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多少珍饈佳餚,你懷念的還是媽媽做的家常菜

2020-12-25 鄭州阿雜菜

十歲的快樂是清蒸,吃的是新鮮;

二十歲的快樂是小炒,吃的是生猛;

三十歲的快樂就已經是紅燒,吃的是回味。

至於以後,便是一道五味雜陳、歷久彌香的佛跳牆。

將時間煮成味道。

媽媽的記憶,是存儲在大腦中關於味道的區域裡的,所以一聞到那些味道,就會想起媽媽,一想起媽媽,也會很快想起媽媽的味道。

我們與媽媽的心是永遠連在一起的,就像風箏,我們在這頭,媽媽在那頭,不管我們飄蕩得有多遠,只要我們的心一揪,媽媽就能馬上感覺得到。如今媽媽漸漸遠離了我們,手邊的風箏只剩下了媽媽的味道。

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們採訪了3位路人,一起回憶一下兒時媽媽的味道。

路人甲

雖然是河南農村娃兒,一日三餐的主食卻離不開米飯。小時候吃的,都是河南本土的大米。

小時候的米,聞起來特別有米香。那時候淘米,先是把米中夾雜的小沙粒撿出來、小穀殼淘洗出來,

通常淘米水都是很濃鬱的米湯,柴火灶,大鐵鍋,煮出來的米飯滿屋飄香,有時候即使啥菜也沒有,

拌點豬油也覺得特別好吃!

讓人難忘的就是鍋底那薄薄的一層鍋巴,吃起來又香又脆,可以成為飯後零食,嘎吱嘎吱特有嚼頭!

每到夏季,媽媽都會變著花樣做各種米粥。比較常見的就是紅薯粥、南瓜粥、紅豆粥、綠豆粥、青菜粥等,

稍複雜點的就是用甜酒麴發酵做成的米酒,冰冰爽爽甜甜,是夏季最解渴最喜愛的美味。

大米作為主食不僅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其它輔料也功不可沒。兒時對大米的記憶,還有特別多的美味,把米磨成粉和紅薯、土豆等做成的各種零食;和茼蒿做成的各類蒸菜,還有經過發酵做成的辣椒粉等等,都成為了最具特色的美食。兒時的美味,都定格在腦海裡,成為永不磨滅的美好回憶。

路人乙

小時候,放了學就拼命往家裡跑,進門就撲面而來的飯菜的味道;那是吃了二三十年無論如何都不覺得厭倦的愛的味道,那是什麼味道都不能輕易取代的。

如今,我們吃遍了這個城市的大小館子,也嘗盡了各種酸甜苦辣。於是我們就開始思念媽媽的味道,那種媽媽的手擀麵,一鍋春水幾顆青菜葉便是一道美味可口令人回味悠長的媽媽味道!

媽媽做麵條時,一瓢麵粉倒在一個瓷盆裡,加上一點鹽,放些水,調好,媽媽的雙手裡面盆裡反覆地揉啊活啊,把一盆面揉活得光滑、柔亮、韌,直至一點丁兒也不粘在手上,那顏色,像罩在蠟燭上的白瓷,生動、柔和,散發著生活香甜和美的光澤。揉好的面放在面盆裡蓋上一塊溼手帕醒上半個小時,醒好的面更勁道更有韌性,媽媽拿出醒好的巴掌大的麵團放在面板中央開始擀麵,擀麵杖不停地在麵團上滾動,讓面始終保持一個圓形,擀麵杖隨著媽媽雙手的節奏,前進後退,後退前進,漸漸地,麵團變成一張圓圓的薄薄的大大的面片兒,媽媽一直把面片擀成像紙一樣薄,才將它一正一反的摺疊起來。像風琴象摺扇又象是層層梯田,然後,媽媽拿起菜刀開始切麵條,媽媽的刀法是無人能比的吧,她切得又快,又細,又均勻、又好看。不一會兒,細細的長長的麵條就出來了。

