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蘭: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

2021-02-22 情系鳳棲山


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

8003班 張旭蘭

近段時間,讀了不少師範校友寫的有關鳳棲山的精彩文章,它們猶如一顆顆小石子投進我的心湖,激起了層層漣漪,勾起了我的回憶……鳳棲山上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一一湧上了心頭。
 1980年秋,經過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我終於考上了浠水師範學校,成為浠師錄取的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懷著鯉魚躍龍門,吃上了"商品糧",拿到了"鐵飯碗"的喜悅之情,我躊躇滿志地踏上了浠水師範的求學之路。浠水師範坐落在美麗的浠水河畔,傳奇的鳳棲山上。鳳棲山,一個多麼詩意浪漫的地方。張天師的化鳳來栖,王羲之的臨池學書,蘇東坡的醉臥吟詩,這些美麗的傳說,和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校園,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來到師範有幸分到了8003班。班上四十多個同學,只有四個女生。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我們更多地得到了老師的青睞呵護和同學們的關注抬愛,我也被選為學習委員。被這樣一種溫馨的氛圍包裹著,我有一種醜小鴨變白天鵝,灰姑娘變白雪公主的幸福感,整個人也變得格外的開朗、樂觀、包容、自信。

師範的學習是快樂的。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沒有了激烈的競爭,同學們學習輕鬆自如,相處團結友愛,大家的個性特長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班上人才濟濟,各有千秋,其樂融融。師範的生活又是豐富多彩的。還記得教室裡的如饑似渴,聯歡會上的歡聲笑語,圖書館裡的靜默沉思,運動場上的龍騰虎躍,鳳棲山上的低吟淺唱,白石山上的指點江山……最喜歡拜謁浠水文廟,因為學富五車、古靈精怪的清末狀元陳沆,他可是我引以為傲的巴河老鄉呀!似水的年華在如歌的歲月中流淌,純真的友情在朝夕相處中沉澱。記得有一天早晨,我的肚子突然疼得厲害,是老師和同學們把我抬到縣人民醫院救治。老師的噓寒問暖,同學的悉心照顧,讓我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第一次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帶我們首任班主任的是湯凝友老師。湯老師身材高挑,面容清癯,治學嚴謹,循循善誘。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筆雋秀的硬筆書法,讓我們推崇備至。剛上師範的我們對漢語拼音一竅不通,是湯老師從一個個聲母、韻母、音節教起,直到我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老師的鋼筆字、粉筆字也成為我們學習的範本,很多同學深受影響。遺憾的是第二學期老師要去華師進修,離開了我們。離開前,我有些依依不捨,老師輕輕地說了一句:"接我班主任的郭老師也喜歡你呀!"這句話,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試想,有哪個學生不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愛和賞識呢!接著帶我們語文的是魏家珏老師。魏老師知性、溫婉,和藹可親,她的教學如同涓涓細流,不疾不徐,清新自如地把我們帶向詩和遠方。第三任語文老師是胡旺林老師。胡老師中等身材,皮膚黝黑,渾厚的男中音極富磁性。在教過我的老師中,我以為胡老師的普通話最地道,最流暢,最悅耳。記得有一次,學校召集各班學習委員給任課老師提意見,我還吹毛求疵地說胡老師的普通話有個別字咬得不太準。老師知道後沒說我什麼,還對我親切地笑了笑。老師的虛懷若谷,讓我懸著的心釋然了。教數學的譚協雄老師,腦門淨亮,一個大鼻子特別顯眼,一口濃重的廣西口音,中氣十足。上課時,他偶爾來一句不太地道的浠水方言"果兒的「等調節氣氛,讓有些沉悶的課堂頓時活躍起來。譚老師功底深厚,可惜我沒有慧根,數學成績總不理想,愧對老師。記得當時學校評三好學生有一個硬性指標:語文80分以上,數學85分以上。每次我的語文成績遠超80分,但數學總也考不到85分以上,因此無緣學校的三好學生,只評過班上的三好學生。作為學習委員的我多少有點尷尬和遺憾啊。 教物理的陳績老師,據說是搞原子彈出身的,學問高深,不苟言笑。陳老師講課有個特點,往往沉浸在自已的邏輯思維之中,不太關注學生的動態。我常想,造化弄人,陳景潤式的陳老師如果繼續搞科研,一定會更加大有作為吧。音樂倪順芳老師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嗓聲甜美,歌聲悅耳。