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丨「碰瓷」可能觸犯詐騙、敲詐勒索等罪名!如何區分?

2020-10-16 二三裡資訊貴陽

昨天(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說到「碰瓷」,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根據《指導意見》,同樣都是「碰瓷」,卻可能涉嫌不同的罪名。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實踐中,通過「碰瓷」實施犯罪的方式多樣、手法繁多。

那麼什麼行為屬於「碰瓷」呢?

《指導意見》首次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昨天的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了這樣三起「碰瓷」案件。

輕微「追尾」 前車車主索賠6萬

從監控畫面可以看到,一輛紅色小轎車正以很慢的速度通過路口,後車想要超越時,紅色小轎車突然剎車,於是發生追尾,紅車司機向後車索要6萬元賠償。警方調查發現,紅車早就等在事發路段,伺機製造事故。目前,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已被警方刑拘。

高速路上彈射異物 製造「碰擦」

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畫面顯示,在瀋海高速上,一輛白色轎車跟隨崔先生的車一段路後,後排降下車窗使用彈弓向崔先生的車彈射橄欖,發出聲響,崔先生誤以為發生碰擦。就在崔先生下車查看之際,白車司機趁崔先生不注意,在崔先生的車輛上用工具摩擦出一些痕跡。經過偵查,警方在江蘇、湖南等地成功抓獲8名犯罪嫌疑人,8人分屬兩個詐騙團夥,總共作案130餘起。

連人帶椅「摔倒」 原來是「碰瓷秀」

在廣西柳州,一名推著輪椅的男子沿著斑馬線走到馬路中間,當一輛黑色小車經過時,男子把輪椅往前一推,之後連人帶椅「摔倒」在地。調查發現,這名男子已經在柳州多次上演「碰瓷秀」,均以私了解決。最後,「碰瓷」男子被警方處以15日行政拘留的處罰。

從「碰瓷」的定義和案例不難看出,「碰瓷」觸犯的罪名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詐騙類

為達到非法索取財物的目的,行為人往往會「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因此,「騙」可以說是「碰瓷」的一層「外衣」。詐騙類可以細分為詐騙罪保險詐騙罪虛假訴訟罪

以詐騙罪為例,要構成這一類罪名,不僅要求行為人有欺騙的行為,還要求對方產生或維持認識錯誤,並基於認識錯誤處分財物,進而蒙受財物的損失。通俗地來說,只有受害人「上當了」,才可能構成詐騙罪。

【案件連結】孫應芝詐騙案

2019年6月至7月,被告人孫應芝、宋某、遊某事先預謀以三輪車為「碰瓷」對象騙取他人錢財,被告人宋某將手指敲成骨折應對醫院檢查,被告人孫應芝駕車接應,被告人宋某騎自行車靠上三輪車後倒地詐傷並要求就醫,被告人遊某或孫應芝隨後以親友身份出現,以被告人宋某手指骨折為由向被害人索要治療費。其中,被告人孫應芝參與4起,騙得錢款共計15500元。

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孫應芝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責令被告人孫應芝與同案犯共同退賠各被害人損失共計15500元。

二、敲詐勒索類

《指導意見》細分了4類「碰瓷」中的敲詐勒索行為,如實施撕扯、推搡等輕微暴力,揭露其違法違規行為、隱私、揚言侵害相要挾等。如果說詐騙罪關鍵在於被害人「上當」,那麼敲詐勒索罪的關鍵則在於被害人的恐懼。這種「恐懼」可能是源於人身安全的威脅,也可能源於名譽受損的威脅等等。

【案件連結】周德維、楊林坤敲詐勒索案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喻某某的組織、策劃、指揮下,糾集了龍某某、遊某某、蘇某某、「黃河」及被告人周德維、楊林坤、陳某平、王某1、王某2等九人,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多次敲詐勒索他人財物。該犯罪集團在夜市蹲守以尋找作案目標,發現有人飲酒後開車,隨即由集團成員駕車「碰瓷」駕人員駕駛的車輛,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利用酒駕人員不願報警、不敢報警、逃避交警處罰的心理,通過恐嚇、威脅、聚眾造勢等手段對被害人進行施壓,以索要修車費為由勒索被害人財物。

經查明,周德維參與作案二樁涉案金額為31,800元,楊林坤參與作案三樁涉案金額為38,800元。法院判決:被告人楊林坤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被告人周德維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近年來,「碰瓷」的手法更加複雜多樣,涉及的罪名更加廣泛,可能觸犯搶劫、盜竊、搶奪、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指導意見》對「碰瓷」行為進行細分和歸類,有利於公眾增強防範意識。

你遇到過「碰瓷」行為嗎?

