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競行業的商業化興起,以及越來越被官方所承認,通過媒體,電競選手們的故事被傳向四面八方。年輕、有名、多金,對於很多青少年來說,職業電競充滿誘惑力。目前國內電競人才缺口大致在26萬,因此大批電競培訓班應運而生,吸引大量愛好者逐夢電競圈。除了電競戰隊和遊戲官方舉辦的青訓營之外,開銷不菲的、由第三方機構組織的訓練營逐漸增多。電競青訓紅火背後,真的對孩子走上職業道路有所幫助嗎?
市場魚龍混雜 電子競技沒那麼簡單
若想成為職業電競選手,要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高強度的訓練。目前,中國的電競青訓可以簡單分為三類,戰隊組織的青訓、遊戲官方組織的青訓以及第三方組織的青訓。對於懷揣著職業選手夢想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更容易接觸的是社會上第三方組織的青訓營。
「半年培訓費3萬元,其中包括2.4萬元學費,以及每個月1000元的住宿費。」這是某三線城市一家電競選手培訓營的培訓價格,有業內人士表示,「正規的訓練營,會按照俱樂部的訓練方式,來定一些針對性的課程,有資源的培訓公司會跟俱樂部籤約,如果學員達到規定標準,會推薦到俱樂部試訓。」
不過,但圓夢並不容易。第三方短期培訓的選手不太可能和戰隊直接籤約,最終還是要通過官方的青訓營選拔。培訓機構所輸送的電競選手,以及不少學院所培養的電競經理、數據分析師等人才,在行業裡找到合適的位置並不容易。電競行業是個內推行業,看重從業者在行業的經驗和資源,大部分職位都是職業選手退役後轉型擔任,很少有學院派空降而來。雖然市場上的電競教育有很多,但還是一個比較魚龍混雜的狀態,很多電競教育機構沒有電競教學的能力,孰好孰壞難以分辨,逐夢電競的少年一定要擦亮眼睛。
摸著石頭過河 院校電競專業
如果覺得第三方電競培訓機構不靠譜,還可以選擇專業院校去學習深造。據人社部今年發布的電競行業分析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電子競技產業鏈相關崗位種類已超過100個。這很容易理解,拿EDG俱樂部為例,除了選手之外還有運營部門,包括品牌、市場、內容製作、隊醫、心理輔導師以及基礎的財務、人事等。目前,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等在傳統專業上都加設了電競方向。但是目前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在招生人數上有一定的限制。
雖說院校比機構有更大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及正規性,但由於,電競行業的發展也是最近幾年的時間,因此很多院校沒有在此形成統一的教學理論,許多院校沒有統一的教材和專業知識理論。四川傳媒學院電競專業的一位老師表示:「現在為我們授課的老師,更多的是由電競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以及遊戲公司老闆組成,上課也是以經驗分享為主。」
在這種情形下,校企合作成為當下院校發展電競專業的最好選擇,四川傳媒學院在2018年7月已和完美世界教育達成合作,共同打造「國際遊戲與電競學院」以及「遊戲與電競孵化中心」,切入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讓各大院校和遊戲巨頭合作,才有可能讓年輕人真正能有機會進入電競行業。
(本文由「一號電競」整理髮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