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國際早產兒」日,我們都知道,早產兒的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一方面,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年出生的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由於全身各個器官都未發育成熟,早產兒極易發生感染,甚至有死亡的可能。另一方面,根據大量臨床實踐,只要儘早救助,早產兒的存活率非常高,而且只要1歲前對早產兒進行系統的早期健康管理,70%的早產兒甚至都能擁有跟足月兒一樣的健康體魄。因此,為早產兒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支持及早期幹預訓練,就顯得十分重要。
對此,由廣東省長江公益基金會、廣東衛視We公益攜手發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支持,愛博恩公益基金、愛博恩婦產醫院承辦的「早產兒有愛之家」公益項目於11月17日正式落地,旨在對廣東家庭困難的早產兒提供早期健康管理等醫療援助。
在大家的見診下,愛博恩公益基金「早產兒有愛之家」項目正式落地
早產兒需要特殊的照顧和保護
由於早產兒全身各個器官都未發育成熟,早產兒極易發生感染,早產兒呼吸暫停、呼吸窘迫症候群等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足月兒。中山三院新生兒科唐新意主任表示:「早產兒是新生兒中的特殊群體,需要特殊的照顧和保護。早產兒的健康管理,離不開「醫院+家庭」雙重呵護。」
而擁有30多年兒童保健科臨床經驗的愛博恩兒保中心李慧娟主任也強調,早產兒需要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體格生長、神經運動發育、視聽覺篩查等。對於檢查結果存在可疑或異常的早產兒應及時制定幹預計劃,進行專業的系統幹預。
再次,出院後的早產兒身體仍然很弱,面臨著呼吸關、餵養關、保暖關、感染關等問題。所以給予早產兒科學正確的家庭養護至關重要!然而,市面上關於早產兒的護理書籍、課程良莠不齊,又缺少專門針對早產兒群體開展的養育宣教,這讓很多家長對早產兒護理無從下手。
曾獲得「護曦行動」公益救助的早產兒在接受發育力評估
「早產兒有愛之家」 從存活到生命質量
廣東省長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澤瑤女士和副秘書長張燕女士介紹,自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早產兒的救助問題。自2016年聯合廣東省醫學會等機構發起長江公益「護曦行動」早產兒救助項目,救助患新生兒肺透明膜病且無後遺症卻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救治的早產兒,現已成功救助全省224名家庭經濟困難早產兒。通過對救助對象的回訪監測發現,對於早產兒的呵護,不僅需要關注他們的生存型需求,更應該重視他們的生命質量提升。作為「護曦行動」兼「早產兒有愛之家」的專家顧問--中山六院兒科主任肖昕教授建議,早產兒因儘早開展早期健康管理,能有效促進早產兒發育,提高生命質量。
「早產兒有愛之家」得到愛博恩公益基金和愛博恩婦產醫院的大力支持。愛博恩是專注於婦產兒的專科醫院,為了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反哺社會,在去年也成立了愛博恩公益基金,從面向女職工的女性健康大講堂,到關注早產兒的健康發展,通過專業知識普及與醫療救助,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婦女和兒童。
據了解,「早產兒有愛之家」是專注於提供早產兒早期健康管理的公益醫療項目,將對廣東省內家庭困難的早產兒提供早期幹預訓練、發育評估、餵養指導等醫療支持。該公益項目第一階段將對廣東省內100位1歲以內的早產嬰兒提供「早產兒發育力評估」+「早產兒360°養育指導課包」健康管理支持。活動當天曾經接受過護曦行動救助的早產兒寶寶們也來到現場,接受免費的義診、發育評估和訓練,幫助他們解決家庭餵養、健康發育的困惑。項目後期還將展開「早產兒有愛之家」故事徵集,營造正確育兒氛圍,傳播社會正能量。項目希望每個早產兒寶寶都能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開端。(秦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