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這部小說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0年),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併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2018年10月19日,獲得「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衍生作品
1994年,張藝謀指導的電影《活著》
2012年,由孟京輝執導的話劇《活著》
2006年,由朱正指導的33集電視連續劇《福貴》。
01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02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03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04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05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06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07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08
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09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10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電影《活著》
11
他們臉上的皺紋裡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裡牙齒所剩無幾。
他們時常流出渾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
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撣去身上的稻草。
12
萬事都一笑而過,還有什麼意思呢?
13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14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15
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裡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16
女人都是一個心眼,她認準的事誰也不能讓她變。
17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18
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19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20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在《北京文學》發表小說處女作《星星》和《十八歲出門遠行》蜚聲文壇,《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