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經典小說,就是最深刻的意義

2020-12-14 小北碎碎念

陰差陽錯在同事的推薦下看了《活著》這部電影,印象中大概三年前看過餘華先生的原著《活著》。今天看了電影依舊感觸頗多,電影相對於小說來說改動挺大的,畢竟電影還要帶給人生活的希望,不像小說裡的結局那樣的悽慘。所以結局的美化可以理解。

電影裡戳中心窩忍不住落淚的應該是四處,第一次是家珍帶著鳳霞和有慶回來的時候,富貴一路小跑地回家,見到家珍。雖然富貴是在承擔自己犯錯的後果,但是家珍在富貴還是風流少爺的時候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富貴,想著安安生生地和富貴過日子,但不盡人意富貴不聽勸,活生生搞得家破人亡,家珍帶著鳳霞和肚子裡的寶寶回了娘家。但是後來富貴安生下來過日子的時候,家珍不顧家裡人反對帶著兩個孩子回來了。

第二次是富貴被抓去當壯丁,富貴在去給老娘抓藥的路上,結果被抓走當壯丁,想想留下來的家珍帶著兩個孩子和一個老人,心裡就不是滋味。

第三次是有慶被撞死的時候,家珍哭地撕心裂肺,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帶著20個餃子,還沒來得及吃就出事了,孩子出門好好的,回來聽到的是孩子出事的消息,看到的是渾身是血,這樣的場景怎不讓人動容。

第四次是鳳霞產後大出血,當時看到這個場面我的第一反應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對這個善良的姑娘這麼殘忍呢,已經不能說話了,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愛人,有了寶寶,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寶寶,聽寶寶喊聲媽媽就這樣去世了。家珍抱著鳳霞說,我就剩這一個孩子了,當時聽到這句話就忍不住淚流滿面。

電影中家珍對撞死有慶的春生說「春生,你記住,你欠我們加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這就是溫情吧,在一個大家都要和走資派劃清界限的年代,不得不說家珍是一個很堅韌的女子。

雖然相對於小說來說電影的結局還是相對沒那麼悲慘的。但是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所有的不幸非要發生在一個家庭呢,小說中更現實,最後富貴一個一個地送走親人,只剩下了他和一頭老牛。餘華先生可能是想用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來表現生活中的苦難,多到你無法預測,永無止境。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也正因如此更讓我們體會到當下生活的美好,告訴我們珍惜眼前人。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 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疫情期間,從開始的驚慌失措,到之後的無所事事,再到後來的時間不夠用,讓我對人活著的意義有了更具體和深刻的認識。「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給了我們最經典的回答,那就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鬥爭。」
  •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就好——讀《活著》有感
    131閱讀到此,我們會發現這是一部「全家死絕,最剩下主人公一人」的小說,可是明明是寫「全家死絕」的小說,為何書名要叫《活著》?在書中,餘華把福貴描繪成是一個樂觀知命的人,從富有到一貧如洗,從有妻有兒到最剩一人。而福貴都表現地很樂觀知命,讓人感覺命運給我什麼,我就做好什麼,甚至讓人覺得是逆來順受的感覺。
  • 餘華《活著》:最經典的20句話,句句都有深意,值得讀一讀
    餘華經典長篇小說《活著》,講述的是主人公福貴的命運歷程。小說的背景是一個變幻不定、「極端」的境地,是「 做了手腳」 一夜之間輸得傾家蕩產的賭場;是糊裡糊塗抓壯丁,槍林彈雨、隨時都會喪命的戰場;是荒謬至極的大躍進煉鋼時代;是天天都會餓死人的三年饑荒時期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有人說:「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於其歷史性和文學性。」這句話說得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得淋漓盡致!《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活著》中有這麼一句話,只有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每個人的生命啊,都只有一次,我們既來這世間一遭,必會經歷著各種悲歡離合。
  • 幸福就是——活著
    活著,是一種最飽滿的生命張力。第一次知道《活著》從看張藝謀的電影,那段時間對張藝謀特別迷,幾乎看完了張導所有的電影,好的或者不好的,只要是張導的電影都看。當等你看完電影,我從心裡覺得覺得,沒有再比這個名字更合適的了。
  • 餘華《活著》裡最經典的22句話,句句扎心!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他的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優秀代表作之一,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本著作,餘華因這部小說在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8年10月19日,獲得了"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 仝卓曬出餘華的小說《活著》,能感悟出活著的人生道理也不錯
    仝卓曬出餘華的小說《活著》,能感悟出活著的人生道理也不錯圖片來源於新聞配圖6月19日,仝卓曬出一本餘華的小說《活著》,稱自己看完這本書之後很有感觸。這是仝卓道歉信之後的第一次發聲,疑似是鼓勵自己以平常心看待,做事坦然。
  • 這6本小說,讓你深入人性的複雜並深刻地活著 | 書單
    哲學家周國平在談及人性時,有過這樣一段論述:「一個人對於人性有了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容,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隱私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現象,一切個人經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  文學作家們也尤為鍾愛剖析人性,並在此主題下創作出了無數令人讚嘆的作品。
  • 人生的悲慘莫過於富貴,重讀餘華作品《活著》,感受人活著的意義
    這就是活著,從頭至尾一直壓的喘不過氣來!一根重擔一根重擔的往上壓,一直到最後,這些都在心頭,卸不掉!意義在哪?出路在哪?唯有富貴一人知道!《活著》讓人讀到眼淚漣漣。富貴可謂集人生之大悲者也:人生起起伏伏,家道一路敗落,但這都不是最慘的。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隨後,老人向餘華講述了自己這坎坷而又悲慘的一生,通過餘華的改編,於是有了這部《活著》。小說用極端的筆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福貴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還不足以用悲慘來形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才是悲慘的開始。
  • 世界著作《基督山伯爵》,最經典的10句話,第一句就讓人影響深刻
    今天硬核老爸和大家分享下經典名著大仲馬寫的《基督山伯爵》,到底有什麼神奇?《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肯定會說,活著就是為了看到更多想看到的,聽到更多想聽到的,享受更多享受的,活著就是一種享受,享受人世間的各種美好。但說真的,多少人活著是在享受地活著?我們多數人都知道活著不容易,因為活著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經濟去支撐,需要經濟去支撐,就要去賺錢。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經典《活著》,道出了人一輩子面對失去所有的坦然
    如果人生什麼都可以失去,過程就是最美的意義與存在。—北在南餘華的經典小說《活著》只讀了一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小說裡的主人公福貴家庭殷實,經歷了無所事事,吃喝嫖賭,最終敗光家產,老爹摔死在屎缸旁的重大變故後,一夜之間只能自己學著成熟長大。小說是以解放戰爭,土地改革,三年自然災害,大煉鋼鐵為社會背景。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命運。歷史是何曾的相似,就像一位哲人說過:「我們從歷史中學到了什麼,就是什麼都沒有學到。」福貴命運的縮影,就是今天好多人的縮影,也是好多企業衰敗的縮影。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沒有意義,活著,盡興活著,就夠了
    在整個世界忙著探索、開墾、打仗、上天、發展的漫長歷史中,這幫哲學家們卻神經質地死磕這個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義,就好像一個網路遊戲裡的角色試圖琢磨自己手裡武器的代碼是什麼……翻開本書,從神煩的蘇格拉底開始,徹底了解人類史上的哲學家們,以及他們窮盡畢生的經歷和苦思後提交的最終答卷。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沉浸三年,餘華質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自此,這三年的轉型《活著》出世,這個長篇小說《活著》就是一部關於」死亡「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