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2020-12-14 英耀說史

著名的歌手兼作曲家約翰·列儂創立了披頭四樂隊,這支樂隊對流行音樂界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

約翰·列儂是誰?

約翰·列儂

約翰·列儂1940年10月9日出生於英國利物浦。1957年,他認識了保羅·麥卡特尼,並邀請麥卡特尼加入他的音樂組合。他們最終形成了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歌曲創作夥伴關係。列儂於1969年離開披頭四樂隊,後來他與妻子小野洋子等人發行了專輯。1980年12月8日,他被一個名叫馬克·大衛·查普曼的瘋狂粉絲殺死。

早年生活

約翰·列儂

1940年10月9日,德國二戰空襲英國默西塞德郡利物浦市,著名創作型歌手約翰·列儂出生。

當他四歲的時候,列儂的父母分居了,最後他和他的阿姨住在一起。列儂的父親是一名商船船員。他兒子出生時他不在場,小時候也沒怎麼見到他兒子。

列儂的母親朱莉婭再婚了,但她經常去看望他。她教列儂彈班卓琴和鋼琴,還買了第一把吉他。1958年7月,當茱莉亞被一名下班警察駕駛的汽車撞死時,列儂傷心欲絕。她的死是他一生中最令人傷心的事件之一。

小時候,列儂是個愛惡作劇的人,他喜歡惹麻煩。作為一個男孩和年輕的成年人,他喜歡畫怪誕的人物和殘廢。列儂的校長認為他可以去藝術學校上大學,因為他在學校沒有取得好成績,但有藝術天賦。

組成披頭四樂隊

約翰·列儂

貓王在搖滾樂界的爆炸啟發了16歲的列儂創作了一個叫採石人的小船樂隊,以他的學校命名。列儂遇見保羅麥卡特尼在1957年7月6日的教堂慶祝會上說。不久,他邀請麥卡特尼加入這個團隊,他們兩人最終組成了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歌曲創作合作夥伴之一。

麥卡特尼於次年將喬治·哈裡森介紹給列儂,哈裡森和藝術學院好友斯圖爾特·薩克利夫也加入了列儂的樂隊。一直需要鼓手的這個團隊終於在1960年選定了皮特·貝斯特。

樂隊是由布萊恩·愛潑斯坦於1961年在利物浦的洞穴俱樂部發現的,他們經常在那裡演出。作為他們的新經理,愛潑斯坦獲得了與百代的唱片合同。1962年10月,隨著新的鼓手林戈·斯塔爾和喬治·馬丁發行了他們的第一支單曲。它在英國排行榜上達到頂峰,排在第17位。列儂創作了該樂隊的後續單曲《請讓我高興》,這主要是受羅伊·歐比的啟發,

1962年8月,列儂與辛西婭·鮑威爾結婚。這對夫婦有一個兒子,朱利安,是以列儂母親的名字命名的。辛西婭在披頭四熱期間被迫保持低調。她和列儂於1968年離婚。他於1969年3月20日與日本先鋒藝術家小野洋子再婚。小野洋子於1966年11月在印度美術館結識了他。

在1964年,披頭四樂隊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爆發的英國樂隊,他們在1964年2月9日出現在電視的埃德沙利文節目。披頭四尼亞在美國發起了滾樂隊,其中也包括滾石樂隊和金克樂隊。披頭四在蘇利文的演出結束後,回到英國拍攝了他們的第一部電影《艱難的一天》,並為他們的第一次世界巡演做準備。

披頭四樂隊的第二張單曲於1965年發行。那年6月,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宣布,披頭四樂隊將被任命為大英帝國勳章的成員。1965年8月,這四人在紐約謝伊體育場為55600名歌迷表演,創造了音樂史上最大音樂會觀眾的新紀錄。當披頭四回到英國時,他們錄製了突破性的專輯《橡膠靈魂》,該專輯以超越了以前眾所周知的情歌和流行歌曲而著稱。

披頭四狂熱的魔力在1966年開始失去吸引力。當樂隊成員被指控在菲律賓冷落總統家庭時,他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然後,列儂說樂隊現在比耶穌更受歡迎,這引起了譴責,披頭四樂隊在1966年8月29日在舊金山燭臺公園的演唱會後放棄了巡迴演出。

樂隊解散

約翰·列儂

1967年8月27日,愛潑斯坦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而死,從而使披頭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列儂於1969年9月離開披頭四樂隊。

悲劇死亡

約翰·列儂

1980年,約翰·列儂帶著專輯《雙重幻想》重返音樂界,專輯以熱播單曲為特色,就像重新開始。可悲的是,在這張專輯發行幾周後,瘋狂的粉絲馬克·戴維·查普曼在紐約市他的公寓大樓前向列儂開了幾槍。列儂於1980年12月8日在紐約市羅斯福醫院去世,享年40歲。

