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隋唐小說中,能讓宇文成都心服口服的,除李元霸,至少還有這三人」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熟悉並喜歡隋唐系列主線小說故事的書迷,是否能想到他們都是誰。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小說的武評排序邏輯,宇文成都僅次於李元霸,是天下第二條好漢,因此,在勇武方面,天寶無敵將肯定是對西府趙王心服口服的。但是,在李元霸驚世駭俗之前,宇文成都是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有人讓他心服口服,啞口無言嗎?
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上來說,宇文成都當然會遇上可以讓他「服氣」的人,比如在武藝、仕途和聲譽這三個方面,就能舉出不少例子來。首先說武藝,也許這是爭議比較大的,不是都說了嗎?除了李元霸,宇文成都還怕過誰?當然有,而且還不止一個,因為在不同的版本中,宇文成都的師父就不一樣,大家普遍了解的就有張伯端張真人,和開隋九老之一的魚俱羅兩種說法。
對於張真人來說,他的本事不光在隋唐系列小說中地位超然,在《西遊記》裡,也有他為幫助唐僧師徒,立下功勞的記載,那位在朱紫國保護金聖宮娘娘不被賽太歲玷汙的神仙,就是張真人。當然,根據史料的記載,張真人是宋朝時的異士,不可能在隋唐時期出現。可是,這些小說涉及到他的篇章,都是荒誕不經的神話元素,所以怎麼亂入也都沒問題。就像傳說中的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一樣,他作為「太上老君」,不是也早都出現在比春秋早好幾百年的《封神演義》中了嗎?合理與否,自然有「專業人士」去解釋,我們不必深究。總之,張真人的本事足夠讓宇文成都全方位佩服吧?甚至在這個小說版本中,李元霸也是張真人的徒弟,是宇文成都的師弟。至於魚俱羅,既然是《興唐傳》中可以刀斬李元霸,為宇文成都報仇的恩師,相比於情於理,天寶大將軍也一定會對這位師父畢恭畢敬的。
除了勇武之外,在仕途上,宇文成都對兩人也心服口服,他們分別是靠山王楊林和昌平王邱瑞。也許有人說,要是這麼算,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更是決定宇文成都前途的「塔尖」,他們就不算嗎?還真的不能算,因為以宇文成都的豪氣,他可能對隋文帝和隋煬帝父子「口服」,但究竟「心服」到什麼程度,實在不好說。而楊林不一樣,那是為大隋立下汗馬功勞,身經百戰的老前輩,即使宇文成都知道自己的武力更勝楊林,但他也發自內心佩服這位「皇叔」,更何況,在兵法謀略上,宇文成都真的比不了靠山王。至於昌平王邱瑞,就有更直接的例子了,在「七傑鬧長安」的故事裡,秦瓊等七個兄弟藏進了邱瑞的昌平王府,宇文成都帶人進府搜查,卻撲了個空,結果被邱瑞反過來佔盡了道理,說這個橫勇無敵將仗著權勢,欺負自己一個老臣,讓宇文成都徹底無話可說,誰讓他沒找到秦瓊他們呢?就得任由邱瑞橫挑鼻子豎挑眼。
最後就是個人聲譽方面,這也是宇文成都最無奈的,因為他的為人還是正直堅毅的,可無奈父親和兄弟們都臭名昭著。從這一點上來說,他能不服自己的親人嗎?還是以「七傑鬧長安」為例,為什麼秦瓊他們要鬧長安?不還是因為宇文成都的弟弟,宇文成祥(也有版本說是宇文成惠的),搶男霸女,激怒了眾位英雄嗎?所以秦瓊和柴紹他們在結果了宇文成祥的性命後,雖然犯下人命官司,可是,宇文成都也實在沒法講抓人的理由說出口,只能以「抓響馬」為由,到處搜捕。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真相太丟人?他徹底被父親和兄弟整「服」了?
怎麼樣,張伯端或者魚俱羅,還有邱瑞,楊林,以及宇文成祥或者宇文化及,這些人在不同層面,都讓宇文成都不能不服吧?簡單的三個領域都不止一位,所以說李元霸之外,至少還有三位的說法,也不算誇張吧?由此可見,宇文成都雖然是個虛構的人物,他的故事也不可能是真實的,但是虛構的故事,卻可以證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事再大的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中,也會變成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時刻保持一顆謙恭敬畏的心,去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們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也是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