媽媽在柴鍋裡添上水,爸爸幫忙添柴燒開,水開了,媽媽有時先打上幾個荷包蛋,再下麵條,有時先把麵條放進鍋裡煮開再加青菜葉,抑或做成熗鍋湯麵。

熗鍋湯麵,是我們最喜歡的一種做法,媽媽把放了醬油和麵粉醃了一會的瘦肉和洗淨瀝乾的黃豆芽,放在爆香蔥段的油鍋裡炒至金黃盛出,然後在倒入鮮湯煮沸,加入白裡透黃的手擀麵條,在水裡上下翻滾幾下,熗炒的瘦肉豆芽和麵條在濃鬱的醇香的麵湯裡歡快地舞蹈著,跳躍著,一鍋香濃可口的媽媽手擀麵就出來了,吃起來又滑溜,又筋道,非常可口。

現在我們經常在外面吃買來的手擀麵,無論吃多少次,那味道都比不上媽媽的味道,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會象媽媽一樣為我們做手擀麵了。

路人丙

30年前看到大夥買肉只想要肥的不願要瘦的,抱怨豬板油都開後門了。屠夫無奈只能瘦肥搭配,並且抱怨說,這豬肝不毎稱搭一點,這肉怎麼買!你聽老百姓振振有詞的說道,菜不養人筍和蕨,肉不養人肝和血。

30年後人們談肥色變,唯脂是恐,買肉專挑瘦肉和排骨,大家嫌棄的豬肝等也成了香餑餑。這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事難料。

現在,儘管我成了"三高"(血壓、血脂、血糖)人士,對紅燒肉、豬油炒萊仍然情有獨鍾,實在打熬不住了也要來個淺嘗輒止,過過嘴巴癮。追根溯源,我的這一「惡習」源於兒時對豬油的欠缺和嚮往。

我們小時候,滿臉菜色的國民嚮往肥頭大耳的形象,追求滿嘴流油的日子。我的老家是個出產棉花和油菜的地方,一般人家用棉花籽油炒乾菜,用油菜籽油炒青菜,人們把葷油(豬油等動物油脂)奉為上品,平時少量用於湯菜,過年過節來人來客才多用一點。

娃兒們過生日那天,我們那裡的通行做法是,家境稍好一點的,碗底可能臥個雞蛋,大多數特別是姊妹兄弟多的家庭,都是碗底放一砣熟豬油,做娘的會暗示過生日的娃兒把飯拌一拌。我享受的就是後面那個待遇。

碗底的豬油在熱米飯的包裹下已經溶化,濃鬱的葷油氣味穿過飯粒直奔鼻孔,用筷子稍稍一拌,裹了一層葷油的米飯閃著光亮直奔眼帘,在我的心裡,那一碗米飯就如珍珠可貴,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佳餚。我用筷子把豬油米飯挑起來放入口中細嚼,香軟油膩,半天捨不得咽下。吃完這碗飯還得再裝一點,為的是碗底那一點豬油餘味道不浪費,這樣的待遇一年才一回呀。

十多年後我離家去西安讀書,母親在我的行李中放了一瓶熟豬油,並一再叮囑說,想吃時,挑一砣放在熱飯裡面。

知我者,母親也,我熱淚流了出來。

其實,每個人對媽媽的味道記憶都藏在一道菜裡,不僅是兒時的記憶,更是現在生活的羈絆。這每一道菜中都少不了油鹽醬醋茶,就像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一樣。而這些米麵油食材的本真,就像我們記憶裡孩提時代的生活一樣樸實無華,卻有無法磨滅。所以,河南袁家村嚴格把控食材安全,所有的原材料可追溯,所有的小吃現做現賣,保證食品最本真的味道,運營十年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好食材、好手藝、好味道」的理念。

美食,是人最深的鄉愁。一個人長大後,總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憶裡。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珍饈佳餚,你最懷念的,還是媽媽做的家常菜。因為,時光將味道烙在了我們的味蕾上,隨生而生,永不磨滅。