德高望重的王鎮忠老師業務精通,他教我們簡譜、視唱、名曲欣賞,將音樂的種子灑在了我們的心上。美術陳良才老師,身材高大,風度翩翩,天生有藝術家的氣質。他能用廖廖幾筆勾勒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讓我們嘖嘖稱奇。他的水彩畫、國畫美倫美煥,讓我們心馳神往。他的美學教育,讓我們擁有了一雙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體音美中要求最嚴的是談旭文老師。談老師身材魁梧,不怒自威。他的示範動作標準瀟灑。談老師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對跑步要求尤其嚴格。對跑多少圈,用多少時間,他都有硬性的要求。我是深受其苦。讀高中時,曾是校桌球隊主力隊員的我,跑步總過不了關,以至於畢業時體育居然不及格,還進行了補考。為此我還怨恨過談老師。現在想想,談老師也是為了我好,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教政治的黃興南老師身材微胖,笑聲爽朗,講課天馬行空,富有感染力。化學魯平老師戴著眼鏡,皮膚白淨,溫文爾雅,韻味十足。帶過我們課的還有宋耐苦老師,駱祚斌老師,徐之卓老師,他們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老師們身正為範,學高為師,各具特色。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第二任班主任郭浩老師。 郭老師三十來歲,中等身材,國字臉,濃眉大眼,英俊瀟灑,精力充沛,好像有永遠使不完的勁。他和我們同時進入浠師,我們是他的首屆弟子。為此,老師為我們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郭老師教我們《教育學》和《心理學》。學校開設的其他文化課,上過高中的我們,基本都有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則是全新的課程,因此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老師也不負眾望,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講起課來條分縷析,旁徵博引,口若懸河,硬是把一個個深奧的原理,枯燥的命題講得淺顯易懂,妙趣橫生。作為班主任,郭老師正氣浩然,像他的名字一樣,總給我們帶來滿滿的正能量。老師工作認真負責,一心撲在班上。對待學生公平、公正,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深受學生愛戴。說起來,郭老師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那時候老師因為家庭成份不好,小學畢業後就無書可讀,只好到母親任教的地方插了兩年隊。前幾天,我班幾個同學陪郭老師探訪了他當年插隊的地方。故地重遊,很慶幸遇到了一個比他年長几歲的老先生。經過交談,儘管年代久遠,老先生還記得老師當年給他們講《水滸》、講《三國》的事情。居然還記得老師招雞(看守稻子)的細節,對老師當年的認真勁兒讚不絕口。可見老師認真負責的品質是一以貫之的。作為學習委員,我和郭老師接觸較多,近水樓臺先得月,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切關懷。記得當年學校有班幹部值日。有一天,上晚自習時,月明星稀,我在學校後門值勤(學校後門是通向鳳棲山頂和浠水河畔的必經之路),同為值日的79級的周師兄過來了解情況,我們交談了幾句。不料,有好事者向學校打小報告,說我們談戀愛。同年級的女生部長還找我談話。天地良心,真的沒有呀!雖然和其他女生一樣收到過「情書「,但談戀愛真的沒有。心裡那個委屈呀!郭老師知道情況後和我談理想,談人生,及時疏導和安慰了我。還有一件事印象深刻。第二學期班上搞幹部換屆選舉,我還差一票當選。坐在後排的劉貴洋同學喊了一聲:哦!冇選上!那語氣不知道是惋惜,還是別的意思?我很受刺激。本來,我對當幹部之類並不上心,但既已當過又要落選,心裡還是很不是個滋味,覺得面子下不來。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下課時,郭老師對我說:別急,我看好你!班長何應斌到學校開會去了,他肯定會投你一票的。果然,何應斌回來後投了我一票。差點落選的我又選上了。這以後,我反思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認真負責。二年級下學期的畢業前夕,我們到實小(當時的城小)實習。語文課還好,評數學課時,79級的段師兄言辭有些尖銳,對於剛登上講臺的我是個不小的打擊。又是郭老師深入了解情況,分析利弊,語重心長,百般鼓勵,讓我豁然開朗,增強了信心。畢業後的頭兩年裡,我被分配到巴河鎮一個偏遠的小學任教。現實與理想的反差使我有些苦悶和徬徨。那時候還沒有手機,是郭老師經常來信噓寒問暖,關心生活,指導工作,鼓勵我繼續學習深造。在那個落寞的年代裡,是老師給我帶來了鼓勵和安慰,指明了方向。人生如白駒過隙,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我們已青絲染白霜。而鳳棲山上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未曾忘卻的記憶,歷久彌馨。

