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內一幅對聯,竟寫盡了人生!

2021-02-22 世界名著聽書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歲月如流水,人生非常短暫,不患得患失,不憂心忡忡,每天樂樂陶陶,該有多好。遇到失意,疾首蹙額,心膽俱碎,多麼難受。

人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顆坦然的心看世事紛紜,不求萬事皆如意,一半稱心足矣。

知足常樂的人,看花草樹木都很美,走過路過,全都是風景。

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盡人意,唯求無愧於心。

海邊,有個年輕人,撿了一條遺棄的漏船,補了又補,可以出海打魚了。

每天唱著歌出海,即使空網而歸,下了船,躺在沙灘上,曬著太陽,唱著歌,非常快樂。

有個魚販,住在岸邊的別墅,每天早出晚歸,回到家後,總是忙著算今天賺了多少、失了多少,整天愁眉苦臉。每天看著大海和天氣,擔心魚價的漲跌,根本沒有一時一刻的快樂。

魚販的老婆,聽見年輕漁夫的歌聲,羨慕年輕人,怎麼這麼開心。

魚販看見漁夫每天早上出去打魚,唱著歌回家,自己卻每天擔憂,一點也不開心。

魚販非常困惑,心想,我擁有這麼多魚,可這麼不快樂;他一條魚都沒撈著,怎麼這麼快樂。

魚販覺得要好好找出原因,找個方法讓漁夫也不要太高興。

魚販對老婆說,我有辦法試試他,是不是老天真的厚待他。

趁漁夫在岸上唱歌,魚販偷偷在漁夫的小船上,放了一大塊金子。

太陽落山,漁夫回到小船上,一眼看見這塊金子,喜出望外,這是老天給的禮物嗎?

漁夫手裡掂著這塊金子。這塊金子,可以換掉這條補了又補的漏船,換一條大船,這樣他每天都可以打上一船魚,然後再買更大的船,僱幾個漁夫,為他去打魚。

船,越換越大,整個大海的魚,都可以屬於他了。他在岸上做最大的魚販,把魚價壟斷了,他就可以是岸上最富有的人了。

漁夫想了整整一夜,那一晚他忘了唱歌。魚販在外面一直觀察,他明白了讓漁夫不再唱歌的原因是什麼。

從那夜起,漁夫就有了煩惱心,再也聽不見他唱歌了。他賣了漏船,用那塊金子,負上高利貸,買了一條大船。扛了一大筆債務,每天活在壓力下,他再也快樂不起來了。

魚販的老婆再也沒聽見漁夫的歌聲。她從窗口看見漁夫下了船,面有憂色,心事重重。

她問老公:「你是怎麼做到的,讓他也像我們一樣,不知快樂為何物。」

魚販說:「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引發了他的貪慾。貧多一點,就是貪,他就再也沒有了快樂。」

很多年以後,漁夫也成了魚販,住在岸邊的別墅,忙著算錢,整天愁眉苦臉。他每天看著大海和天氣,擔憂魚價的漲跌。他有太多的憂。內心沒有一時一刻的安靜,沒有一時一刻的快樂。

一場龍捲風讓幾條漁船觸礁,損失慘重。漁夫心情糟透了,一臉焦灼,到沙灘上踱步,碰到一個流浪漢在沙灘上唱著歌。

他想起了自己無憂的日子,問流浪漢:「你一無所有,怎麼這麼快樂呢?」

流浪漢說:「怎麼會一無所有呢,我有沙灘,有陽光,有健康,衣食無憂。」

漁夫略有所悟,這個世上,只有知足,才能快樂。知足常樂,不是說說,而是每時每刻,內心真的知足。

他看著快樂的流浪漢,本來他也是這樣知足常樂的人。他再也回不到從前,再也回不到他的本真。從那一塊金子開始,他不再知足。

那一塊金子,奪走了他的快樂。

而那塊金子,又是什麼呢,讓人這樣輕易而又徹徹底底,丟失了本真,丟失了快樂,丟失了內心的寧靜。

從那以後,他在每條船上,都刻上「知足」二字。他知道,對抗壓力,唯一的藥,就是「知足」。

欲望,是永遠也不能滿足的。永遠不知足,是一種流行病。我們仔細一看,身邊沒有知足的人,包括我們自己。

我們來到世上,每天忙忙碌碌,無非為了內心快樂。而我們沉迷於外相,一生都在向外找尋快樂。我們不停地抱怨,壓力山大。這些壓力,細細想來,不是別人給的,恰恰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生就這麼過了,沒有幾個快樂的日子。

