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具有超凡的語言天賦,只是我們這些家長,老師,有沒有去保護,去挖掘,去讓它綻放光彩。
時間久了,孩子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這些本該絢爛的天賦一點一點的被磨滅了。
幼年學英語的優勢大概有以下四個:
壹
心理因素:越小學英語越不易焦慮
學一門外語,尤其是口語,學得好不好,心理因素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不自信,焦慮的情緒狀態下是很難取得明顯進展的。
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越小。
因為年幼的孩子自尊尚未形成,幾乎沒有孩子學說話(母語)時因為怕說錯而不敢開口的。第二語言也是如此,早期學英語,孩子不怯場,不害羞,沒顧慮,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
貳
語言存儲的秘密:布羅卡氏區
孩子大腦中分管語言功能的那塊區域叫布羅卡氏區,早期輸入的語言被認為是母語,存儲在這塊區域。
布羅卡氏區在2-4歲快速發育。但到了12歲以後,多數人的布羅卡氏區就關閉了。這個階段才學的語言不再存儲在布羅卡氏區,而是存在記憶區。因此使用語言時,要兜一圈去調取,就不那麼自如了。
對於大多數長大了以後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來說,更容易產生排斥,抗拒的心理。
孩子會更願意使用自己駕輕就熟的母語。而只為了考試而學的英語,從大腦調用時耗時又費力,缺少樂趣,自然不會太喜歡。
叄
學習語言的有利條件:重複和模仿
幼小的孩子都喜歡重複,愛模仿。這對於語言學習,尤其是口語,是一個極其有利的條件。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不斷地聽,說,讀。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積累可理解性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進行模仿,輸出。剛開始可能是含含糊糊的自言自語,逐漸的可以進行有效的對話。
有些孩子可以模仿原版英語動畫片裡的語音語調, 惟妙惟肖,這是一遍遍絕不厭煩地聽,看,然後一遍遍跟著說的結果。
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反而做不到這種不斷的重複。他們會感到厭煩。兒童的模仿成績是隨年齡逐年下降的。
肆
年齡越小,發聲器官可調節性越大
不同語言的發聲方式不同,比如有些俄語中存在的音,中文裡不存在;西班牙語裡存在的音,英文裡卻沒有;有一些小語種更是擁有獨一無二特別的發聲方式。
孩子出生後,他的發聲器官,如喉,舌,顎,聲帶,鼻腔,口腔等,尚未發育成熟,早期接觸外語,有充分機會運用這些語言,他的發音器官會配合這些語言發音系統細微地調節外形,發出這些語言需要的各種聲音。
可以說年齡越小,這種器官外形調節的彈性越大。如果過了青春期才開始接觸一門外語,那時發聲器官已經基本定型,母語的發聲方式也早已根深蒂固,這時候去練習一些不同於母語的發音就比較困難;或者常常會套用母語的發聲方式,因此帶有一定的口音。
不難看出,在學前階段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在語音聽覺方面和發音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
說了這麼多孩子早期學語言的優勢,那是不是比別人早學英語就能獲得更多成效呢?
實際上真不一定。
掌握第二語言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堅持不懈的過程,態度上不夠重視,行動上時常中斷都會嚴重影響學習的效果。
如果你無法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資源,創造充分的聽說環境,也沒有準備好長期地參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中來,那麼,再多的年齡優勢都是枉然。
優勢的確存在,但能否獲得收效,取決於你能否日復一日的辛勤耕耘以及你耕耘的方式方法。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