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近日,我在瀏覽網上的收音機信息時,無意中發現一位國外收音機發燒友與廣播愛好者爆料了一小段全球知名搖滾音樂家約翰·列儂與索尼ICF-2001收音機之間的故事,並附上了相關照片。雖然我本80後,但是在卡帶式隨身聽廣為盛行的黃金時代,我也曾購買過「披頭四樂隊」的卡帶,也曾聆聽約翰·列儂吟唱的優美旋律。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上檢索了一下,果不其然,約翰·列儂真是一位收音機發燒友,一位廣播愛好者,在他生前的多幅照片中,都有收音機亮相。其中的一張特寫照片更是近距離呈現了他在調到一個電臺頻率面露欣喜之色的動人瞬間。下面就先欣賞一下我費盡周折搜集的珍貴照片吧,而後,再來閱讀約翰·列儂與索尼ICF-2001收音機之間的故事!
************************
我恰巧是披頭四樂隊的忠實粉絲,尤其是約翰·列儂獨奏曲的粉絲。他錄製的最後一張專輯名為「Double Fantasy」,是在1980年的夏天於紐約錄製的。可能正如你所知,正是同一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一款極具革命性的、應用鎖相環頻率合成技術的收音機——ICF-2001。
眾所周知,約翰·列儂曾是家用電器,特別是索尼和其他日本廠商生產的家用電器的狂熱粉絲。他也是一名狂熱的收音機發燒友——正如上世紀70年代他在紐約市本地的WNEW-FM搖滾音樂電臺拋頭露面所證實的一樣。
圖片右下角桌子上的收音機就是索尼ICF-2001
附件中的照片是在紐約市的一個名為「The Record Plant」的工作室拍攝的,那時正值1980年列儂的專輯「Double Fantasy」的製作過程中。雖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照片中桌子上放置的索尼ICF-2001收音機屬於約翰·列儂,但是我認為可能性非常大。他仍然與英國本土保持著常規聯繫,並且在那個網際網路尚未問世的時代,對他來說,收聽BBC的唯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通過這臺收音機。
另一種可能是,約翰·列儂喜歡在他的音樂中實驗新的聲音。在披頭四樂隊期間,當錄製「I Am the Walrus」這首歌時,他甚至將收音機插到了混音板上。在這首歌的結尾,你能聽到一個調諧電臺時的外差式嘯叫聲,這是調到BBC電臺時的聲音,那時正值該電臺播放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朗讀節目。在拍照的當天,可能約翰·列儂想要在工作室中故伎重演?
★索尼ICF-2001收音機簡介(譯者附)
星級評分:3顆星(總分為5顆星)
生產周期:1980-1983年期間,日本製造。
電壓:117V交流電或4.5V直流電
頻率覆蓋範圍:150-29999KHz
頻率顯示方式:一個數字液晶顯示器
工作模式:調幅、單邊帶-等幅波
選擇性:一種帶寬
電路:二次變頻
尺寸與重量:12.8*6.8*2.2英寸,重4磅。
功能與特色:可利用此機數字鍵盤進行頻率直輸,多功能的液晶顯示器也為讀取數字頻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精確性。只需按下相應的數字鍵,就能收聽目標頻率。具有6個頻率儲存地址,以便儲存自己鍾愛的電臺頻率。ICF-2001可實現150KHz到29999KHz之間的頻率連續調諧,能夠穩定收聽長波、中波和短波節目。此機還支持單邊帶接收,還配備了耳機插口和錄音插口。更高級的功能還包括:屏幕照明、LED條形調諧指示器、帶有定時功能的數字石英鐘、獨立的低音和高音滑動調節器。此機還設有肩帶。此機需要3節1號電池和2節5號電池供電,帶有4.5V的直流電外接輸入插口。
★約翰·列儂簡介(譯者附)
約翰·列儂(1940-1980),是享譽全球的搖滾音樂家、社會活動家,英國「披頭四」樂隊的成員之一。1965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章」,倡導用音樂追求和平,曾參與反對越戰的社會活動。1980年,他被自己狂熱的粉絲射殺。在他去世14年後,入選「搖滾名人堂」。2004年,《滾石》雜誌評選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十位流行音樂家」,約翰·列儂位列其中。
——完——
你用這款收音機嗎?歡迎留言評論!
★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個人水平有限,譯文必有錯漏之處,懇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