 

作者張旭蘭, 於2020年11月2日(退休於浠師附小)

相關焦點

  •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時間:2016-05-27 12:43   來源:壹心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不久前,我遇上一個人,送給我一壇酒,她說那叫醉生夢死,喝了之後,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我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酒。
  • 新華網評: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年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數字不斷遞減,但他們背負了一生的血淚經歷,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乾涸、模糊,而是與數十萬死難同胞的悲慘遭遇一起,匯聚成了一頁令人不忍卒讀的歷史篇章,一段刻骨銘心、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世界記憶 時間無情流逝,照片牆的燈,熄了一盞又一盞。
  •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發表時間:2011-07-01   來源:記憶的碎片割斷了人們對歷史的敬仰與懷念,慢慢沉澱在內心最邊緣的地帶。喧囂蒙蔽了人們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們的心靈,人們淡忘歷史,忽視精神,浮躁地、無限地、肆意地擴張著自己對物質的渴求與佔有。人們就這樣漠視了歷史,於是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感情,沒有了責任感。
  • 夜與霧:為了忘卻的記憶
    為了忘卻的記憶雷乃與中國失之交臂,我連續放《夜與霧》紀念之    近兩天,我臨時調整教學安排,連續放映兩遍《夜與霧》,以紀念阿倫·雷乃駕鶴西去。前天下午,我在北大新傳學院《紀錄片簡史》課上放映此片,並且邀請到北大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朱曉潔教授為同學們講述雷乃生平。
  • 3歲孩子沒有記憶?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
    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今年已經7歲的小櫻特別害怕禽類動物,每當家人從廚房端出雞,鴨等食材小櫻都會害怕地躲到媽媽的身後,就連已經處理好被端上桌子的「禽類」動物,小櫻不僅是不嘗不看,還會「賴」在沙發上躲著不起來,仿佛桌子上已經做好的雞鴨會飛起來一樣。
  • 「不可忘卻的記憶」 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舊居
    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在人類戰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裡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昨天上午,充滿深情的朗誦聲響起,「不可忘卻的記憶
  • 玩偶裡藏過世女兒錄音,淚崩後,該記住還是忘卻?
    很多人說忘卻才是最好的紀念,放下才是希望的解脫。但人生總會在回憶裡畫地為牢,所謂的釋懷,也只是將這些珍貴藏到記憶的角落。不去找尋,不去觸碰,讓生活的其它風景去埋藏過往,讓時間的滾滾長河去衝刷哀傷。可人之所以為人,不是電腦,不是程序,因此完全不可能格式化記憶,也永遠不可能按照程序運行。總會有一刻,像電影畫面一樣,這些曾經忘卻的,放下的,在大腦中閃回,那一刻,你淚流滿面。你曾經通過努力地生活,拼命剝落的記憶,它是你靈魂的一塊塊碎片,在你回憶起來的瞬間,這些碎片構成了你完整的靈魂。
  • 《今夕何夕》有些記憶忘卻了,可以再想起的嗎?
    若有人忘了,那始終記得的那個人,守著那份過往的記憶,會覺得傷懷的嗎?那若可以,可以將忘記的再想起,是還能回到最初的嗎?可如今,據著那夜也就短短的幾日,冬月依舊,可馮夕記憶裡,那有關冬月的所有記憶,都在逐漸的消失殆盡了,那要如何才能繼續,真要把曾經經歷過的那些每天都上演一次,忘記的才會重新記起的嗎?日復一日地記起,忘記,忘記再記起,若沒有旁人的幹涉,那,是否對馮夕和冬月他們倆來說,也是一種新奇,一種別致的浪漫呢!
  • 那些難以啟齒的過往說還是不說?——《與母親未曾談起的事》
    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我都建議你閱讀這本《未曾與母親談起的事》。這是十五個外國作家與母親之間不曾談起,卻給彼此帶來長久痛苦的過往。裡面涉及到很多隱私——那些作為中國人寧願爛在肚子裡直至老死,也不會向外人吐露一個字的隱私。或許這些故事裡也有你的影子。你會發現你並不是唯一一個對母親有所隱瞞,並獨自承受痛苦的孩子。
  • 【知青小說】為了忘卻的記憶(彭曉光)
    輾轉反側,為了忘卻的記憶,我還是要不加粉飾地把它記錄下來,不知能否撩撥你內心躲藏的激流? 一. 小曉的來信小東:   你好,得知你正在編寫同學的紀念冊,很為你高興。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都老了。