或許,每天醒來,讓自己「知足」三分鐘,真心地對自己說,「我們擁有的已經足夠了。

知足,才能無憂。無憂,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在,才能發自內心的快樂。

所以說,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人生在世,真的不用太強求,快樂永遠屬於知足者。

古人云,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相關焦點

  • 靈隱寺內一幅對聯,點醒不少世人,說盡人生大智慧,讀到有福!
    靈隱寺內一幅對聯,點醒不少世人,說盡人生大智慧,讀到有福!到杭州旅遊,一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寺,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提到靈隱寺,大家可能會記得那個遊本昌老師演的電視劇《濟公》,裡面的濟公出家的寺廟就是靈隱寺。
  • 靈隱寺內的一幅對聯,寫盡了人的一生!
    答案:只需點擊圖片上邊的【MBA商界智庫】關注即可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歲月如流水,人生非常短暫,不患得患失,不憂心忡忡,每天樂樂陶陶,該有多好。遇到失意,疾首蹙額,心膽俱碎,多麼難受。
  • 靈隱寺中的兩句對聯,道出了人生的真諦,讓人們幡然醒悟
    南宋詩人辛棄疾大手一揮,寫下"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一語驚人,在中國大地流行幾千年,成為印證人生無奈的最好詮釋。眾多的寺廟中,就有這麼出眾的一座,它就是靈隱寺,位於中國最美麗的水上城市杭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水網交集的土地上,靈隱寺顯得尤為突出,而靈隱寺中的兩句對聯,道出了人生的真諦,讓人們幡然醒悟。那麼靈隱寺究竟有著怎麼樣的歷史,這兩句對聯又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來簡單說說。
  • 靈隱寺內的一副對聯,短短14個字,卻寫盡了人的一生,你怎麼看?
    看過新版濟公的網友們應該都記得,在電視劇裡濟公和胖瘦兩個和尚是住在一個叫靈隱寺的寺廟裡;寺廟有佛祖的法力保護,所以妖怪都不敢輕易前來。但這都是影片虛構出來的,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這麼有靈力的寺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靈隱寺這個寺廟卻是真實存在的,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個靈隱寺。寺廟坐落於美麗的城市杭州。
  • 靈隱寺中的一副對聯,僅有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點醒多少世人
    比如範仲淹就寫過《嶽陽樓記》,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千古傳唱;比如崔顥寫《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上過學的人都背過。靈隱寺是國內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勝。靈隱寺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算起來至今已1694年了。北宋時期的靈隱寺就成了天下禪宗聖地,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無數名士遊訪。
  • 靈隱寺有一副對聯,懸掛了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幫他們走出困境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作為中國人幾乎在那裡都能夠看見對聯的存在,比如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家的門上要貼對聯,老壽星過生日的時候門上也要貼祝壽的對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喝酒聊天的時候也愛寫對聯。總之對聯幾乎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流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杭州靈隱寺內一副對聯,短短14個字,幫助無數人擺脫迷茫走出低谷
    不過在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對聯,短短十四個字,若能讀進心裡,便能使人坦然自若,笑對人生。一、杭州靈隱寺杭州靈隱寺稱得上是江南名剎,它位於飛來峰下、天竺山麓。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也就是公元326年。靈隱寺命運多舛,時毀時復,但延續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 靈隱寺一對聯14字,懸掛1700年,道盡了一生
    所以他不僅出錢對這座寺廟進行一次擴修,而且還為這座寺廟改了一個名字,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起的靈隱寺。後來靈隱寺被一些有錢的香客,不斷地捐錢或自修,規模越來越大,香火也不斷旺盛起來。不得不說,寺廟起名的傳說還真的特別有意思。人們慕名而來到靈隱寺,除了它的香火非常旺盛,靈驗之外,還能感受到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的文化底蘊。