相關焦點

  • 第三百二十四期 吃過多少珍饈佳餚 最懷念的還是兒時的味道
    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妹,全家八口人,日子過得挺清苦。父母沒日沒夜地幹活,可到了年底,名字還是在生產隊「超支戶」欄裡。雖然母親大字不識一個,但我們兄弟姐妹一到上學年齡,她就把我們送到學校。母親說,家裡再窮,也要供你們上學。
  • 《dnf》珍饈佳餚佛跳牆食盒獎勵是什麼 珍饈佳餚佛跳牆食盒獎勵分享
    導 讀 dnf珍饈佳餚佛跳牆禮盒裡面有什麼東西呢?
  • 《dnf》珍饈佳餚佛跳牆禮盒怎麼樣 珍饈佳餚佛跳牆禮盒獎勵詳情分享
    導 讀 dnf中的珍饈佳餚佛跳牆禮盒能夠開出一些什麼呢?
  • 仙劍奇俠傳6珍饈佳餚任務怎麼做 洛家莊支線任務攻略
    仙劍奇俠傳6珍饈佳餚任務怎麼做 洛家莊支線任務攻略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皮卡時間:2015-07-14 《仙劍奇俠傳6》遊戲中除了主線任務外,嘗試一下支線任務和跳跳樂也是不錯的選擇
  • 《DNF》珍饈佳餚佛跳牆食盒中有什麼 珍饈佳餚佛跳牆食盒道具分享
    導 讀 珍饈佳餚佛跳牆食盒是DNF最新推出的一款禮盒,該禮盒為稀有消耗品無法交易。
  • 金庸筆下的珍饈佳餚,這4道菜可謂經典
    從小到大雖然不曾拜讀過金庸先生的原著,但影視劇看了不少。多少的英雄人物讓我們嚮往江湖,又有多少江湖中的珍饈佳餚讓我們這些吃貨口水直流。金庸先生雖然已經駕鶴西去,但他留給我們的東西會長存於心。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金庸筆下的珍饈佳餚,勾起從前的回憶。
  • 《黃帝內經》千年傳承 珍饈佳餚綿山寒食宴
    寒食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而寒食宴是寒食節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天要吃全部是寒食的一桌寒食宴,綿山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紀念性節日寒食節的原發地,讓我們一同看看綿山的寒食宴。
  • 經典的揚州特色美食,也是家常菜中常備的美味佳餚,你吃過幾個?
    那麼今天就來說說,經典的揚州特色美食,也是家常菜中常備的美味佳餚,你吃過幾個?草爐燒餅:其不同於桶爐燒餅,桶爐燒餅是以炭火燻烤。在製作上有很大不同。揚州草爐燒餅的燃料是木桿草,因為木桿草具有較好的韌性,即使燒成灰,也能保持挺直的膨體狀,既便於燜燒,又容易揚火。
  • 這5道地地道道的家常菜,你吃過3道,說明你是本本分分農村人
    這5道地地道道的家常菜,你吃過3道,說明你是本本分分農村人文/濤哥大廚房親愛的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相遇,非常的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呢,我們再來說幾道農村裡非常好吃的家常菜。現在農村的生活雖然在國家的幫助和扶持下,不斷的和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小,但是有一些硬體設施還是沒有城市那麼精彩。但是如果說起吃這一塊農村可不比城市差多少?就給大家帶來農村5道非常好吃的家常菜。這地道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豬肉燉白菜粉條。
  • 飲食文化|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珍饈佳餚你都品嘗過哪些?快來看看吧
    華東居民習慣以大米為主食間或吃麵粉,雜糧甚少,偶而食之,也只是調劑一下口味,他們最擅長烹製的年糕、米糰、糯米做的元宵獨具特色,平時大多不斷葷菜,節假日的食譜更是精約,有葷有素,幹稀調配,小碟小碗,精細雅致,一年四季蔬菜水果供應充足,雞鴨魚肉每月不缺,嗜好海鮮、河鮮與竹筍。
  • 這10道飽含著深情的寧波家常菜,樸素背後全是媽媽的溫暖味道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無論你長多大,走多遠,吃過多少山珍海味,最美味的,不過一碗家常菜,最懷念的,不過是媽媽做的私房菜。而最幸福的,不過是她還在身邊,你依然可以隨時吃到那種帶著幸福味道的飯菜。今天,來說說那些飽含了心意的寧波媽媽菜,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溫暖回憶吧!
