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開心萌,今天也是愛學習的一天。開心萌帶你看看詩聖杜甫的《月夜》凝聚了哪些情感。
01背景
從古至今,人類就有一個永恆的朋友:月亮。月亮曾引發無數文人墨客的無盡遐想,他們把明月當作傳情達意的物象,逐月抒懷,千種思緒,萬般情懷湧上心頭,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有關於月亮的詩,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而杜甫的《月夜》卻有別樣的情感。
情感的感受,了解背景十分關鍵,玄宗天寶十五年六月,安史亂軍攻陷長安,杜甫在戰亂中攜家逃難,先是逃到了白水(今屬陝西),再從白水逃至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同年七月,肅宗在靈武(故址在今寧夏靈武西北)即位,杜甫聽說後前往投奔,途中被亂軍俘虜,押至長安。這首詩正是杜甫困居長安時寫下的思念親人之作。
02詩句之美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能從這一句詩中看出什麼呢?這裡的「鄜州」就是我們介紹背景時提到的作者逃難時所居住的地方,而此時的作者已被俘虜到長安,妻子兒女仍在鄜州,作者想像(表現手法)妻子獨自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 「閨中」是指「閨中人」,代指作者的妻子。但是這個「只獨看」真的只是妻子在「獨看」嗎?其實作者也在孤獨的望月。
「遙憐小兒女(準律句),未解憶長安」。這裡是說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首聯那個「獨」字,又進一層。在前四句中,「憐」字和「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繫起來,加以品味。明月當空,夜夜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
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聯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長安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憶長安的往事,已經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和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為自己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頸聯是說,蒙濛霧氣,也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這一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這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
「何時倚虛幌(準律句),雙照淚痕幹」。這裡的「虛幌」指的是薄而透光的床幔。「雙照」是指重逢後彼此互相看著;淚痕:隋宮詩《嘆疆場》「淚痕猶尚在。」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激起了作者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最後這一句跟李商隱《夜雨寄北》其中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很相似。
03感情發自肺腑,可歌可泣
《月夜》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本詩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採用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妙在從對方那裡生發出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尤被後人當作法度。全詩詩旨婉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感情真摯,沒有被律詩束縛的痕跡。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開心萌愛學習,這期就到這裡啦,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