  • 人生,有喜有憂,真正的聰明人,會搞懂靈隱寺這副對聯,得幸福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一應俱全,別遇到一點委屈就擺出露門牙大哭的光景,這個世界不會慣著你,因為人生沒有十全十美。」人生本來就不完美的道理,不知道看到過多少次,你不必去事事苛求圓滿,因為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完美是有遺憾的。
  • 一副對聯,便寫盡了人生
    近日讀到一副對聯,功力深厚,堪稱2021年「神聯」: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不得不說,這副對聯很有深度。一筆寫過去,一筆寫將來。一筆寫順境,一筆寫逆境。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路,也沒有滿布荊棘的人生路,有逆境就會有順境。只有咬牙堅持了,才能知道: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一副對聯,便寫盡了人生!
    這副對聯很有深度。「人」 字兩筆:一筆寫得到,一筆寫失去。人生在世,沒有永久的得到,也不會永遠失去。得失總是相伴而行的。你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得失之間,莫要太過計較。一筆寫過去,一筆寫將來。仿佛就是一眨眼,人生已過半。前方是嚮往的將來,回首是昨天的記憶,而今天就在腳下。昨天已回不去,明天依然未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一筆寫快樂,一筆寫憂愁。有快樂就會有憂愁,兩者是相對的。憂愁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寶貴經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不會遺憾在這世上走一遭。
  • 靈隱寺的一副對聯,讓多少人在迷途中幡然醒悟
    更別說是人了,人生短短幾十年,和月亮一比那是滄海一粟,不如意的事情也是充斥在人生裡的各個階段。從早年的學習上浮光掠影,到後來事業上的平淡如水,都會穿梭於沒有目標的迷途當中。原因就是人生上的不完美經常打擊到生活上的信心,而當迷茫的時候,看下這副來自靈隱寺的對聯,就會幡然醒悟對生活充滿信心。
  • 《紅樓夢》:智通寺的一幅對聯,飽含人生哲理
    曹公寫得又好似是一本"社會"小說。《紅樓夢》包羅萬象,又好像是一本"工具書",書中的詩、詞、楹聯摘抄下來,成了一本詩集。在廚師眼裡《紅樓夢》又像是一本菜譜,設計師覺得它是一本園林建築學教科書。總之不同的人看《紅樓》有不同的味道,每讀一遍,都能品出不同的人生。
  • 靈隱寺的這幅千古名聯,驚醒了多少世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雲林禪寺」。
  • 只14個字的對聯,道盡人生之理,難怪有那麼多人會專門去靈隱寺
    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的風雨,有的時候我們面對一些事情或許有的時候想不開,有時候可能因為一些勵志的語句或者是對聯,就讓我們一下子就醒。今天小編與大家講的就是在古寺中有這樣的一副對聯,只14個字的對聯,道盡人生之理,難怪有那麼多人會專門去靈隱寺。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在《聲律啟蒙》中寫:「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因這兩句詞分兩列而題,就按照其形式形成了今天的上下聯。
  • 疲憊不堪,壓抑想哭時,不妨讀一讀靈隱寺這副對聯,內含解救之道
    老舍先生說:「人生悠長,苦樂無常。我們執念於太多的得到與失去,被外物所束縛,而不能順從自己的內心。只有從容的人生,才能消解世間喧囂與紛爭;只有淡定的心境,才能面對不盡的挫折與坎坷。」這就如同千年古剎靈隱寺裡懸掛的那一副對聯一樣:上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聯:萬事只求半稱心。上聯說了人生常態,下聯說了面對萬事萬物的心態,兩者相結合便是最高明的智慧之道。
  • 大家經常去祈禱,還有就是拜佛的話,建議你們去一下靈隱寺!
    導語:在嘉興的這個地方的這個靈隱寺裡,就是去掛著這樣的一幅的對聯的,上面的是其實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的,在人的這個一生中呀,是沒有哪些的事情是都能夠去順我們的心意的,而且在很多的這些事情中呀,我們只能夠去求得這些來順我們自己的心啦。
  • 境遇不順時,讀讀杭州靈隱寺這副對聯,摒棄煩惱,心境豁然開朗
    在杭州靈隱寺,曾有這樣一副楹聯這樣寫道: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靈隱寺短短幾句話,說出了人生最幸福的活法。是呀,人生總是存在著不完美的,我們要懂得接納,接納自身的不完美更要接納他人的不完美,容納自身過失時更要容納別人的過失,寬慰自己的同時更要懂得寬慰別人。人生的幸福,源自於內心不要總是盯著過去的不完美和不愉快,讓自己的心靈蒙上灰塵。
  • 一幅妙趣橫生、飽含哲理的對聯,品鑑玩味,令人傾刻之間大徹大悟
    分享一幅妙趣橫生且很有深度的對聯。這幅拆字聯既有「字趣」又有「禪趣」,仔細玩味,內涵豐富,哲理深奧,人生百味盡在聯中。先說「字趣」:「若」字一「撇」不撇開,便是「苦」字;「各」字一「捺」稍微收住,便是「名」字。一撇一捺即為「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