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中學,永遠不能忘卻的紀念

2021-02-08 樟林舊事新事

供稿者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舉,百業俱興,各地興學育才之風蔚起。有識之士大力倡議籌建樟林中學,以滿足樟林片區初中教育的需求,得到各級黨政的重視和批准,撥出專款作為籌建基金,同時熱心群眾也踴躍捐款,擇址樟林城內石城基地,興建樟林中學。為廣泛籌集資金,樟林中學籌委會要我父親撰寫一份致樟林海外僑胞的緣起,向海外僑胞告知家鄉的變化和興學善舉,祈望海外僑胞出資出力,同為家鄉教育事業做貢獻。父親撰寫的這份懇摯雅致的信函送達僑胞後,頃刻勾起海外僑胞思鄉的情愫,紛紛捐款資助樟林中學建設。可以說,因為有了這封信函,樟林中學建設才得圓滿。1985年底樟林中學落成後,我父親又應約為樟林中學撰寫《樟林中學碑記》,留下了樟林中學建設的標記;應約為樟林中學校歌作詞,並由其邀請馬超群老師譜曲,唱響了樟林中學辦學的歌聲。隨後,我父親多次有感而發,寫下了不少反映樟林中學辦學的詩文。三十多年過去了,樟林中學也已完成了其特定的歷史使命,校址現改辦為萃英小學。為留下樟林中學的記憶,使樟林中學這段歷史不被忘卻,現擇要將我父親筆下的這些珍貴資料在公眾號刊載,以饗讀者及作存史之用。

 

吾樟建寨,寒暑迭更,興廢交替,於今四百餘載,向為商僑盛地,尤屬士俊名鄉。韓水漪漣,蓮峰逸雋。文公訓澤,鄒魯遺風,於我樟者莫鮮焉。

溯自嘉慶甲戍,樟林城內文昌廟初設義學,延師課徒以來,莘莘學子,常繼晷以焚膏,朗朗書聲,數飄風而隨月。相傳代代,輩出有人,接踵年年,連綿不斷。

今者科學文事,更與年月俱增,校舍教區,又屢興建難足,爰思再闢新徑,以期廣育英賢,故有籌建樟林中學之舉。吾鄉父老長幼,聞之莫不贊同。政府既撥款作基金,群眾又解囊以相助。現校舍已擇地興工,定初成於秋季。屆時良師益友,喜共茹苦涵今,他日新秀舊朋,爭相繼往開來。杏槐時雨,桃李春風,誠有待於吾人奮勉而為也。

同人慕書尋理,知前輩創業之維艱,崇德尚賢,悉後代仔肩之宜負。惜志遠才拙,學淺識差,惟敢謁鄙誠,謹獻綿力,以求集思廣益,事在必成。顧念海內外諸公,時切停雲落月,為求建學堂良策,何阻地北天南。且夫閭野春深,萬崗松翠,黌宮誦響,四序書香。樹木樹人,責無旁貸,為鄉為國,義不容辭。

向聞,臺端緬懷桑梓,敬恭家園,耿耿丹心,誠堪敬佩。若能見義思動,慷慨爭為,同育故裡之兒孫,共謀興學之大計,則吾鄉事業之盛,必有期於未來,樑棟之材,將竟成於不遠矣!

遙望雲天,盼企佳訊。

謹啟

樟林中學基金會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一日

尊師重教,誠千古之名言;興學育才,為一代之壯舉。吾樟初設義學,系自嘉慶甲戌;而中學始辦,乃於百七十年後之當今。歲月推移,滄桑更迭,循序漸進,革故鼎新,必然之果也。

唐韓愈文公,蒞潮八月,潮之學政遂興。溯本追源,毋忘前賢之創業;開來繼往,實須後輩之守成。若憶昔思今,雖知天淵有別;而高瞻遠矚,當驚世界之殊。故發憤圖強,復興民族,求知囊智,振我中華,為文教之急務也。

吾鄉熱心之士,倡議發端,篳路藍縷,籌建樟林中學。蒙黨政幹群之支持,荷海內外同胞之贊助。數月籌備,載餘竣工,巍峨學樓,聳立於石城基地;赤子丹心,耆望童願,得以初告完成。

且看槐市衣冠,春風可坐;杏壇弦誦,化雨頻霑。棟梁高材,將出於今日之絳帳;金玉奇器,定繼自往昔之甄陶。炫耀華夏之光輝,煥發古鎮之風採,有賴於園丁學子之勉力也!

 

李紹雄記於乙丑年首屆教師節

公元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澄海縣東裡鎮樟林中學校董會立

樟林中學校歌歌詞

蓮花山下,古寨城中,

師生團聚,教學相從。

母校啊,母校啊!

