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質量也是非常高的。而現在隨著本科生數量的逐年增長,導致本科生畢業後就業壓力增大,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研甚至讀博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所以,有的人就會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研究生的含金量慢慢也會下降,直到和現在的本科生一樣,也會變得「爛大街」?
我國現在有多少研究生呢?在前幾日,我國研究生的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這樣的數據而上了熱搜。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一項數據,從1981年至2014年我國共培養了碩士有426萬人,博士有49萬人。還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9年,我國碩士畢業的學生有300多萬人,博士畢業的有30多萬,所以目前可以粗略的計算出,我國現在有1000多人名碩士和近100多萬名博士。如果還這樣一直發展下去的話,我國的碩士和博士是不是真的也要「爛大街」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什麼學歷才能真正的具有核心競爭力,難道這樣一直發展下去,是意味著我國教育的進步,意味著我國的教育要比別國強很多嗎?
其實不然,研究生現在的數量距離「爛大街」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在2019年的時候,從15歲至64歲的人口數量有9.89億人,所以研究生畢業的數量也僅佔這些人的0.1%,並不是很多。可是為什麼很多學生依然覺得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在下降,甚至很多企業都看不上研究生學歷?其實還是跟現在的高校擴招有很多的關係,近些年研究生開始擴招,導致一些學生讀研的目的並不是很單純,或許僅是為了提升學歷,今後找到一份好工作。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普通大學的研究生,真的還不如一些高校的本科生,所以一些企業根本不願意招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因為雖然學歷是研究生,但是實際能力真的不如名校的本科生。
還有就是研究生雖然擴招,但是研究生導師的質量卻沒有提升,甚至給人感覺什麼人都能當研究生的導師。而且導師的數量不多,但研究生的數量變多,因此導師帶學生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所以就會發生導師根本教不過來學生,整體學生的培養質量降低。所以,我們現在一直追求研究生學歷的數量,卻從沒有注重研究生的質量,這樣即使我國的研究生數量再多,依然不如其他國家的科研發展。所以,想要讓研究生的含金量上升,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把研究生的質量提升上去。
大家覺得現在研究生「爛大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