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2021-02-19 唐詩宋詞欣賞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詞句注釋】:

⑴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⑸「香霧」兩句:寫想像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為香氣從塗有膏沐的雲鬟中散發出來,所以說「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云鬟沾溼,玉臂生寒。楊慎謂:「雨未嘗有香,而無微之詩云:『雨香雲淡覺微和。』雲未嘗有香,而盧象詩云:『雲氣香流水。』今按:霧本無香,香從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詩『和花香雪九重城』,則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隱《詠素馨花》詩:『細花穿弱縷,盤向綠雲鬟。』」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⑻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淚痕:眼淚留下的痕跡。隋宮詩《嘆疆場》「淚痕猶尚在。」

【譯文】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於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此詩藉助想像,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首聯想像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說透詩人在長安的思親心情;頷聯說兒女隨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親人之情,表現詩人想念兒女、體貼妻子之情;頸聯寫想像中的妻子望月長思,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託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全詩構思新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繫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不能為她分憂。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還小,並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從小孩的「不念」更能體現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頸聯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這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激起了作者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對月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採用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妙在從對方那裡生發出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尤被後人當作法度。全詞詞旨婉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感情真摯,沒有被律詩束縛的痕跡。

相關焦點

  • 【月夜】月夜原文_月夜賞析_杜甫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親子網
    月夜原文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月夜注釋  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閨中:內室。看,讀平聲。  憐:想。未解:尚不懂得。  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
  • 42.杜甫《月夜》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雱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在講這首詩之前,我們先要解釋一下這首詩當中的幾個重要名詞。鄜州,古地名,也就是現在陝西省延安地區的富縣。當初杜甫把他的家小就安置在了這個鄜州。
  • 杜甫《月夜》賞析:寫人及己的藝術手法
    詩成背景這首詩成於杜甫賊陷時期。安史之亂中,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軍困於長安。幸虧名聲小,沒人對他看管。郭子儀攻城之時,他找準機會跑到了唐肅宗身邊,面色如菜、衣衫襤褸卻忠心耿耿,唐肅宗大為感動,讓他當了左拾遺。逃出長安之前,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時期。他在叛軍中求生存,就是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流民。
  • 杜甫《月夜》賞析及備考集錦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詞句注釋】1.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2.閨中:內室。看,讀平聲kān。3.憐:想。4.未解:尚不懂得。5.
  • 杜甫的這首詩,望著月亮思念妻子兒女,最後的10字太深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寫月夜下的思念的詩,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首詩寫杜甫對妻子的思念,約作於肅宗至德元年756年。此時詩人在逃難中將家安在鄜州,自己去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在長安懷念妻子和兒女。詩人在靜靜地月夜裡,獨自望著月亮想起了遠在鄜州的妻子。詩人將自己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此時的妻子也在思念自己。自己在思念妻子而妻子也在閨房裡也望著月亮思念自己,雖出異地,但情發一心互相思念,非常別出心裁。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在杜甫所有的詩歌中,《月夜》也許是唯一首涉及愛情題材的詩篇。杜甫的詩歌具有極大的豐富性,然而他很少在自己的詩歌中涉及最為常見的愛情題材。