您似堅勁挺拔芳樟樹,

您是朝陽甘露三春風。

滋育我們成長,練就身健志宏。

共為中華崛起,勇攀科學高峰!

古老樟林綠滿梢

(節選)

站在樟林中學教學大樓的天台上,遙望四方,心情怡然開朗。北面是號稱「一郡文峰」的蓮花山,挺秀屹立;東面是三峰突起的筆架山,穩坐於浩翰大海之中;西方遠處,鳳凰山丰姿半露;南面一帶,桑浦山起伏連綿。俯視腳下,環繞鄉外的新建樓房,鱗次櫛比;電視機的天線,遍布如林。這些,都為這濱海的僑鄉,裝點了綺麗的景色,增添了蓬勃的生機。

走下天台,踏在這充滿歷史陳跡的土地上,使人不禁想起三百多年前,這裡正是一座周長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的石頭城。康熙年間,是澄海縣右營守備署,東隴河泊所大使署、樟林母汛所在地。雍正七年,裁河泊所署,改置為樟林鎮巡檢司。嘉慶十九年,又在城內的文昌廟設了義學。歷史上,此間是澄海縣北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歲月推移,由興至廢。如今,古老的殘城舊址,卻聳立著一座嶄新的四層高樓,成為樟林的學府,培育後輩子孫的基地。

兩年前,鄉中熱心之士,與海外僑胞,在各級領導之下,籌劃贊助,集資約六十萬元,群策群力,終於使這荒廢的老城,改變了面貌,恢復了青春。

校舍的西樓,建於以前的萃英學校,中樓建於同善祠的遺址,東樓建於樂觀戲院的廢墟。整個教學大樓,合此三座,幾乎佔了以前石城的一半。學校現有十七個教學班,學生九百多人。每天師生在此同窗課讀,砥礪切磋,相互勖勉,邁步共進。

 

(寫於一九八七年)

 

樟林雜詠三首(之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政策帶來蓬勃生機。樟林僑鄉古鎮,春意盎然。丙寅清明後五日,樟林中學、樟東僑聯、樟林中山路舉行落成剪彩典禮,各級有關領導,蒞臨督教;泰國、新加坡鄉僑及港澳同胞,組團回梓參加,貴賓雲集,盛況空前。

(一)

樟林老城,新建中學,層樓凌空,師生濟濟

 

