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在搖滾樂史上的傳奇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搖滾樂最受歡迎的上個世紀60年代恰好就是披頭四的時代。搖滾樂在當時的普及度是流行樂佔領大部分市場的現在難以想像的,可以說在當時搖滾就是音樂的代名詞。
在六十年代,披頭四成立的短短幾年內,就因在音樂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不列顛帝國勳章(即英國平民最高榮譽)
在樂隊中,保羅和列儂算是靈魂人物,也是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兩位。
在1997年,55歲的保羅就被英女皇封為爵士。
17年,保羅又被皇室授予了名譽勳位。他在白金漢宮接受了英女王親手佩戴的勳章。
此外,保羅在1990年就獲得了第32屆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1999年入駐了搖滾名人堂。
4月19日在世衛與「全球公民運動」共同舉辦的「一個世界團結在家」特別慈善音樂會中保羅演唱了《Lady Madonna》。
而披頭四的究極靈魂人物,必然是約翰列儂了。
1980年12月8日晚上10點49分,年僅40歲的列儂在自己紐約的家門口被精神病歌迷馬克·查普曼槍殺。
那時距離披頭四樂隊解散已經整整10年。這10年間,列儂和妻子小野洋子發行了《約翰·列儂/塑膠小野樂隊》這張專輯。著名的《Imagine》也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列儂參與了許多社會性質的活動,用音樂來呼喚和平,同時也參與了反越戰活動。
列儂夫婦為了宣誓和平、反戰,在荷蘭一家旅館的床上待了7天沒有下床。
令人唏噓的是,穿著睡衣和洋子在床上彈唱《給和平一個機會》的列儂,卻被自己的狂熱歌迷用槍結束了生命。
列儂死後,洋子以列儂的一件遺物(一副眼鏡)作為封面發布了《season of glass》的專輯。我每次聽其中的一首《goodbye sadness》都會很想落淚,感動又憤恨,推薦給你們!
但又有一個想法令人感到寬慰:如果約翰列儂沒有被槍殺,那他和小野洋子的愛情將會變成什麼,還會是現在存在於樂迷們腦海中那種渴望而不可的的狀態嗎?或生活,或愛情,最終都會歸於尋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細碎小事。如果兩人不能在最高潮時死去,最終只能在低谷中完結情感了吧!
一場樂迷無比心痛的悲劇,卻也換來了列儂和洋子這段悽而稱羨的愛情故事。
即使列儂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40年前,但他依舊是現在很多搖滾樂迷心中的神。
列儂的《imagine》(《想像》)是奧運會上演唱次數最高的曲目。1996年奧運會閉幕式,2006年冬奧會開幕式,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2015年歐洲奧運會開幕式....
最後,用列儂的一首《god》的歌詞來結尾吧。
上帝是一個概念
我們用來度量自己的痛苦
我重申一次
上帝是一個概念
我們用來度量自己的痛苦
我不信仰魔法 我不信仰易經
我不信仰聖經
我不信仰塔羅牌
我不信仰希特勒
我不信仰耶穌
我不信仰甘迺迪
我不信仰佛主
我不信仰頌歌
我不信仰梵歌
我不信仰瑜珈
我不信仰國王
我不信仰貓王
我不信仰迪倫
我不信仰披頭四
我只信仰自己
洋子和我自己
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