  • 媽媽經常給寶寶做這幾樣家常菜,寶寶不用吃鈣片個子一樣高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提到補鈣,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奶或者是鈣片,其實很多人都忽視了平時的家常菜只要搭配的好,一樣可以起到補充鈣元素的作用,並且比牛奶和鈣片還要更容易吸收,並且這些家常菜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寶寶都可以吃呢,今天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媽媽們可以在家給寶寶做哪些補鈣的家常菜吧
  • 讓人難以忘懷的4道家常菜,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怎麼也吃不膩
    要說這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菜是什麼,那必須就是媽媽的拿手家常菜了!美食最重要的是真,真材實料,真正用心,一點馬虎不得,就像媽媽愛我們一樣,尤其是這4道家常菜,真的是讓人難以忘懷,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怎麼也吃不膩~【粉蒸肉】「有人說,一個人對粉蒸肉的熱愛,幾乎可以判定他對生活的全部熱愛,因為粉蒸肉包含了鹹
  • 每天分享一些佳餚,好吃讓人垂涎三尺,保你吃過忘不了
    老陝大燴菜:製作方法是:先將五花豬肉切片,下油鍋大炒成半熟,撈出備用,然後再將油拔過的山藥塊、白豆腐、白菜塊、土豆粉條一起燴於炒肉的鍋內,並配入花椒粉、食鹽、薑絲、蔥段、蒜泥、辣椒等佐料。待菜燴至快熟時,將炒好的豬肉連湯油加入鍋內,全熟後即可食用。說了這麼久,說白了就是同大家探討菜品罷了,分享美味也是非常幸福的,各位「小吃貨們」不打算嘗嘗嗎?
  • 土豆絲在家常菜的名片下,北方人不能說誰家的香,南方人不能懷念
    而在中國南北美食文化的差異,吃土豆的方式也有著質的差異。就酸辣土豆絲而言,南北土豆絲就顏色上能說明問題,南方以白醋烹飪,並且以糖提味;北方則是米醋,並以醬油增鮮,不管是色澤還是口感,都有所不同。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家鄉的味道,北方人並不一定喜歡吃南方的土豆絲,而南方人並不認同北方土豆絲的色彩,這是文化差異的結果,誰也不能說誰家的香。
  • 曬一曬媽媽做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周末多做點,比出去吃飯省錢
    每次出去爬山都會趕在中午時下山,再打車回家來吃午飯,讓他倆在外面吃完了再回來還都不同意,說爬山累了就特別想吃家裡的飯菜,而且胃口大開,不僅要吃肉,還要吃很多菜,說媽媽做的飯菜有家的味道,特別香。所以他們爬山的那天我都是帶著老二蘑菇妹去超市買菜,回家算好時間做飯,等著老公和他的小情人回家吃飯,周末多做點菜,營養又健康,花錢還不多,比出去吃省錢,我這個精打細算的家庭煮婦倒也是樂意的。
  • 同事來家陪我過生日,媳婦做了6道家常菜,個個吃完不想回家!
    昨天過生日,家裡的親戚都趕過來陪我過生日,中午在外面的飯店裡大夥好好的搓了一頓,晚上單位幾個要好的同事也說一塊聚聚,媳婦就說在家裡吃,親自下廚做了6道家常菜,特別的下飯,還煮了滿滿一大鍋的飯,大夥都吃得乾乾淨淨,都說比在外面飯店吃的合胃口,個個吃完不想回家!
  • 簡單易做家常菜,正宗紅燒肉做法,好吃不膩,美味下飯,孩子愛吃
    紅燒肉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也是很多奔波在外的朋友回到家最期盼吃到的大菜之一。猶記得兒時,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但母親總會每個月做那麼一次,香酥綿軟,入口即化,濃濃的醬香肉香,一直在唇邊纏繞,哪怕現在,懷念的時候依然是那麼的美好。
  • 為什麼明星們的家常菜都讓人那麼想吃?
    當媽媽後,微博日常不僅曬兒子,也會時不時分享美食。就算出差去外地,第一件事也會去嘗下當地特色小吃。小吃貨本性暴露無遺,率真的個性也是很吸粉。小編翻了翻她的微博,這些年可沒少曬吃的。小仙女鄧紫棋也是很愛做料理。經常自己下廚,還把做好的飯菜曬到微博。一大桌的佳餚讓粉絲流口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