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視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秉承歷史傳統,發揮比較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發揮生態環境優良、氣候條件適宜等優勢,規模化種植中藥材達180餘種,加強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轉化,著力培育三峽中藥材區域公共品牌,促進GAP標準化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原產地初加工水平有了不斷提高,擴大了中藥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打造中藥材強鎮
近段時間以來,被譽為「中國木香第一村」的關面鄉泉秀村迎來中藥材木香豐收季,村民們正忙著採挖、分揀、晾曬、烘烤,高山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據了解,關面鄉木香佔據全國木香總產量的半壁江山,號稱「中國木香之鄉」「秦巴藥材寶庫」,以木香為代表的中藥材,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產業。
我區地處長江三峽庫區核心區,日照和雨水比較充足,氣候條件優越,藥用資源豐富,藥材品質優良,被列為全市中藥材重點生產基地,享有「三峽中草藥寶庫」美譽。
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強中藥材生產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抓好中藥材品種地理標誌認證,我區先後編制《開州區中藥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0年)》《開州區中藥產業「十三五」規劃》和《開州區中藥產業木香專項發展規劃》,圍繞木香、玄胡、黃連、黨參、天麻等重點中藥材品種,因地制宜選擇中藥材主導品種,優化全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布局,逐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目前,已成功打造關面木香、大德玄胡、河堰黃連等中藥材產業強鎮。
按照有機標準及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制定木香、玄胡、黃連等技術標準,推進有機及GAP等示範基地建設,支持「三品一標」建設,加強化肥、農藥在中藥材生產過程中的管控,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在種植及加工生產中的推廣運用,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水平。
截至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近30萬畝,年產量5萬餘噸,綜合年產值10億元,被評定為木香、玄胡國家級生產基地,中藥材面積和產量均位居重慶市前茅。
帶動貧困戶增收
每年農曆五月,是大德鎮磨梁村最熱鬧的時節,村民們在田間地頭挖玄胡,每畝地能創收4000多元,若將玄胡與其它經濟作物(如西瓜、玉米)套種,效益更高,玄胡已成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產業之一。
為促進中藥材產業集約化、組織化發展,我區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培育中藥材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類型的經營主體。全區有中藥材種植大戶1750餘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55個、家庭農場29個、農業企業12個。太極集團、天聖製藥、盛物農業、康百佳、天致藥業、大巴山、百順等中藥材龍頭企業新植中藥材品種達12個,總面積5萬畝。
通過中藥材主體發展,我區探索出「租金+薪金+股金」產業發展模式,採取「公司+農民合作社+貧困戶」「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全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1.5萬餘戶,戶均年增收7500元。
為充分挖掘中藥材初深加工、觀賞、體驗等功能,延長產業鏈條,開發新業態,我區以開州道地藥材、特色藥材、藥食兩用藥材為重點,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遊、文化推廣、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開發藥茶、藥酒、藥膳等新產品和服務,提升中藥材綜合產值。大力培育中藥材休閒觀光體驗產業、中藥材飲片、製成劑加工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等新業態。
截至目前,全區有康萬佳藥業、天致藥業、融康堂藥業3家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有11家中藥材經銷企業。康萬佳藥業、天致藥業、融康堂藥業3家企業獲得中藥飯片GMP認證;天致藥業取得批准文號的中成藥品種30種,形成年產片劑31億粒、顆粒劑2億袋、散劑5000萬袋的中成藥製造能力。
推進品牌化發展
我區採取商標註冊、專利申請、產地產品認證等方式,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組織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加強中藥材生產技術交流合作,大力培育中藥材品牌。加大中藥材交易市場建設,大力培育中藥材經紀人,發展農村電商,多渠道解決中藥材市場銷售難題。
目前,我區已培育「開縣木香」「開縣黃連」等特色品牌,被定為木香、玄胡國家級生產基地,黃連、杜仲市級生產基地。其中木香是全國最大產量區縣,年產量達2500餘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開縣木香」被列為全市三大道地中藥材品牌,被評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據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區中藥材出售給外資公司,由外資公司出口給相應的國家和地區。今年10月下旬,該委通過外貿客商賣出天麻、菊花、木香等8個中藥材品種達300餘萬元。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區通過市外經貿集團旗下「渝貿通」平臺,將中藥材直接出口到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此次「藥博會」,打造出健康產業行業品牌盛宴,新加坡福華集團將與我區某中藥材企業籤訂3000萬元的採購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