約翰·列儂的遇刺已經並將繼續對流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悲劇性事件發生後,全世界數百萬歌迷為創紀錄的銷量大漲而哀悼。列儂的英年早逝至今仍在全球引起深深的悲痛,因為他繼續為新一代的歌迷所景仰。列儂在1987年被追封為歌曲創作名人堂,1994年進入搖滾名人堂。

相關焦點

  • 約翰·列儂: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個夢想家、一個渣男
    約翰·溫斯頓·列儂,1940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是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成員,也是「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之一,她是一個夢想家,也是一個渣男1955年初列儂在學校裡組織了一個搖滾樂隊「the Quarrymen」(採石工人)也是「披頭四」樂隊的前身,1960年,列儂組建了「披頭四
  • 披頭四(甲殼蟲)樂隊的約翰·列儂與索尼ICF-2001收音機
    雖然我本80後,但是在卡帶式隨身聽廣為盛行的黃金時代,我也曾購買過「披頭四樂隊」的卡帶,也曾聆聽約翰·列儂吟唱的優美旋律。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上檢索了一下,果不其然,約翰·列儂真是一位收音機發燒友,一位廣播愛好者,在他生前的多幅照片中,都有收音機亮相。其中的一張特寫照片更是近距離呈現了他在調到一個電臺頻率面露欣喜之色的動人瞬間。
  • 披頭四樂隊在後臺的表現,與臺上太不同
    Shahrokh Hatami 是一名伊朗攝影記者,他曾經拍攝過披頭四樂隊的大量後臺故事。 在後臺的地球第一樂隊,成員們的表現和臺前並不同,而樂迷的狂熱一如既往。The Beatles 是英國搖滾樂隊,由約翰·列儂、林戈·斯塔爾、保羅·麥卡特尼和喬治·哈裡森四名成員組成。
  • 披頭四主唱為什麼被殺 列儂真實死因到底是怎樣
    披頭四樂隊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一支樂隊,其中主唱約翰·列儂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在1980年的時候,約翰列儂當時被槍殺的事件也是震驚了全世界,那麼披頭四主唱為什麼被殺?約翰列儂真實的死因又是什麼呢?
  • 一九六八、滾石樂隊與約翰•列儂
    披頭四  披頭四(The Beatles)和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是六○年代英國,甚至全球,最偉大的樂隊。披頭四唱著《你需要的只有愛》這首歌,呼喊著用愛來取代暴戾與對抗;並且以《佩珀軍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Stg.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來體現那個時代的斑斕。但始終是壞男孩形象的滾石樂隊,卻用專輯《魔鬼陛下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c Request)揭示了那個時代斑斕色彩下的黑暗。
  • 傳奇樂隊披頭四的攝影師逝世,享年81歲
    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的攝影師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Astrid Kirchherr)去世,享年81歲。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是德國人,她早期給披頭四樂隊拍攝的照片幫助這支樂隊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樂團符號。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與約翰·列儂1960年,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在德國漢堡給披頭四樂隊拍攝了第一張照片,並因其拍攝風格幫助樂隊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而備受讚譽。
  • 娛樂:這些甲殼蟲樂隊的照片將帶你回到披頭四時代
    樂隊到處都是,他們受到了眾多尖叫粉絲的歡迎披頭四樂隊從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開始將成為甲殼蟲樂隊的樂隊於1957年開始,在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之間有機會在列儂和另一支樂隊合作演出。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導,Lenon和McCartney將不再採用「甲殼蟲樂隊」這個名字三年。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披頭四歌手鮮為人知的15張照片
    約翰·列儂出生於 1940 年 10 月 9 日的利物浦,直到 1980 年 12 月 8 日去世,至今已經過去了 40 年。這位前披頭四樂隊成員是在美國 Dakota 公寓自己的家門前被其瘋狂的粉絲馬克·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連開四槍所殺害。
  • 披頭四樂隊組建60周年,誕生地漢堡舉辦「雲演出」紀念
    約翰、保羅和喬治在漢堡的「星光俱樂部」為紀念他們在漢堡演出60周年,8月17日,「披頭四」第一個在漢堡演出的因德拉音樂俱樂部將舉辦名為「直播與尖叫」(tream & Shout)的演出,漢堡本地披頭四專家斯特凡妮·亨佩爾,將與音樂家們、各界名人,以及披頭四樂隊發展歷程的見證者們,一起獻上一臺面向全球在線直播的「搖滾秀
