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中原豫東平原的一個小鄉村裡,讀小學的時候,還是5年義務教育,沒有讀過幼兒園。
很幸運,在我就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村兒裡辦了私立小學,因為學校就在我家隔壁的後面,父母為了讓我能多照顧家,就讓我轉到了私立小學,跟著再讀一遍二年級。
因為是民辦的,學校是校長的家改造的,桌子特別的舊,椅子是老家辦紅白喜事兒那樣的長凳子,講臺是臨時用磚塊兒搭建的,上面放了一個板子。
借用網上圖片,實際上要比這個教室破很多,椅子也沒有靠背
我是私立小學的第一屆學生,從一年級到二年級收了2個班,每個年級一個班,每班大概20個學生左右。在公立學校之前大概是每個班50個小孩子,所以感覺一下子被老師重視了。
第一次見到我的語文老師張老師,他大概30歲左右吧,個子不是很高,瘦瘦的,特別的愛笑的陽光爸爸模樣,也是我們村裡兒的普通農民,我不記得他是什麼學歷,好像當過兵,印象中他最酷的一幕是手扶著門框能翻跟頭。只記得他很喜歡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下課期間一起陪我們跳繩,跳皮筋兒,教我們踢毽子,投沙包,和學生融入到一起。
上課期間也非常幽默風趣,與學生互動,用最簡單的能讓小孩子理解的語言解釋。獎罰分明,讓學生們之間也相互監督。讓我第一次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考試一定要第一名。私立小學校的學生也都是周邊的鄰居,小孩子相處的也非常融洽。老師經常說我不是那種聰明有天分的學生,但是我是比較努力的。有了老師的肯定,學習就更有動力了。
在公立學校讀的二年級,現在唯一記得的就是給老師家田地裡拔草,開學後拿著小鏟子給操場除草,教室裡輪流值日灑水掃地,老師年紀比較年長,教學資深的教師,穿著中山裝規規矩矩,課堂上也是非常的安靜,只有聽老師在講課,偶爾提問問題,都趕緊低下頭,唯恐被老師點到。
在私立學校裡一共待了兩年,張老師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及其生活,冬天星期天不下地幹活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特別喜歡去他家聽他講故事,在他的故事裡學會了很多成語和俗語,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他也教會了我體諒父母的生活不易與無奈,及其讀書對農村孩子的重要性,讓自卑的我漸漸也學會了自信。
也是那兩年讓我知道了好好學習成績真的會提高。老媽雖然不識字,但看到我在燒火做飯的時候都知道學習了,也非常的支持,之前一般只會說,你下地幹活還是做飯,之後加了一項民主選擇,是你下地幹活,做飯,還是學習?
私立學校經營了三年,到我讀四年級的時候,因為公立學校的學生紛紛轉校過來。公立學校招生受到了影響,還是有別的原因都已經不記得了,總之我們被告知要和公立學校合併到一起,而我最喜歡的張老師卻沒有資格去公立學校教學。後來他好像和別的村裡人一樣,去外地打工了。
初中高中後開始住校,周末回去老家,上初中高中後我的成績一直都沒有再進入前10名。初中的時候班裡有80多人,高中之後班裡有120人作業。所遇到的老師們都是成績第一,好像再也沒有遇到像張老師發自內心為學生考慮,考慮學生是否心裡健康。
我很慶幸我在小學的時候遇到了他,即使我在初中高中成績不佳想輟學的時候,都是他在一直鼓勵著我。
都知道河南省升學非常的困難,這種殘酷的競爭其實在我不怎麼懂事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50人同班裡幾乎有一半人輟學,同學初中升高中的時候,一半都沒有了。高中升大學的人同班只有20%都不到了。如果不是張老師的鼓勵,我也是初中就輟學了吧。
雖然我大學也是復讀再考試也不是很理想的學校,但是我有堅持下來,工作後又出來讀研,漫漫求學20載,上下而求索,非常感恩帶我上路的人,讓我想起他的鼓勵,能夠平和與自己對話的人。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說》中講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覺得這個解惑不只是學業學術的解惑,更多的也有心靈的心裡的指導。是他激發你想學習的欲望,發自內心的欣賞與鼓勵,給你給自己給自己打氣的生活勇氣。只有讓學生自己精神開竅了,才能走的更遠。
2020年的教師節,雖然已經聯絡不到我的恩師了,他也早不是教師,但是在我心裡,他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及其最重要的恩師。在此祝他教師節愉快。
也祝願所有在求學路上的學子們都能遇到自己的恩師,為你指引方向,給予你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