  • 送劉順貴兄:為了不曾忘卻的……
    儘管得知劉順貴兄說自己已經將事情放下,心裡瞬間輕鬆了一些,但通話過後,一直至今,似乎自己還對往事難以忘卻。就在幾天之前,看到朋友圈一位前同事曬出了十多年前他撰寫的一個農村抑鬱症患者被關進野外黑屋十年的報導,前同事說,那個抑鬱症患者後來已經去世,同時表示,如果放在今天,前同事一定會救他出那個黑屋。
  • 忘卻是需要經歷的,過程有些痛苦,為了成為更好
    需要忘卻小時候,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說,要記住一些事情,這個如何如何需要記住。有的家長還要我們進什麼學習記憶培訓班;上學後,老師會教我們如何記憶所學的知識,以便考個滿意的成績,上個好一點的學校;長大後,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酸甜苦辣的事情。
  • 那些未曾遺忘的紀念碑
    文章來源於劉磊建築攝影工作室(ID:l2photo),我在盛夏中走過東歐,以至於那些日子曬下的黑,直至深秋還未完全消褪。從東歐回國後不久,我對愛人說,我一定還會再去一次那裡。《未曾遺忘的紀念碑》是由劉磊建築攝影工作室發起的建築攝影項目,致力於用十年的時間通過影像記錄下這些逐漸消逝的紀念碑。2016年底,我們開始做這次紀念碑拍攝的準備。
  •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將被忘卻的紀錄片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10頻道播放了紀錄片《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講述抗美援朝戰史。光是這個片名,就足以讓人振奮。一位筆者很尊敬的長輩看後還興奮地說,片中有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甚至有美軍從散兵坑裡拍攝的中美士兵肉搏的場景。
  • 九一八,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幅幅稚嫩的圖畫傳遞著孩子們的愛國熱情,他們從「九一八」事件介紹中去感受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帶領同學們朗誦詩歌,重溫那苦難深重的歲月,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校園;我和孩子一起含淚聆聽《松花江上》,走進國土淪陷的東北老鄉的內心;我們看視頻,高唱國歌……或許孩子們還不太能體會這段歷史,或許孩子們因為缺乏身臨其境的感受,而對這段歲月感受不那麼深刻,但是我相信,他們會記住這些文字,記住這些畫面,記憶住這段歌詞
  • 【八一專題】「我未曾退伍」——那些「當兵的人」
    【八一專題】「我未曾退伍」——那些「當兵的人」 2019-08-0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狄更生《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如果記住就是忘卻我將不再回憶,如果忘卻就是記住我多麼接近於忘卻。如果相思,是娛樂,而哀悼,是喜悅,那些手指何等歡快,今天,採擷到了這些。
  • 《記憶深處》南京上演:用無聲的舞蹈,回望和銘記「南京記憶」_新華...
    這是《記憶深處》第二次亮相國家公祭日,作為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的原創舞劇,由江蘇省演藝集團等出品的《記憶深處》不以「美」為前提,而是以「真」為前提,全劇從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探尋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角度切入,並以此為線索貫穿始終
  • 「經顱磁刺激」可復活記憶? 學者:和真實記憶有差別
    那些在短時間內存貯及喚醒重要信息的「工作記憶」,被利用完後真的就這樣被拋諸腦後了嗎?不久前有研究者發現,用「經顱磁刺激」的方式,或許能夠喚回一些早已忘卻的「工作記憶」。  這些年來,科學家們從未放棄過對記憶的研究,他們發現每當人們回憶一件事時,大腦都會通過整合多種信息對記憶重新加工,有可能是你當下的情緒、活動、身處的環境、吃的食物等等。我們在生活中常用的幹預方式,就是利用一些人為的「小伎倆」,讓我們更容易去記住或者忘卻一切事情。然而這不過是停留在表層的「幹預」,對於科學嚴謹的研究人員而言,真正的記憶幹預是利用科學方式,去找回被遺忘的記憶。
  • 「不可忘卻的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
    龍虎網訊 (記者 吳威 單俊哲 攝影 馬義超)「在人類戰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裡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今天(12月5日)上午,在廣州路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前,充滿深情的朗誦聲響起,「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四季)第二場活動在這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