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才4歲,學英語是不是太早了?」
「現在才讀幼兒園,開始學英語會不會太早?普通話都說不清,還學英語?!!」
「我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現在學會不會已經晚了?」
關於英語學習的時間,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觀點。家長們總結了一個很形象的詞語——「語言黃金期」。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說,所謂學外語的「黃金年齡段」到底是多少歲?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學外語的黃金年齡必須不晚於6-7歲;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這個下限可以延長最遲17歲。
但有一點是非常肯定的——對孩子而言,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應該是在4-12歲。
在這之前,還有研究認為,4、5歲的孩子連母語都還沒完全掌握,學外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後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在他們4歲左右就開始發展了,可以說,我們差不多有一半的學習能力,都是在5歲之前發展並完善起來的。
你可能會覺得,讓孩子在4、5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會給他們造成負擔,但實際上,越早學外語,學習過程就越接近於母語的學習——輕鬆、自然、有趣——實際上並不會造成過大的負擔。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一個孩子出生,他就開始了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學習。幼童主要是通過看、聽、嗅、觸摸這幾種身體行為來進行「學習」。小孩子喜歡吃手指頭,也是一種「學習過程」,他就是通過「拿嘴咬」這個動作來一點點認識自身和外部世界。
從這裡你就能明顯看出,孩子的學習模式,和長大成人之後的學習模式截然不同,孩子通過自由的玩耍來認識世界、獲取信息,而成人的學習更「正經」,更像我們平時所理解的「學習」。
舉個更直觀的例子吧:
大名鼎鼎的英國莫頓女子學校,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在莫頓女校下屬的預備學校中,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和我們幼兒園裡的孩子一樣,上課就是玩玩遊戲唱唱歌,靠這種方式來強化母語的表達。只不過莫頓預備學校中的孩子同時還學習法語,學習方法沒什麼差別,還是唱歌講故事,很多小孩都能毫無壓力地唱法語兒歌。
這還不算,他們同時還在學中文!可小孩子們學起來一點都不費勁,一樣是通過玩遊戲來一點點接觸並熟悉中文詞彙。這還不算,他們還有西班牙語老師……
算算已經三門外語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同時學三門外語,是不是聽起來很可怕?但實際上孩子們學得很輕鬆,輕鬆得不像是在學習——事實上他們也沒在「學習」,唱歌玩遊戲什麼的,不一直是在玩兒嗎?
在這些孩子眼裡,日常課堂上的一切都是玩兒。反而,當孩子們長大,他們的學習就變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機械流程,他們知道學外語就意味著要背一堆單詞,心理壓力自然就出現了。小孩子不懂這些,不知道「學習」這件事包括反覆背誦、做作業等一系列枯燥的程序,他們的想法還很簡單,這反倒讓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用更輕鬆的心態來面對學習,並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完全可以並且非常應該開始學習外語,只要他們的學習方式得當,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更早打下更好的語言基礎,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外語而得以強化的學習理解能力,對他們今後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大有益處。
學習方式得當,當然意味著我們不能用教十幾歲孩子外語的方法去教更小的孩子,而是像前面莫頓預備學校裡那樣,用更貼近兒童天性的教學法,讓孩子在輕鬆有趣的遊戲及互動中,掌握純正的外語發音和表達,讓學外語和學母語一樣自然不費力。
為此,我們需要重視兒童的感官教育,充分發掘孩子的興趣點,鼓勵孩子主動探索;我們還需要設計更豐富的教學方式,如互動遊戲、手工DIY、學兒歌、看卡通故事等,讓孩子更加充分地進入學習狀態。
這樣的教學法,目前在視拓英語的課中體現得很完備。
專注於為青少兒提供高品質、精細化的英語課程的視拓英語,針對4-18歲的青少兒小朋友提供融合美國「共同核心教學標準」(CCSS)、歐洲語言共同框架(CEFR)、中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大標準的權威課程,課程充分遵循各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規律,設置分齡分級,內容設計由淺入深,互動有趣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多學科的學習內容,鍛鍊孩子的英語思維,掌握語言交流和運用能力,為未來儲備核心競爭力。整體學習過程中,孩子將獲得語言能力、學科知識、思辨能力等21世紀核心素養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