寨城歷歷夢中過,軒豁黌宮罩素羅。

文廟朱祠歸舊史,杏壇絳帳換新科。

魯魚亥豕明朝少,倚馬雕龍異日多。

桃李盈園迎赤子,旌旗舞處盡笙歌。

本文作者:李紹雄先生。本文和照片由李老先生兒子李燦暉先生提供,在此向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未經本號允許,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號所發表的文章,違者將追究侵權人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風雨操場不能忘卻的紀念
  • 李紅兵 | 不能忘卻的紀念:五卅慘案
    我們紀念五卅運動,不是為了仇恨今天的英、日、德、美等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為了不能忘卻那段屈辱的歷史。  忘記意味著背叛。  遍查今年5月30日當天的官方媒體,包括紙質的網絡的,我沒能找到一篇有紀念五卅運動的隻言片語,我的心裡不禁深深地痛著:難道,我們的黨,已真的全然忘了自己的歷史和民族的過去,變成了全新的初心全無的新黨派了?  背叛是可恥的。五卅慘案和五卅運動,是不能忘卻的紀念!
  •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83年過去了, 那一段屈辱和苦難混雜的歷史, 那一段崢嶸與犧牲交織的歲月, 我們不能忘
  • 北京市古城中學紀念一二九運動 傳承紅色基因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銘記先輩的熱血勇敢,彰顯青年愛國之志。北京市古城中學團委策劃並開展了「紀念一二九運動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85年後的今天,古中學子沒有忘記愛國志士們的救國之舉,紛紛拿起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描繪和記錄那段不能忘卻的愛國運動。活動二:主題升旗儀式為弘揚一二九運動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12月7日,北京市古城中學隆重舉行「弘揚一二九精神 擔負青春使命」主題升旗儀式。
  •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難以忘卻的紀念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難以忘卻的紀念 2012-03-31 14:59 來源:考試吧(Exam8
  • 鹽城市伍佑中學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報告會
    請告訴孩子,這些歷史,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為銘記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9月18日下午,鹽城市伍佑中學在籃球場舉行了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報告會,伍佑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昔日粵東第一大港"樟林:古港失帆蹤
    「樟林地近石壁頭,地勢低凹,唐宋時期這一帶,應該都還是一片水深風險的海灣」,經陳訓先考證,到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時,知州事曾噩在小江重建驛站,當時的樟林都還沒有全部浮聚成陸。   元初,樟林附近山上,已經有人居住耕種。在這個海畔山村,土地瘠薄,所產根本不足以果腹,人們逐漸輔以漁鹽為利。
  • 魯迅《頭髮的故事》:在傲慢與自卑的交織中,總有人為了忘卻紀念
    他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筆調,紀念那些被世人忘卻的先驅,啟蒙著動蕩年代迷茫而痛苦的人們。忘卻與紀念:超越時空啟迪矇昧的無畏犧牲《頭髮的故事》以「忘卻「開端,最後以「忘卻」收尾,乍看時滿眼都是N先生的牢騷與憤懣,細細讀來,魯迅早已將他最想記錄的人和事以嚴肅而莊重的筆墨寫進了文章中。
  • 公祭日:國殤,不能忘卻的紀念!
    往事如此沉痛,我們卻永不能忘記,因為忘記,就意味著背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我們銘記歷史——  為的是守護不能忘卻的記憶;  為的是守護歷史的真相;  為的是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  也許,現在的中國護照還不能帶你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但是,當戰爭和災難來臨時,它能從任何一個地方接你回家!
  • 洛陽市第五十六中學組織教師觀看「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曾幾何時,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為了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為勝利高歌,向英雄致敬,9月3日上午洛陽市第五十六中學組織教師共同觀看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
  •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一刻一一宜川中學教育集團朝陽校區紀念抗美援朝...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一刻一一宜川中學教育集團朝陽校區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 - 歌聲飄揚60年:向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 使朝陽學子對抗美援朝有更加豐富
  • [轉載]【博文】為了忘卻的紀念:殉道主教師恩祥
    清楚的記得,他是因不參加「三自革新」被判刑無期,服刑勞改廿 六年;他因為教友施行聖事被監禁、軟禁在家六年;他因參加地下教會的「天主教中國大陸主教團」被軟禁、秘密關押至去世。寫道:「……易縣教區師恩祥主教和保定教區蘇哲民主教仍在監禁中……」  這位為忠於信仰而失去自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牧者,近日被接升天,重獲自由;不,在主內,即使在磨難監禁中,他的心永遠是自由的。這位最後為主殉道的牧者,悅樂了上主,今日在天主面前獲得了榮耀,重獲新生。在天,他注視著我們,為我們繼續祈禱。
  •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 記憶中的「原點」東蘭坡豪中學我永遠的母校
    這就是我母校——坡豪中學,一方寓教育於善與愛中,以人文關愛為紐帶,給學子以愛的溫暖、善的薰陶、知識的營養、智慧的啟迪的溫馨校園。奮鬥不能忘記初衷,發展了、成功了不能忘卻基於其上的原點,不能忽略「原點」之蘊涵、「原點」之美!
  • 市直教育系統開展紀念「九一八」系列活動
    ,開展紀念「九一八」事變升國旗活動。市第二中學,舉行紀念「九一八」默哀活動。學校電子屏滾動播放抗戰紀念片,提醒學生們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同時,不能忘卻中華民族曾經的艱難曲折和沉重傷痛。要努力學習,練就本領,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83年前的那段歷史?   也許,他們的故事   會給你答案
  • 新華網評: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年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數字不斷遞減,但他們背負了一生的血淚經歷,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乾涸、模糊,而是與數十萬死難同胞的悲慘遭遇一起,匯聚成了一頁令人不忍卒讀的歷史篇章,一段刻骨銘心、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時間無情流逝,照片牆的燈,熄了一盞又一盞。
  • 永遠銘記這個不能忘卻的數字!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鏖戰長津湖」場景 長津湖畔 戰士身體凍僵也保持戰鬥隊形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體現了我們
  • 玩偶裡藏過世女兒錄音,淚崩後,該記住還是忘卻?
    很多人說忘卻才是最好的紀念,放下才是希望的解脫。但人生總會在回憶裡畫地為牢,所謂的釋懷,也只是將這些珍貴藏到記憶的角落。不去找尋,不去觸碰,讓生活的其它風景去埋藏過往,讓時間的滾滾長河去衝刷哀傷。可人之所以為人,不是電腦,不是程序,因此完全不可能格式化記憶,也永遠不可能按照程序運行。總會有一刻,像電影畫面一樣,這些曾經忘卻的,放下的,在大腦中閃回,那一刻,你淚流滿面。你曾經通過努力地生活,拼命剝落的記憶,它是你靈魂的一塊塊碎片,在你回憶起來的瞬間,這些碎片構成了你完整的靈魂。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第四中學: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臨西縣第四中學師生通過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通過專題課,開展主題教育班會,撰寫「告慰英烈書」等,帶領學生回顧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無數英勇軍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偉大勝利的歷史,讓學生銘記民族記憶不能忘,吾輩當自強,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