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京菜、風味小吃、宮廷菜是一定要去品嘗的,今天呢,小編為你介紹三款美食,一起來看看吧。咱們先來天和晟看看他們家的乾隆白菜。
店名:天和晟(月壇店)
地址:西城區月壇西街1號(近月壇北街)
推薦指數:★★★★★
在北京,京味家常菜是京菜系列的一大亮點,它在和風味小吃、宮廷菜都是必不可少的北京菜系。在外地菜和國外美食進入北京之前,這三種菜系均分京菜天下。在北京的每個地區,都能吃到京味家常菜,其中有一道名叫乾隆白菜的家常菜,最簡單,卻也最美味,頗受人們的喜歡。
西城區也有很多主要經營京味家常菜的餐館售賣乾隆白菜,位於月壇西街的天和晟就是其中之一。天和晟是北京老字號餐館,在北京的餐飲業中小有名氣,時至今日,已經開設了多家分店。我們選擇的是天和晟的月壇分店。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北京的朋友說,這裡裝修得古色古香,而且環境很古雅,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品嘗老北京的家常菜才有感覺。到那裡用餐後,我才突然明白,原來朋友所謂的裝修好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裡的乾隆白菜最為正宗。
乾隆白菜據說與乾隆皇帝有關。相傳有一天,乾隆微服出宮,玩得興起,直到天色很晚,乾隆都沒有回宮。他逛得餓了,便想要尋一處地方吃飯。但所有飯店都已經關門,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沒有關門的店,卻被告知店裡已經沒有菜了。見他餓得可憐,廚師便手撕了一個白菜心,並用蜂蜜、白糖和芝麻醬拌好給他吃。本是最簡單不過的一道家常菜,卻一下子徵服了乾隆皇帝,他對這道菜大加讚賞。後來這家店的後人便把這道菜列到菜單上,並命名為乾隆白菜。
很快,乾隆白菜上桌,看品相,確實是如傳說中那樣簡單,手撕白菜心,上面拌有芝麻醬,沒有任何多餘的配搭,簡簡單單,一目了然。但只有吃到嘴裡,細細感受它多層次的味道,才能明白,乾隆白菜絕對沒有看到的那麼簡單。白菜是撕開的,口感清清脆脆,而味道的好壞關鍵在醋的多少和芝麻醬的稀稠濃度上。醋多一勺則太酸,少勺則不鮮;調芝麻醬時,多一分水則稀,少一分水則幹只有醋和芝麻醬都加得剛剛好,調得適度,吃到嘴裡才會酸甜可口,醬香濃鬱。
天和晟的乾隆白菜的確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白菜了吃起來清脆爽口,甜中帶酸,甜而不膩,醇香濃鬱,滿足了我對一道白菜最高的期望。聽見我對乾隆白菜的讚賞朋友也忍不住吃了幾口,並對形容乾隆白菜的「最簡單卻也最美味」這句話很是認同。
店名:北蒸肉龍
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51號(近宋慶齡故居旁邊的望海樓對面胡同100米左右)
推薦指數:★★★
大家都知道包子,其實包子還有一個「同宗兄弟」——肉龍。因為它們都是用發酵的面包裹料蒸熟的一款面點,所以稱它們為「同宗兄弟」,但二者的形狀卻不一樣。據歷史考證,早在隋朝時期,就已經誕生了包子,而肉龍卻是後來在包子的基礎上改良出來的。龍是一種多麼霸氣的形象,所以看到肉龍這兩個字,我便對這道美食充滿了好奇。不知道肉龍究竟有沒有龍的道和氣勢呢?於是為了一探究竟,我趁中午,踏進了北蒸肉龍進餐。
北蒸肉龍的肉龍分豬肉和牛肉兩種,豬肉肉龍一塊6元,而牛肉肉龍一塊8元。我對牛肉的吃法比較挑剔,稍不對味便不會吃,為了保險起見,我點了豬肉肉龍。很快肉龍端上來了,只見發酵過的麵皮雪白鬆軟,捲成卷狀肉餡被壓成肉餅狀,密密實實地卷在麵皮裡。乍一看,肉餅比麵皮還要厚呢。肉龍嫋嫋的熱氣中瀰漫著濃鬱的香氣,讓人食指大動。
