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時像個北京人
球迷製作的小馬丁照片。
8月中旬,北京,二鍋頭灑在地上,人們祭奠一位宏都拉斯人。
「小馬丁,我們接你回來了。」一個男人念叨著,他響亮地吸了吸鼻子,把倒空的酒瓶放在腳下。
那裡堆著不少瓶子,標誌有「紅星」「牛欄山」「燕京」還有「北冰洋」。「嚴禁倒酒!」另一個男人走過去提醒他,遵守悼念活動的秩序。
北京時間8月12日凌晨,瓦爾特·朱利安·馬丁內斯在美國紐約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37歲。這位國安足球俱樂部(下文簡稱國安隊)曾經的球員,被國安隊球迷視為「身邊一朋友」。
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北門雕塑下,球迷自發組織的紀念活動持續了7天。數千件綠色的國安球衣和圍巾纏繞在雕塑旁的護欄上,前方是寬度五六米的花海。鮮花簇擁著尺寸各異的照片,有逝者的單人照,也有球迷珍藏的合影。
中國足球界有兩位「馬丁內斯」,這位國安球員被稱為「小馬丁」。他皮膚黝黑,梳著「髒辮」,身材矮小。球迷回憶他愛笑,總露著大白牙。
在世界地圖上,小馬丁的祖國宏都拉斯位於美洲中部,與中國相距甚遠。2007年,計劃跟隨上海申花隊訓練的他被轉租到國安隊,先後兩次加盟,效力近4年。2012年初,小馬丁曾為重慶足球俱樂部徵戰了一個賽季。2018年年初,小馬丁又回到北京,為京城聯隊出戰。
北京工人體育場悼念小馬丁活動現場。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他曾說。
8月12日早晨,北京小夥劉小誠收到了那條「bad news(壞消息)」。作為小馬丁生前最要好的中國朋友之一,他「蒙了」。
「我必須要告訴你,因為我知道你對他來說有多重要。」小馬丁的愛人第一時間告知劉小誠,並委託他通知國安俱樂部、京城聯隊以及國安球迷。
2007年小馬丁剛到國安隊,第一次對戰申花隊就貢獻了精彩助攻,當時16歲的劉小誠對那場比賽印象深刻。2008年1月,劉小誠在豐臺體育場偶遇小馬丁,「激動得一直在哆嗦,第一張合影都拍虛了」。兩個月後,劉小誠做了一個綠色蛋糕給小馬丁過生日。他追著球隊的行蹤,趕了一天公交地鐵,直到晚上八九點鐘才見到壽星。
「他說他一直記得,那天剛接到蛋糕,有點羞澀,又很驚喜。」後來,小馬丁和劉小誠成了好朋友。
球迷「國安犀利哥」回憶,他曾在北京世貿天階商業街見到小馬丁,「喊他名字,他就像朋友一樣跟我揮手、打招呼。」有時在訓練場,「大家簇擁著他,他一直笑,從不拒絕籤名合影的要求」。
在國安隊眾多外援中,小馬丁不算最優秀的。但用球迷的話說,他「永遠在跑」,最能詮釋「國安精神」:死磕到底,竭盡全力。
據統計,小馬丁為國安隊效力期間共打進27球。在追思他生平的聚會上,球迷們仍在談論他最精彩的進球畫面。2007年,小馬丁同外援提亞哥、潘塔,組成新「三桿洋槍」,發揮重要作用。2008賽季,他交出「7進球3助攻」的成績單。2011年,北京國安隊客場對戰成都謝菲聯隊,小馬丁一腳倒鉤破門,確保勝利。同年,在與強敵廣州恆大隊的比賽中,小馬丁為國安隊將比分扳平。當時,徐亮、小馬丁和喬爾·格裡菲斯,是名震一時的國安「亮馬喬(亮馬橋為北京東三環地名)」組合。
2011年前後,整個中超足球聯賽的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多家俱樂部重金引入國際巨星。一位球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馬丁在的時代,「還沒有超級外援、大牌球星、強大注資,很純粹,不浮躁」。
在不久前的悼念活動現場,球衣上的數字以「15」居多。這是小馬丁2011年離開國安前最後一個賽季的號碼。他曾在社交媒體中發布大兒子身穿國安隊15號球衣的照片,小男孩腳踩足球,手指隊徽,笑容燦爛。他也曾數次向好友劉小誠談起,兒子一直在參加足球訓練,成績很好,希望他以後能來國安。
「告別賽時的球衣,留給了我。」劉小誠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那件球衣,眼圈泛紅。另一位球迷劉汨回憶2011年10月29日那場比賽時說:「當時我們都哭了!」
那是小馬丁最後一次身披綠色戰袍出場,比賽結束後,他抱著自己的孩子繞場感謝球迷,流著眼淚說:「如果有一天我踢得好了,國安,一定不要忘記把我籤回來。我愛北京!」
2016年2月,小馬丁因私事來到北京,劉小誠想,「要給他留下點什麼東西,因為他有很多情感,很多話,要表露給這個球隊,這個城市」。
幾天後,由劉小誠牽頭,幾位國安球迷合作的《當你老了》紀錄片製作完成,一共8分多鐘。「沒有一句話是我告訴他要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裡邊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動作都是他最自然的流露。」片中,小馬丁回到位於工人體育場的國安俱樂部:「我和國安結束了關係,就像是結束了一段愛……」
