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2020-12-16 華廣網

​時間無情流逝,照片牆的燈,熄了一盞又一盞。一年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數字不斷遞減,但他們背負了一生的血淚經歷,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乾涸、模糊,而是與數十萬死難同胞的悲慘遭遇一起,匯聚成了一頁令人不忍卒讀的歷史篇章,一段刻骨銘心、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時間無情流逝,照片牆的燈,熄了一盞又一盞。一年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數字不斷遞減,但他們背負了一生的血淚經歷,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乾涸、模糊,而是與數十萬死難同胞的悲慘遭遇一起,匯聚成了一頁令人不忍卒讀的歷史篇章,一段刻骨銘心、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深切哀悼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沉痛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莊嚴祭奠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友人,也將這段飽含血淚、屈辱的慘痛記憶,鐫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靈深處,鐫刻在人類發展史冊中,向世界表達中國人民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崇高願望。

  歷史中的不幸,我們不能忘卻。屠殺、活埋、焚燒……三十萬手無寸鐵的鮮活生命,被日本侵略者以各種慘絕人寰的方式殘暴剝奪。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國之恥辱,永世難忘。「昭昭前事,惕惕後人。」銘記歷史中的不幸,是為了防止悲劇重演。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沿著復興之路砥礪前行,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以史為鑑,居安思危。血淚悲愴的警示吶喊,猶在耳畔。落後就要挨打,軟弱就會被欺的慘痛教訓,就在眼前。我們應當時刻保持危機感和緊迫感,團結一心,奮發圖強,以強大的國家實力護佑百姓歲月靜好。

