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評: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年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數字不斷遞減,但他們背負了一生的血淚經歷,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乾涸、模糊,而是與數十萬死難同胞的悲慘遭遇一起,匯聚成了一頁令人不忍卒讀的歷史篇章,一段刻骨銘心、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時間無情流逝,照片牆的燈,熄了一盞又一盞。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的精神源泉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的精神源泉 2021-01-08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了難以忘卻的記憶——吉林省白山市血淚山陳列館館長邱立平的故事
原標題:為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這是邱立平在巡視血淚山時寫下的一篇《雨中巡邏有感》。 邱立平是白山市「血淚山陳列館」館長。1993年4月,他任通化礦務局礦史陳列館館長。儘管經歷從企業破產失業,到地方政府接受繼續留任聘用,他始終遵守著自己的諾言:要用血淚山這段悲慘的歷史來教育後代勿忘國恥。為此,他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這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經艱難,不計報酬,盡職盡責地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
-
九一八,不能忘卻的記憶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明天將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為了讓學生記住這個苦難深重的日子,記住歷史,記住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學校將在今天開展全校性的紀念活動。昨天晚上,利用晚自習時間和孩子們重溫這段歷史時,不覺熱淚盈眶。是啊,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妄圖在東三省打開口子,侵佔我國領土,而我國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國土淪陷,這是多年麼難忘的國恥。
-
汪涵 | 記憶的溫度
在我的腦海裡,關於祖國的記憶,是幼時的熊貓盼盼,是青年時的福娃,是奧運村裡和老外交談時蹩腳的英文口語,是一次又一次走出國門卻總是覺得還是祖國最好的希冀期盼。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一樣的中國,源自我們不同的經歷與閱歷,源自我們不同的站位和角度,想要了解祖國、認識祖國,則必須學習國家的歷史。欲懂當代,則必知其過往;欲判未來,則必明其前塵,故此,我推薦兩本書——《國家相冊》《國家記憶》。
-
雲端追尋紅色記憶 市教體局製作研學實踐線上課程
本網訊 7月30日,記者從市教體局獲悉,為豐富我市廣大學生的業餘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市教體局結合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實際,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整合六安紅色研學基地教育資源,製作了「尋訪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教育線上課程,把六安的紅色文化「裝」進雲端,將研學活動「搬」到線上,讓廣大青少年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方式觸摸人文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
德州市武城縣:聆聽革命歷史 重溫紅色記憶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為了增強幼兒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培養幼兒的愛國之情,第一幼兒園開展了「聆聽革命歷史,重溫紅色記憶」主題教育活動。
-
讀顧城《懷念》有感
緊接著第二節順著回憶,又化作一條船鼓起嚮往的風帆駛向記憶的邊緣記憶的邊緣之中到底有什麼值得嚮往的呢?既然已是邊緣,那是我們即將忘記的邊緣,去探尋我們順其自然即將忘卻的平淡,還是我們想要主動忘記的不舍隨著在記憶之中的不停的探索,我們將記憶整理成了一本書,一本懷念之書從懷念的書籍上剪下一頁頁生活的片段從這本書上,去尋找我們生活的片段,無論是故鄉的窗欞
-
張旭蘭: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
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8003班 張旭蘭
-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將被忘卻的紀錄片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10頻道播放了紀錄片《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講述抗美援朝戰史。光是這個片名,就足以讓人振奮。一位筆者很尊敬的長輩看後還興奮地說,片中有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甚至有美軍從散兵坑裡拍攝的中美士兵肉搏的場景。
-
夜與霧:為了忘卻的記憶
因此,《夜與霧》達到了雷乃的目的,避免了戰爭紀念片的局限,這類影片的目的性、沒有疑問的含義、即時產生的意義,是其既追尋歷史又將之與過去保持安全距離的能力產生的結果。相反,影片的開放式結構,以及並非刻意製造的緊張氣氛,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反思的空間。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拾記憶銘記並理解歷史
長沙嶽麓山上幾塊被意外發現的石碑,突然被嵌入歷史長河中,勾連起一段關於生離死別的親情回憶。「看見青石碑上親人的名字,她像看見了親人」,當年近八旬的老人看到一塊石碑上的名字,會生發出如此感慨,那種歡欣,那種悲愴,著實讓人動容。 這悲欣交集的淚水背後,是一段長達13年的尋找之旅,更準確來說,這是關於一段記憶的重拾。一段記憶何以能如此激蕩人心?
-
讀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有感
堅守初心不忘本,牢記使命育新人——讀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有感王懷軍《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牢記「初心使命」,根植紅色基因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深深紮根並流淌在共產黨先輩的血脈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紅色基因。為了使黨的性質不變,顏色不改,就要從基礎教育的起始年級開始,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向英雄模範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讓黨的光輝歷史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
18歲女戰士的入黨申請書、石臼湖畔貝殼寫歌……檔案背後的紅色記憶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今天(12月22日),南京市檔案館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正式開放,豐富翔實的圖片、文件、視頻,從檔案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南京的探索足跡,部分珍貴檔案首次展出。 紙張發黃,有時代的記憶,尹德倫的入黨志願書和現在的入黨志願書非常的不同。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加入後該怎麼做?她都寫得非常詳細。 在個人簡歷表上,有個細節引起了大家的討論,文化程度的部分,尹德倫寫下200這個數字。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 活的記憶在消逝,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時至今日,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不足百位,而且每年這個數字都在減少。烙印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滔天火海燃燒下的人間地獄,是時間無法消磨的。
-
品讀建築歷史,涵養紅色初心 | 市建設交通機關團委、長寧團區委和...
品讀建築歷史,涵養紅色初心 | 市建設交通機關團委、長寧團區委和市房管局團工委聯合開展「行走黨課」… 2020-07-13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梅花魂》有感
「為什麼你們當初不逼我」: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讀《梅花魂》有感 張佳怡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感人的課文,名字叫《梅花魂》,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作者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外祖父從小就教她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思念家鄉詩句的時候外祖父便會落淚,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外祖父珍藏的墨梅圖給弄髒了,外祖父很生氣,說梅花圖是不可以隨便糟蹋的,因為梅花是我們祖國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卻愈精神、愈秀氣,也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花。
-
「不可忘卻的記憶」 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舊居
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在人類戰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裡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昨天上午,充滿深情的朗誦聲響起,「不可忘卻的記憶
-
沙田村 我不能忘卻的鄉愁
這牌匾是我太祖父五代同堂、道光舉人、奉政大夫的歷史見證。滄桑斑駁的牌匾就像一位慈祥長者,庇護著沙田村的兒女勇闖天涯!山風輕輕地舔舐著我疲倦的心靈!鄉愁猶如避風的港灣,溫馨與詳和。我的鄉愁,是一滴匯入南流江裡依然清澈見底的沙田溪水,是一棵傲然挺立在和尚寨頂峰的馬尾松,是丅形村巷烙滿我兒時腳印的灰砂路,是從層層疊疊黛瓦升起的嫋嫋炊煙,是古老祠堂裡迎親娶婦的歡聲笑語,是年夜飯桌上美味飄香的大碗扣肉,是村前廣場舞獅擺鳳的亢奮鼓點……鄉愁是一份童年的記憶,每當夜深人靜,回憶起故鄉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總有股淡淡的鄉愁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