劉小誠回憶,說這句話時,小馬丁正盯著俱樂部牆上球員的合影:「最難忘的是一切結束、要離開的時候,但這就是作為外援要面對的生活,國安就是我的主隊,這種感覺就像我是國安這個家庭中的一員,就像我的孩子和他的哥哥。」
2010年,小馬丁代表宏都拉斯國家隊,出戰南非世界盃足球賽。在接受北京電視臺採訪時,他一下子衝到鏡頭前,興高採烈地用中文大喊:「北京國安,加油!」37歲的資深球迷孫朋對那個畫面印象深刻,「能看出他是真心熱愛這支球隊。」他也記得,每次國安隊比賽結束後,小馬丁都會跑到鏡頭前,指著隊徽、親吻隊徽。
劉小誠證實,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小馬丁曾捐款3000美元。他還回憶起一個細節,有一次兩人去三裡屯,小馬丁多給了停車管理員50元錢,「就當小費吧,都過得不容易」。劉小誠打趣:「你過得容易啊?前兩天還找我借錢!」小馬丁笑了笑,隨即認真地說:「多做一些這樣的事,即使沒有人知道,上帝也會知道的。」
2017年,一位球迷偶遇小馬丁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酒店「做門童」,「有失球星身份」。面對球迷的詫異,小馬丁曾作出回應:當時在美國的工作是青少年足球教練,冬天草坪有問題,訓練營停了一段時間,就去兼職了,「很正常,無所謂」。
懷念「老朋友」,很多球迷選擇了寫信的方式。在堆疊的信件旁,還堆放著色彩繽紛的棒棒糖。2011年小馬丁離開北京,成百上千名球迷去機場送別,球星也哭,球迷也哭。一位站在最前面的女球迷突然遞過一支棒棒糖,小馬丁毫不猶豫地吃了。
「不管好不好,接過來就擱嘴裡,把球迷當自己人。」後來有人評價道,他是真正的「平民外援」。
足球是圓的,球場是平的,競技體育能帶來的快樂是相通的。正如這項運動所擁有的精神一樣,素不相識、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的人趕來送別小馬丁一程,他們的身份都是球迷。「國安犀利哥」待在現場的時間很長,他說一天24小時,每個時間段都有人來。
8月12日傍晚,北京突降大雨,來紀念小馬丁的球迷站在雨中。就在小馬丁去世前一天,2019中超聯賽第23輪比賽中,國安隊主場以1∶3不敵廣州恆大,「輸球又趕上最喜歡的外援去世」。當晚,地上的白蠟燭不斷被雨水澆滅,又被新來的人重新點燃。
談及紀念活動的發起,球迷王厚奇表示「完全在意料之外」:「最開始是有一個球迷過去放了圍巾和照片,拍照發在貼吧裡,我們看到,就趕緊聯繫劉小誠去處理這件事,擔心引來麻煩,人已經走了,就覺得不能辜負這件事,不能辜負所有人。」
當天下午,包括王厚奇和劉小誠在內的幾位熱心球迷與相關部門就此事進行了商議:球迷可自發去工人體育場為小馬丁贈送紀念品,工體暫時不會清理,在沒有極端天氣或特殊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工體會儘量讓紀念品停留7天,後進行統一清理。
王厚奇等球迷在接受採訪時再三表示,雖然大家的悲痛之情可以理解,但人一旦多起來就容易產生問題,「好心不要變質」。因此,眾人擬定出關於紀念活動的通知並公布,通知中明確規定:要能夠保證安全、保持秩序,如遇到工作人員提示,請一定配合。
紀念活動井然有序地開始進行,數以千計的國安球迷來到活動現場,但安靜和肅穆的氣氛從未被打破。筆者連續4天去過現場,球迷「狒狒」都在。幾天下來,他的胳膊被曬得脫了皮,不得已讓家人送來了防曬用的冰袖,嗓子也沙啞了。「國安犀利哥」從12日晚開始整夜維持秩序,只說「為的是哥們兒」。
自願前往的球迷共同維持著這份「不能辜負的情誼」。從第二天開始,活動現場嚴禁明火、酒水。球衣、圍巾等紀念品被分類歸置。一位外國球迷帶著兩個孩子趕來,小孩穿著雨衣,小心翼翼地把鮮花擺上去。還有一位老太太,坐著輪椅過來,靜靜凝望了很久。照片上的小馬丁笑著,人們走過來,鞠躬、默哀。
按照球迷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約定,這是小馬丁哀悼期的最後一天。
8月18日清晨,在劉小誠、王厚奇、狒狒等球迷的組織和配合下,紀念物品得以有序清理,尊重小馬丁家人的想法,部分有紀念意義的球衣、信件將被寄往美國。
按照中國人的習俗,「頭七」過完了。
這一天,劉小誠在朋友圈寫道:「太陽照常升起,一切歸於平靜,再見了,小馬丁。」
陽光明媚,一如3年前小馬丁最後一次離開工體的日子。在紀錄片《當你老了》最後一個畫面裡,小馬丁仰頭,對著工體雕像感慨:「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來到這裡,但是,我回來了。」
在悼念現場最中心位置的地面,貼有一張小馬丁與全體國安球迷的「永久合約」。甲方是球迷,籤名密密麻麻,鋪滿一塊3平方米的白布,乙方為瓦爾特·馬丁內斯:
「瓦爾特·馬丁內斯不受任何中國足球協會的轉會政策、技術能力、年齡衰老的影響,永遠是北京國安球迷心目中的一名國安球員。北京國安球迷永遠銘記一位偉大的、我們摯愛的北京國安球員瓦爾特·馬丁內斯。
此合約即刻生效。
時限:永遠。」
實習生 趙鑫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