  不能忘卻,更不容否認。從家祭到公祭,從一國公祭到公祭活動在多個國家舉行,從民族記憶到世界記憶遺產,南京大屠殺超越時間、民族和國界,與馬尼拉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泰緬死亡鐵路等一起,訴說著人類的不幸,屬於世界人民的共同記憶。這記憶鐵證如山,容不得絲毫撼動。逆歷史潮流而動,否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實就是否認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記憶,必將受到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強烈譴責。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出國門,引發人類共鳴;出臺相關條例,為傷害民族感情的「精日」行為劃定「法律紅線」;倖存者及後代赴日本召開證言集會,向當地民眾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等等。今天,我們捍衛歷史,就是捍衛這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守望昨天,築牢共同的歷史記憶,是為了開創美好未來。正因這不能忘卻的戰爭之痛和深重苦難,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更懂和平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宣讀《和平宣言》、在「和平許願牆」上簽名等一系列國家公祭日期間的活動,傳遞著中國人嚮往和平、堅守和平、共建和平的祈願。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過往已去,未來可期。我們相信,只要世界各國願意攜手同行,勠力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必能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人民意願的充分表達
    確立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第一章《總綱》第一條,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的有關規定,為了貫徹和體現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精神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各項規定……憲法修正案中的每一條修改都字字千鈞、意蘊深遠,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是對新時代所需和人民呼聲的及時回應。
  • 《記憶深處》南京上演:用無聲的舞蹈,回望和銘記「南京記憶」_新華...
    「我們在和平年代生長,但歷史不能忘卻,那是我們民族最苦難的記憶,是不可承受之重,這個題材必須要回到舞臺上。」《記憶深處》編劇、導演佟睿睿說,創作這樣的舞劇,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我們認為舞美的設計絕不能僅停留在視覺血腥的層面,那不僅直白並且膚淺,對於這個命題來說它顯然不夠準確。因此我們設置了有一點傾斜的白色,它有點像一本書,但又不是很具體,仿佛跟主角張純如的寫作有著某種關係。同時白色的主結構也便於影像附著,總之我們呈現出的是一種肅穆的紀念碑式的視覺印象。」《記憶深處》的舞美燈光總設計任冬生說。
  •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發表時間:2011-07-01   來源:記憶的碎片割斷了人們對歷史的敬仰與懷念,慢慢沉澱在內心最邊緣的地帶。喧囂蒙蔽了人們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們的心靈,人們淡忘歷史,忽視精神,浮躁地、無限地、肆意地擴張著自己對物質的渴求與佔有。人們就這樣漠視了歷史,於是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感情,沒有了責任感。
  • 夜與霧:為了忘卻的記憶
    為了忘卻的記憶雷乃與中國失之交臂,我連續放《夜與霧》紀念之    近兩天,我臨時調整教學安排,連續放映兩遍《夜與霧》,以紀念阿倫·雷乃駕鶴西去。前天下午,我在北大新傳學院《紀錄片簡史》課上放映此片,並且邀請到北大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朱曉潔教授為同學們講述雷乃生平。
  • 反思教育:許可馨,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名字!
    同日,百家號動態用戶財經大王發布文字稱:許可馨,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名字,父母的教育,生活環境的缺失,都是需要我們反思的。看到這幾句話,我們也有同感。不管怎麼說,許可馨帶給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反思。百家號今天發布的網評《留學生許可馨事件有「最新」消息,啟示:家校結合,不可分割》稱,我們教會孩子如何做事之時,更要教會孩子們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良好地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分割。
  • 新華網評:小小一張紙曾經也是小樹苗
    「要節約不要浪費」系列網評之五:  除了隨處可見的餐飲浪費,一些平時未受關注的浪費危害也不小(文字:徐可 漫畫:甘甜)  延伸閱讀:  新華網評:莫把「自助餐」吃成「浪費餐」  新華網評:別讓結婚「盛宴」成「剩宴」  新華網評:「剩了才有面子」式大方省省吧
  • 新華網評:高起點開局 高質量推進
    「開好局 起好步」系列網評之二:  李 介  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並發布公報。  延伸閱讀:  (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新華網評:乘勢而上開啟新徵程 新華網評:高起點開局 高質量推進-新華網
  • 新華網評:念好網信事業發展的「人才經」
    當然,網信人才的培養不能盲目而行,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行業人才實際需求,靈活優化資源配置,加強高端人才、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等的培養,有的放矢打造穩健的人才梯隊。  要不遺餘力留住人才。人才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我國是科技人才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其中不乏頂尖人才。我們在重視引進、培養人才的同時,更要注意人才流失的問題。
  • 新華網評:「功夫」到位,方能立德樹人
    聚焦全國教育大會系列網評之二  李 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相關稿件:  習近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華網評:提高三「位」,讓教師更有「為」 新華網評:「功夫」到位,方能立德樹人-新華網
  •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新華網  作者:斯涵涵  2020-01-12 跨過艱難險阻,一定能凝聚共同圓夢的磅礴力量,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 新華網評:辭舊迎新接續奮鬥
    延伸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團拜會 習近平發表講話 新華網評:辭舊迎新接續奮鬥-新華網
  • 新華網評:海綿城市如何巧做生態大文章
    城市越來越大,有些問題,一般性的工程解決不了,比如說城市的面源水汙染和初期雨水汙染,不能把這些汙水都排到汙水廠去,這樣工程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城市的水體要保持長期穩定改善是艱巨的工作,必須控制各類汙染物的排放,如果沒有海綿城市的支撐,僅靠排汙工程,即使當年能夠實現「不黑不臭」,也保持不了,因為城市治理水汙染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不能僅僅靠一兩項工程項目解決。
  • 忘卻是需要經歷的,過程有些痛苦,為了成為更好
    需要忘卻小時候,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說,要記住一些事情,這個如何如何需要記住。有的家長還要我們進什麼學習記憶培訓班;上學後,老師會教我們如何記憶所學的知識,以便考個滿意的成績,上個好一點的學校;長大後,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酸甜苦辣的事情。
  • 九一八,不能忘卻的記憶
    為了讓學生記住這個苦難深重的日子,記住歷史,記住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學校將在今天開展全校性的紀念活動。昨天晚上,利用晚自習時間和孩子們重溫這段歷史時,不覺熱淚盈眶。是啊,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妄圖在東三省打開口子,侵佔我國領土,而我國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國土淪陷,這是多年麼難忘的國恥。
  • 為了難以忘卻的記憶——吉林省白山市血淚山陳列館館長邱立平的故事
    原標題:為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附近的居民們爭先恐後地告訴記者,「沒有邱館長,血淚山不能變這麼好,他今年64歲了,仍被政府返聘在這裡工作,這些年,大部分時間都是他一個人守在這兒,條件挺艱苦的,要不是邱館長,誰能心甘情願來這麼偏遠的地方啊!」。
  • 送劉順貴兄:為了不曾忘卻的……
    儘管得知劉順貴兄說自己已經將事情放下,心裡瞬間輕鬆了一些,但通話過後,一直至今,似乎自己還對往事難以忘卻。就在幾天之前,看到朋友圈一位前同事曬出了十多年前他撰寫的一個農村抑鬱症患者被關進野外黑屋十年的報導,前同事說,那個抑鬱症患者後來已經去世,同時表示,如果放在今天,前同事一定會救他出那個黑屋。
  • 【知青小說】為了忘卻的記憶(彭曉光)
    輾轉反側,為了忘卻的記憶,我還是要不加粉飾地把它記錄下來,不知能否撩撥你內心躲藏的激流? 一. 小曉的來信小東:   你好,得知你正在編寫同學的紀念冊,很為你高興。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都老了。
  • 新華網評:推進綠色發展 降低生態足跡
    《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七推進綠色發展 降低生態足跡湖北荊門市委書記 別必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張旭蘭: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
    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8003班 張旭蘭
  •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將被忘卻的紀錄片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10頻道播放了紀錄片《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講述抗美援朝戰史。光是這個片名,就足以讓人振奮。一位筆者很尊敬的長輩看後還興奮地說,片中有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甚至有美軍從散兵坑裡拍攝的中美士兵肉搏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