評論區來擺一擺吧~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明確界定碰瓷 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依法嚴懲
    《指導意見》明確,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介紹,《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
  • 專治「碰瓷」!兩高一部出手了!「碰瓷」認定+罪名+量刑的指導意見(全文)
    主要包括:一是規定了對「碰瓷」違法犯罪活動的定性處理。《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包括在實施「碰瓷」行為時,實施的搶劫、搶奪、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為的定性處罰。
  • 專治「碰瓷」!兩高一部出手了!「碰瓷」認定+罪名+量刑的指導意見(全文)​
    《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注意區分「碰瓷」違法犯罪同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的界限,既防止出現「降格處理」,也要防止打擊面過大等問題。
  • 【關注】專治「碰瓷」!兩高一部出手了!「碰瓷」認定+罪名+量刑的指導意見(全文)​
    《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注意區分「碰瓷」違法犯罪同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的界限,既防止出現「降格處理」,也要防止打擊面過大等問題。
  • 還敢碰瓷?或以敲詐勒索罪定罪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專家表示,近年來碰瓷案件頻發,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
  • 中國發布丨公安部:嚴懲"碰瓷"違法犯罪 公眾遇到要及時報警
    《指導意見》明確,「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是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指引。《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梳理,分類予以明確。
  • 中國發布丨公安部:嚴懲「碰瓷」違法犯罪 公眾遇到要及時報警
    《指導意見》明確,「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是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指引。《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梳理,分類予以明確。
  • 「碰瓷」可能碰出15種罪名 最嚴重的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今後敢「碰瓷」,區分情況追究刑責最嚴重的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根據指導意見,「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指導意見》對「碰瓷」行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進行了法律定性。
  • 世間再無碰瓷!三部門聯合發文,堅決辦理違法碰瓷
    2020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對於碰瓷行為的懲治法律適用若干問題,彰顯了遏制碰瓷行為的決心,此文一出,那些以碰瓷為生的人,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為了避免枯燥的條文轟炸,法律微言用鮮活的例子和幽默的語言,帶你看看三部門印發的《指導意見》,是如何把碰瓷逼上絕境的。
  • 刑法沒有「碰瓷罪」如何懲罰碰瓷的人?
    「碰瓷」在法律上的意思,是指通過故意製造或編造自己被害的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碰瓷行為,輕則違法被拘留,重則犯罪要判刑!刑法上雖然沒有「碰瓷罪」,但碰瓷可能觸犯其他犯罪。軟的靠詐騙,通過製造假象,採取欺騙、蒙蔽的手段誘使人上當,從而索取財物,可能會觸犯詐騙罪。
  • 新法解讀:十六個罪名伺候,「碰瓷」碰到鐵了
    意見規定,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罪名四:敲詐勒索罪實施「碰瓷」,具有下列行為之一,敲詐勒索他人財物,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1.實施撕扯、推搡等輕微暴力或者圍困、阻攔、跟蹤、貼靠、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扣留財物等軟暴力行為的
  • 中央政法委解讀防治「碰瓷」司法文件:扶正傾倒的人心
    同是百姓口中的「碰瓷」,可能是假摔賴上路人,也可能是就診後謊稱不適訛詐醫院,還可能是以開車壓死了寵物為由誣陷駕駛人。因為對「碰瓷」概念的認識不一,案情與法律性質的差異,群眾眼中的「類案」最終可能會「不同判」。這種心理落差,很容易讓輿論產生「辦錯案」的錯誤觀感。
  • 「兩高一部」聯手整治「碰瓷」,3人以上實施可認定為犯罪集團
    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設局」來誣告勒索。「碰瓷」可能觸犯詐騙、保險詐騙、虛假訴訟、敲詐勒索、搶劫、盜竊、搶奪、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 「兩高一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經調研後,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定義,即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就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二是揭露了「碰瓷」犯罪的主要手段方法。實踐中,通過「碰瓷」實施犯罪的方式多樣、手法繁多。
  • 「兩高一部」明確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 分工配合依法嚴懲「碰瓷」犯罪
    ●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不同手法的「碰瓷」可能觸犯詐騙罪、敲詐勒索罪、保險詐騙罪、搶劫罪、盜竊罪等不同罪名● 《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為加大對「碰瓷」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追究違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責任,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良好社會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
  • 對於「碰瓷」,國家出手了!
    《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注意區分「碰瓷」違法犯罪同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的界限,既防止出現「降格處理」,也要防止打擊面過大等問題。
  • 【頭條】「碰瓷」上熱搜 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要作為打擊重點嚴懲
    首次對「碰瓷」作出界定《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即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同時,《指導意見》列舉了「碰瓷」犯罪的慣用手法,向社會揭露了「碰瓷」犯罪的本質。
  • 何為「碰瓷」?「碰瓷」有明確界定了!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據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據悉,此次《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進行準確界定,「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 「碰瓷」有治了!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注意區分「碰瓷」違法犯罪同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的界限,既防止出現「降格處理」,也要防止打擊面過大等問題。
  • 東方快評丨明確界定「碰瓷」讓老百姓不再脆弱
    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碰瓷」是一個概念外延很廣的、多種行為模式的集合,以往的司法實踐中對某個具體的「碰瓷」行為應當如何定罪,往往都有不同的觀點,同案不同判往往令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