  • 杜甫這首五律,乃是世間第一等的情詩!
    很少有人會把杜甫和情詩聯繫在一起。畢竟對於杜甫來說,詩中多為沉鬱頓挫的人生哀嘆,或有關注黎民百姓生活現實的詩作,而尤其以後者為勝。至於情詩,杜甫這樣一個人生失意之人,有那樣的心情嗎?
  • 安史之亂中杜甫被俘,望著月亮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話訴盡思念!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八月,杜甫隻身從廊州投奔靈武,不顧家室安危,意欲請纓報國。可是不料中途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到長安。詩人身陷京都,家居鄜州,欲歸不得,故作此詩。首聯「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身在長安,心已飛向鄜州。表明雖然兩地相隔,卻隔不斷家人彼此心馳神往的親情。
  • 杜甫: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
    情感的感受,了解背景十分關鍵,玄宗天寶十五年六月,安史亂軍攻陷長安,杜甫在戰亂中攜家逃難,先是逃到了白水(今屬陝西),再從白水逃至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同年七月,肅宗在靈武(故址在今寧夏靈武西北)即位,杜甫聽說後前往投奔,途中被亂軍俘虜,押至長安。這首詩正是杜甫困居長安時寫下的思念親人之作。
  • 被禁足想念家鄉妻子兒女,杜甫的多情,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把這種情感留出來一部分給他的家人,給他的妻子和兒女。杜甫很多詩歌都會寫妻子兒女,裡面也有最樸實的生活。他的這份多情,更多地表現在自己身陷囹圄、想念妻子寄託情感的唐詩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 杜甫《月夜》:愛之花,綻放在兵荒馬亂的歲月
    公元756年,杜甫45歲。這一年,唐玄宗在馬嵬坡絕望地勒死了楊玉環,結束了他的帝王生涯。安祿山以破竹之勢迅速圍剿長安,唐肅宗臨危受命,當上了新皇帝。這一年,杜甫北上,帶著滿腔的熱情來到長安,準備為國分憂。萬萬不幸的是,他沒見著皇帝,卻已先落入敵手。
  • 10句描寫長安的古詩詞,感受不一樣的古代王城
    10句描寫長安的古詩詞,感受不一樣的古代王城。1.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唐·杜甫《月夜》今晚在鄜州,妻子獨自在閨閣中觀賞著月亮。我在這異鄉想念著那四個未成年的兒女,他們還不懂得想念著身處長安的我。3.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蕭瑟,吹動著渭水,一片片隨風舞動的樹葉,布滿了整個長安城。
  • 你所不知道的詩聖杜甫,思妻真愛之情長使英雄淚滿襟
    愛就是要說出口,何必遮遮羞羞在天寶十五載,也就是公元756年的秋冬之際,杜甫寫下了他詩集中最美、也最動人的一首情詩《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首詩提到的兩個重要地名,一個是鄜州,一個是長安。
  • 杜甫五言詩八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曾 同:層)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謂匠心獨具。《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課堂實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春望》《月夜》中兩滴詩聖之淚
    女生:齊誦《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師:首聯有個字的讀音大家要特別批註一下:只獨看kān。 師:我們的詩聖,他不是只有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他還有被悲嘆自己的蒼老之態,也有小我之家的兒女之情。《春望》中哪一句體現杜甫思念家人呢?生:「家書抵萬金」。就是因為戰爭嘛,「烽火連三月」,戰亂時間持續很長,所以一封家書很難送達,非常難得,所以就說明了杜甫思念家人,非常希望得到家人的消息,表達很急迫的心情,這個是思家。
  •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編輯:王小盒    2017-09-28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就能讀懂杜甫此詩,開篇第一句就催人淚下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杜甫寫過一首著名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成功入選課本。寫下《月夜》的次年,他又寫下一首主題相似的詩,《一百五日夜對月》。
  •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鑑賞: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九月,是杜甫因思念離散的親人而寫的思鄉之作。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首聯不提「月夜」,而是先勾勒出了一幅邊塞秋景圖。「斷人行」既是詩人看到的景象,又點出了「月夜」的背景,充分說明戰亂不斷;戍鼓雁聲,是聽到的聲音。以所見所聞來描繪邊塞荒涼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氣氛。
  • 杜甫很忙?杜甫原來是情聖!
    「情聖」 與盛唐時代倜儻英逸的詩人相比,杜甫的感情更為真摯深厚。深情是杜甫個性的一個重要側面。因此,梁啓超先生稱其為「情聖」
  • 吳懷東│《月夜》與思婦詩的「奪胎換骨」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難到鄜州(今陝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於八月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是,此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杜甫啟程不久,就被安史叛軍捕獲,被押解到淪陷後的長安。杜甫在中秋之夜望月思家,創作了《月夜》這篇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