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Then I remember not.
And if forgetting, recollecting,
How near I had forgot.
And if to miss, were merry,
And to mourn, were gay,
How very blithe the fingers
That gathered this, Today!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我將不再回憶,
如果忘卻就是記住
我多麼接近於忘卻。
如果相思,是娛樂,
而哀悼,是喜悅,
那些手指何等歡快,今天,
採擷到了這些。
江 楓 譯
狄金森的詩採用一般教會讚美詩的格律:每節四句,第一、三句八音節,第二、四句六音節,音步是最簡單的「輕、重」,第二、四句押韻。詩的篇幅短小,多數只有兩至五節,經常破格,常押所謂「半韻」(half rhyme);放棄傳統的標點,多用破折號,名詞多用大寫(但這個習慣在當時很平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時甚至連動詞也省掉;句法多倒裝,有學者指這是受拉丁文詞序的影響。 狄金森的詩富於睿智,新奇的比喻隨手拋擲,順心驅使各個領域的詞彙(家常或文學的,科學或宗教的),舊字新用,自鑄偉詞。喜歡在詩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時是新娘,有時是小男孩,尤其喜歡用已死者的身分說話。狄金森描寫大自然的詩篇在美國家喻戶曉,常被選入童蒙課本。痛苦與狂喜,死亡與永生,都是狄金森詩歌的重要主題。 狄金森詩作的音樂性和圖象性,成了批評家關注的題目。其詩用的破折號,時長時短,有時向上翹,有時向下彎,有批評家指這些是音樂記號,代表吟詠或歌唱那首詩時的高低抑揚;其詩的詩行往往不是一寫到尾,有時一句詩行會分開兩、三行寫(即是說每行只有兩三個字),有學者認為這是刻意的安排,跟詩意大有關係(另外,狄金森有時會在寄給朋友的詩裡會附上「插圖」)。因此,有人主張要研究狄金森的詩,必須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為文本,才不致扭曲詩意。相關閱讀:
狄更生詩13首
狄更生詩7首
狄更生詩選 江
狄更生詩選 蒲
狄更生詩選 吳
託馬斯•哈代《對鏡》
瑪麗·奧利弗《黑水塘》
紀伯倫《我曾有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曼德爾施塔姆《馬蹄鐵的發現者》
曼德爾施塔姆《乾草堆》
曼德爾施塔姆《列寧格勒》
卡明斯《我喜歡我的身體》
卡波維茲《沉默的一課》
威廉•斯塔福德《秋風》
阿米亥《人的一生》
阿列克山德裡《愛》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布羅茨基《黑馬》
茨維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