「兩樣都會買」,主要原因是期望改善居住環境,以及擁有獨立的居住空間,其中18歲至35歲青年組別,較多人期望與家人分開居住。

對於轉售限制方面,正反意見相若,有近45%受訪者認為應繼續維持現有5年後可補價公開轉售的規定,26.7%認為只可轉售給綠、白表人士,19.4%認為應延長禁售期至10年或以上。

調查顯示,若落實轉售限制措施,有近四成公屋居民認為不會影響購買房屋的意願。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房委會復售新居屋以來,只有約一成多公屋居民入表申請,屬較低的水平,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33.1%公屋居民考慮購買居屋,反映出居屋定價下調後,可引發居民購買意願。他預期本期新居屋重啟申請後,不論綠表、白表的申請者也會相應增加。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補充,調查顯示居屋較綠置居受歡迎,原因是居屋與綠置居不論在房屋面積、質量、設施和配套方面都存在差距,而調查也反映公屋居民置業的主要原因是改善居住環境,加上本次居屋定價下調幅度較大,因此購買居屋的意願較高。

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建議特區政府應將公私營房屋比例上調到7:3,進一步增加公營房屋數量,並用作興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

公屋聯會還建議從下期居屋項目起,適量調整居屋綠、白表的配額,由現在各佔一半上調至四4:6,並建議綠置居房屋在購入前5年內只限轉售給綠表人士。

相關焦點

  • 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 與居屋看齊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四二折長沙灣東京街綠置居最快2018年年底發售,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將於11月16日開會討論售價及銷售安排、資助房屋的轉售限制。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業主置業前5年只可向綠表人士轉售,與居屋看齊。
  • 香港公屋最新消息,
    當局預料,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為10.1萬夥,較去年推算的5年期多4000個單位。 未來5年可供應10.1萬夥公營房屋 當局沿用2018年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70:30比例,當中30.1萬個公營房屋供應中,「公屋/ 綠置居
  • 香港公屋、居屋最新消息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移民互助文明社群 公屋輪候時間漫長,但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度情況或更甚。
  •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2002年11月11日14:44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
  • 住房創新|香港公屋:一場大火帶來的住房改變
    香港公屋的發展歷史 香港有兩種主要的房屋類型:公共房屋(簡稱公屋)和私有房屋。目前,香港約有近一半的人口住在公屋內。在公屋裡,又分為租賃型公屋和補助型居屋。租賃型公屋主要給符合要求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租金補助。申請者通常要等2-3年,但近年來等待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
    前日看香港回歸祖國十年特別節目《巖松看香港:居者有其屋》,很有感觸。香港的「公屋」與「居屋」,已實現了香港55%市民「居者有其屋」願望。香港1978年開始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到2009年,所有的居屋賣掉之後,這個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就完成了它歷史的任務。
  •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房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輪候申請約有28.83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較上季度的3.9年延長,再創新高。  房委會解釋,長期累積的供求失衡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公屋新增需求持續上升,房委會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滿足,而土地是最關鍵的瓶頸。香港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如果情況持續,輪候時間或於年底升至4.5年,建議政府物色土地加快建屋,並考慮將工廈改建成臨時居所。
  • 香港樓價上漲:公屋頻頻破頂 居屋可達15萬港元每平
    資料圖:香港尖沙咀繁華商業區的老式居民樓。  目前綠表居屋市場的紀錄,4月份由樂富德強苑刷新,該屋苑一個三房戶4月份獲綠表買家以788萬元(未補價)買入,折合平方英尺價格高達12,012元,造價及平方英尺價均創屋苑歷史紀錄,更一舉登上香港未補價居屋「雙料冠軍」。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延長 將在2020年開始縮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預期,隨著未來5年將有7萬多個公屋單位供應,輪候時間待2020年後才會逐步降低,但不會放棄3年配屋目標。另外,房委會討論多項縮短公屋輪候措施,原則上同意收緊「富戶政策」。
  •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出的最新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公屋申請數為255800宗,較上一季即3月底248100宗再上升3%。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宗數,由上一季126200宗,增至6月底130400宗,一般公屋申請則約125,400宗。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3年左右,長者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1.7年。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2020年起將逐步縮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 高房價之困 —香港住房制度反思(下)
    3.5.3 政策效果:公屋輪候時間延長,私屋房價過度上漲  4 香港住房制度的評價與反思  4.1 香港住房制度評價  4.1.1 住房需求基本滿足,套戶比1.09  4.1.2 居住條件較差,人均僅16平米  4.1.3 房價持續上漲,居民購房困難  4.1.4
  • 香港超兩百萬人住公屋 申請者可隨時查看輪候冊
    「一成收入交房租」  記者:香港居民申請公屋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鄭汝樺:香港公共房屋是為無力負擔私人市場租金的人提供的。申請標準在月收入方面是:一個人在9000塊以下;兩人家庭在13000塊以下。資產方面也有規定,比如四人家庭資產上限是30萬。
  • 香港推老人大屋換小屋計劃,將公屋在特定市場交易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10日在發布2018年施政報告時透露,她接納了來自香港房屋協會的建議,在該協會轄下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試行一項「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讓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業權滿十年的業主,可在未補價的第二市場出售其原有單位後購買一個面積較小的單位。
  • 香港人住什麼房子 解讀公屋、居屋和夾屋的由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宣布復建「居屋」,一時成為關注焦點。據最新數據,香港目前約有260萬套房子,為全城逾700萬人口提供棲身之所,其中約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補貼。
  •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2015-08-08 13:08:40,截至六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資料圖片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公屋輪候冊申請數目再創新高,截至6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3個月增加3700人,增長速度略為放緩,但輪候時間持續惡化,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3.4年,按年增加0.4年。
  • 香港:公屋平均輪候5.1年,創18年來新高!
    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有多緊張?來自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3月底,公屋輪候冊有逾27.2萬戶。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創高達5.1年,這一數據創下18年來新高,也與政府的「三年上樓」目標相去甚遠。據房委會分析,於前年7月至去年6月期間,約2.2萬獲安置公屋的申請者中,有約1.1萬戶輪候5年以上,佔總數約一半。
  • 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
    新華社香港2月25日電題: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新華社記者蘇萬明「公屋單位是個讓人又想、又恨、又愛的地方。」《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作者之一範永聰在序言中寫的這句話,代表了很多香港公屋人家的情感。許多香港人曾經或依然在公共屋邨中生活,那裡演繹的人間百態,耐人尋味。
  • 香港「90後」為住公屋不要事業 學者:可悲
    一名香港「90後」的小年輕,在網上傳授自己輪候公屋的經驗:滿18歲開始部署,副學士畢業後只做散工確保收入不超標,3年達成上樓大計。此舉惹來網民炮轟。  拿了樓做什麼工作都可以  一名「90後」青年在討論區講述與妹妹如何申請公屋:他剛滿18歲即遞表,至妹妹夠18歲即加入,以家庭形式排隊,後來參加特快計劃,3年後成功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