  • 德國漢堡慶祝披頭四樂隊成立60周年:沒有漢堡,就沒有披頭四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960年8月17日,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裡森、斯圖亞特·蘇茨裡費和彼德·貝斯特第一次在德國漢堡的傳奇娛樂街區聖保利的Indra音樂俱樂部登臺演出。這是他們首次以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又稱甲殼蟲樂隊)的身份進行公開演出。這些年輕音樂家們在漢薩城漢堡度過的兩年時光為他們日後成功徵服全球粉絲奠定了基礎。 △1960年披頭四樂隊在Indra音樂俱樂部 正如約翰·列儂所說:「我雖然出生在利物浦,卻是在漢堡長大。」
  • 跨時代的珍寶-披頭四之保羅·麥卡特尼
    早前,英國傳奇樂團「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被金氏世界紀錄稱為「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音樂人和作曲家」。他曾是披頭四的成員,在英國擁有60張金唱片,銷量過億。四個披頭四創作的經典璨若星辰,成就無人能及;就歌曲創作而言,約翰·列儂與保羅·麥卡尼搭檔功不可沒。 這個樂壇傳奇是搖滾樂迷多年以來的摯愛,走近列儂與麥卡尼,拋開所有關於孤獨天才的傳說,約翰·列儂與保羅·麥卡尼,完美詮釋了創作型搭檔的橫溢才華。他們創下了人類有史以來唱片發行總量第一的記錄,遙遙領先第二名——麥可 · 傑克遜,並一度稱霸搖滾樂壇。
  • 前披頭四樂隊成員給貓王上墳 琴撥做祭品(組圖)
    披頭四登上美國著名搖滾樂雜誌《滾石》封面,左二為保羅·麥卡特尼。資料圖:「貓王」模仿者。CFP視覺中國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前「披頭四」(Beatles,也稱甲殼蟲或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終於到偶像「貓王」的墳上悼念了。他的祭品是自己用的「琴撥」。麥卡尼說,有了琴撥,埃爾維斯在天上也可以彈吉他。  據報導,保羅和約翰·列儂都是貓王的歌迷。
  • 披頭四成員兒子們有望組「披二代」
    從左到右:喬治·哈裡森、約翰·列儂、保羅·麥卡尼、林戈·斯塔爾。從左到右:達尼·哈裡森、肖恩·列儂、詹姆斯·麥卡尼、薩克·斯塔爾。《信息時報》消息 歌迷可以從搖滾樂團披頭四的後代身上見到這個4人組樂團的重生嗎?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早在樂隊還只是一個勉強維持的酒吧樂隊之時,約翰·列儂便向其他隊員保證。的確,他們做到了。才華橫溢的約翰·列儂融合藍調、布魯斯、流行等音樂風格的精華,大量吸取不同文化中的民族樂器,改造已經死板的四四拍,寫出極具辨識度的搖滾曲風。再加上同樣天才的隊友保羅·麥特卡尼對音樂近乎完美的掌控,披頭四成為那個時代的封神樂隊。
  • 列儂的肥皂劇人生
    對於自己曾經的兄弟麥卡特尼,列儂說:「我很難過。」他把「披頭四」解散的原因歸結到麥卡特尼身上,認為樂隊成員的分歧產生自紀錄片《LetItBe》拍攝期間,「那部影片是保羅發起的,也是為了保羅而拍。這也就是『披頭四』解散的主要原因。我不知道喬治·哈裡森怎麼想,反正我們另外幾個已經厭倦了再當保羅的陪襯。攝影機只對準保羅一個人,剪輯的人又把片子剪成好像保羅是上帝,我們都是躺在一邊的嘍羅。
  • 《Abbey Road》發行50周年,重返披頭四狂熱年代
    相比之下,他與披頭四樂隊的會面是輕鬆愉快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待在更衣室裡,試著了解他們,」他後來回憶道,「最精彩的是女粉絲們的來信,讓整個樂隊都震驚了。成員們評論說,『他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早年的披頭四樂隊。
  • 讀圖∣列儂逝世35周年:他的死讓披頭四重組希望徹底破滅
    約翰表示。於是他和朋友們組成了「採石者」樂隊。他們的衣著裝扮全都像不良少年似的,頭髮像貓王那樣高高地梳攏起來往後梳得油亮,約翰·列儂是他們之中最大條的不良少年。約翰·列儂和採石者早期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幾個小時後,約翰首度和保羅見面。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約翰•列儂(雙語)
    人物介紹   約翰·列儂(John Lennon,1940-1980),英國搖滾音樂家,歌手,作曲家,藝術家,演員,和平主義者,曾獲大英帝國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他因為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的創始人之一而享譽世界。
  • 披頭四成員兒子們有望組「披二代」(圖)
    這不是愚人節笑話,也不是天方夜譚,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在網絡上刊出的訪談內容,披頭四歌手保羅·麥卡尼的兒子詹姆斯·麥卡尼表示,新一代披頭四也即「披二代」有可能出現。追隨知名父親腳步進入樂界的詹姆斯表示,有意和披頭四成員的兒子們組成新樂團「披頭四二代」。披頭四樂隊的首支單曲《愛我吧》於1962年10月發行,今年恰逢50周年,如果「披二代」能順利組團,那當然是最完美不過的事。
  • 甲殼蟲樂隊差點讓家人給「耽誤」了!
    參考消息網5月3日報導外媒稱,假如甲殼蟲樂隊的成員當年聽從了家人的建議,這支樂隊就永遠不會存在。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4月25日報導,約翰·列儂的妹妹朱莉婭·貝爾德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的專訪時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