咬一口肉龍,就能連帶麵皮和肉餡一起吃到嘴裡。相比起鬆軟的麵皮,肉餅反而更有嚼勁,細細地咀嚼肉餅那肉香又滲進鬆軟的麵皮裡面,讓麵皮的香氣也變得豐富起來。因為肉餡裡只是簡單地放進了一些蔥末,所以緩解了肉餅的油膩,卻又沒有讓香味變得複雜,只有純粹的肉香和面香,這也是肉龍與其他美食的不同之處。要知道,很多美食追求「純粹」二字卻不得呢。
吃過肉龍後,將它與包子作比較。我覺得雖然它們都是麵皮與餡料的結合,也都是採用蒸的烹飪方法,但因為肉龍是一層麵皮一層餡料,吃起來面香和餡香更加融合,而包子的面香和餡香是各自為王的,很難真正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覺得肉龍雖然不是包子,卻比包子要美味好吃一些。看完了肉龍的介紹,接著我繼續為大家介紹一款美食——砂鍋白肉,這對愛好肉食的朋友們,是一件好事啦。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家餐廳吧。
店名:砂鍋居(西四店)
地址:西城區西四南大街60號(近缸瓦市)
推薦指數:★★★★★
京人吃白肉是受滿族人的影響。滿族人崇尚祭祀,進了紫禁城後,他們依然保持著隔五一祭的習俗,各王府每次祭祀必有兩三頭豬。祭祀完畢,豬肉吃不完,便被偷著拿到府外倒賣換錢。府外的和順居買了豬去,放進一口直徑1.3米、深1米的砂鍋裡煮熟,然後切成白肉賣給百姓們。由於是砂鍋煮白肉,久而久之,和順居的名字便被砂鍋居所替代,而砂鍋白肉也成了砂鍋居的招牌菜。所以想要吃北京的白肉,就一定要到老字號砂鍋居去。
別看只是一道簡單的砂鍋白肉,卻兼具宮廷菜和家常菜的特點。當初砂鍋居的老闆煮白肉,採用民間吃肉的方法,用白水煮肉,然後即切即吃,這種吃法很簡單。後來他們請教御膳房的廚師們,並學會了宮廷吃白肉專用的燒、燎、白煮的烹飪方法,白肉用這些方法烹飪出來,口感變得豐富細膩。所以說,吃砂鍋居的白肉,既能品嘗到美味的官廷菜,又能吃到質樸可口的民間家常菜。位於西四的砂鍋居分店,是一家百年老店,建築很有特色,從金碧輝煌的外觀上就能夠看出老北京骨子裡的講究。店裡的裝修也很有傳統的韻味,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還有那口標誌性的大砂鍋,非常氣派。
到了砂鍋居,自然少不了要吃砂鍋白肉。店裡的砂鍋白肉分兩種,普通和精品。肉也分普通豬肉和黑豬肉兩種。既然來吃,肯定是要最好的,而且一鍋黑豬砂鍋白肉才78元,價格還可以接受。砂鍋居上菜速度很快,不一會兒砂鍋白肉就端上了桌。揭開蓋,一股濃鬱的香氣便瀰漫在空氣中,勾得人直咽口水。砂鍋裡的食材分三層,白肉去皮,切成厚薄一致的肉片,整齊地碼放在砂鍋最上面;下面是粉條,粉條粗細適中,晶瑩剔透,很是鮮亮;東北酸菜打底。砂鍋居的白肉都是用後臀尖肉,切得極薄,五花三層而且黑豬肉比普通豬肉要更瘦一些,所以歸為精品。白肉吃到嘴裡很是鮮嫩,而且肥的部分也不膩人,吃起來香醇可口。
在砂鍋居吃白肉有小料,蘸著小料吃味道更加豐富但只吃白肉也無妨,因為這樣才能吃到白肉的原汁原味。粉條在白肉下面,雖然是在砂鍋裡煨燉,但很爽滑,也很筋道,吃起來讓人回味。喝一口湯,口感香濃,也很醇厚,泡在湯裡的酸菜也很清爽。一鍋砂鍋白肉,裡面兼具了白肉的香,粉條的滑,酸菜的酸,還有湯的醇,真是稱得上美食中的極品,難怪徵服了古往今來的無數食客。真是當之無愧的「名震京都三百載,味壓華北白肉香」。
好啦,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這三款美食,北京遊一定要去嘗嘗哦。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那就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吧,讓小編看到活躍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