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者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舉,百業俱興,各地興學育才之風蔚起。有識之士大力倡議籌建樟林中學,以滿足樟林片區初中教育的需求,得到各級黨政的重視和批准,撥出專款作為籌建基金,同時熱心群眾也踴躍捐款,擇址樟林城內石城基地,興建樟林中學。為廣泛籌集資金,樟林中學籌委會要我父親撰寫一份致樟林海外僑胞的緣起,向海外僑胞告知家鄉的變化和興學善舉,祈望海外僑胞出資出力,同為家鄉教育事業做貢獻。父親撰寫的這份懇摯雅致的信函送達僑胞後,頃刻勾起海外僑胞思鄉的情愫,紛紛捐款資助樟林中學建設。可以說,因為有了這封信函,樟林中學建設才得圓滿。1985年底樟林中學落成後,我父親又應約為樟林中學撰寫《樟林中學碑記》,留下了樟林中學建設的標記;應約為樟林中學校歌作詞,並由其邀請馬超群老師譜曲,唱響了樟林中學辦學的歌聲。隨後,我父親多次有感而發,寫下了不少反映樟林中學辦學的詩文。三十多年過去了,樟林中學也已完成了其特定的歷史使命,校址現改辦為萃英小學。為留下樟林中學的記憶,使樟林中學這段歷史不被忘卻,現擇要將我父親筆下的這些珍貴資料在公眾號刊載,以饗讀者及作存史之用。
吾樟建寨,寒暑迭更,興廢交替,於今四百餘載,向為商僑盛地,尤屬士俊名鄉。韓水漪漣,蓮峰逸雋。文公訓澤,鄒魯遺風,於我樟者莫鮮焉。
溯自嘉慶甲戍,樟林城內文昌廟初設義學,延師課徒以來,莘莘學子,常繼晷以焚膏,朗朗書聲,數飄風而隨月。相傳代代,輩出有人,接踵年年,連綿不斷。
今者科學文事,更與年月俱增,校舍教區,又屢興建難足,爰思再闢新徑,以期廣育英賢,故有籌建樟林中學之舉。吾鄉父老長幼,聞之莫不贊同。政府既撥款作基金,群眾又解囊以相助。現校舍已擇地興工,定初成於秋季。屆時良師益友,喜共茹苦涵今,他日新秀舊朋,爭相繼往開來。杏槐時雨,桃李春風,誠有待於吾人奮勉而為也。
同人慕書尋理,知前輩創業之維艱,崇德尚賢,悉後代仔肩之宜負。惜志遠才拙,學淺識差,惟敢謁鄙誠,謹獻綿力,以求集思廣益,事在必成。顧念海內外諸公,時切停雲落月,為求建學堂良策,何阻地北天南。且夫閭野春深,萬崗松翠,黌宮誦響,四序書香。樹木樹人,責無旁貸,為鄉為國,義不容辭。
向聞,臺端緬懷桑梓,敬恭家園,耿耿丹心,誠堪敬佩。若能見義思動,慷慨爭為,同育故裡之兒孫,共謀興學之大計,則吾鄉事業之盛,必有期於未來,樑棟之材,將竟成於不遠矣!
遙望雲天,盼企佳訊。
謹啟
樟林中學基金會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一日
尊師重教,誠千古之名言;興學育才,為一代之壯舉。吾樟初設義學,系自嘉慶甲戌;而中學始辦,乃於百七十年後之當今。歲月推移,滄桑更迭,循序漸進,革故鼎新,必然之果也。唐韓愈文公,蒞潮八月,潮之學政遂興。溯本追源,毋忘前賢之創業;開來繼往,實須後輩之守成。若憶昔思今,雖知天淵有別;而高瞻遠矚,當驚世界之殊。故發憤圖強,復興民族,求知囊智,振我中華,為文教之急務也。
吾鄉熱心之士,倡議發端,篳路藍縷,籌建樟林中學。蒙黨政幹群之支持,荷海內外同胞之贊助。數月籌備,載餘竣工,巍峨學樓,聳立於石城基地;赤子丹心,耆望童願,得以初告完成。
且看槐市衣冠,春風可坐;杏壇弦誦,化雨頻霑。棟梁高材,將出於今日之絳帳;金玉奇器,定繼自往昔之甄陶。炫耀華夏之光輝,煥發古鎮之風採,有賴於園丁學子之勉力也!
李紹雄記於乙丑年首屆教師節
公元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澄海縣東裡鎮樟林中學校董會立
樟林中學校歌歌詞
蓮花山下,古寨城中,
師生團聚,教學相從。
母校啊,母校啊!
您似堅勁挺拔芳樟樹,
您是朝陽甘露三春風。
滋育我們成長,練就身健志宏。
共為中華崛起,勇攀科學高峰!
古老樟林綠滿梢
(節選)
站在樟林中學教學大樓的天台上,遙望四方,心情怡然開朗。北面是號稱「一郡文峰」的蓮花山,挺秀屹立;東面是三峰突起的筆架山,穩坐於浩翰大海之中;西方遠處,鳳凰山丰姿半露;南面一帶,桑浦山起伏連綿。俯視腳下,環繞鄉外的新建樓房,鱗次櫛比;電視機的天線,遍布如林。這些,都為這濱海的僑鄉,裝點了綺麗的景色,增添了蓬勃的生機。
走下天台,踏在這充滿歷史陳跡的土地上,使人不禁想起三百多年前,這裡正是一座周長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的石頭城。康熙年間,是澄海縣右營守備署,東隴河泊所大使署、樟林母汛所在地。雍正七年,裁河泊所署,改置為樟林鎮巡檢司。嘉慶十九年,又在城內的文昌廟設了義學。歷史上,此間是澄海縣北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歲月推移,由興至廢。如今,古老的殘城舊址,卻聳立著一座嶄新的四層高樓,成為樟林的學府,培育後輩子孫的基地。
兩年前,鄉中熱心之士,與海外僑胞,在各級領導之下,籌劃贊助,集資約六十萬元,群策群力,終於使這荒廢的老城,改變了面貌,恢復了青春。
校舍的西樓,建於以前的萃英學校,中樓建於同善祠的遺址,東樓建於樂觀戲院的廢墟。整個教學大樓,合此三座,幾乎佔了以前石城的一半。學校現有十七個教學班,學生九百多人。每天師生在此同窗課讀,砥礪切磋,相互勖勉,邁步共進。
(寫於一九八七年)
樟林雜詠三首(之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政策帶來蓬勃生機。樟林僑鄉古鎮,春意盎然。丙寅清明後五日,樟林中學、樟東僑聯、樟林中山路舉行落成剪彩典禮,各級有關領導,蒞臨督教;泰國、新加坡鄉僑及港澳同胞,組團回梓參加,貴賓雲集,盛況空前。
(一)
樟林老城,新建中學,層樓凌空,師生濟濟
寨城歷歷夢中過,軒豁黌宮罩素羅。
文廟朱祠歸舊史,杏壇絳帳換新科。
魯魚亥豕明朝少,倚馬雕龍異日多。
桃李盈園迎赤子,旌旗舞處盡笙歌。
本文作者:李紹雄先生。本文和照片由李老先生兒子李燦暉先生提供,在此向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未經本號允許,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號所發表的文章,違者將追究侵權人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