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培訓,能力培養尤為重要,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明白,經濟發展靠的是能力,能力靠的是培養,參天大樹也是從小樹苗發展起來的;當然也存在相互攀比的現象,我們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讓孩子從小樹立信心和志向,可以比較,查漏補缺,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小朋友在學習,生活中,孩子還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老師和家長更要幫孩子選擇,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幫孩子做,並不能一直幫,幫助之後更要讓孩子自己學著去思考和判斷。這樣的能力才是難能可貴的。
比如幼少兒英語啟蒙培訓的時候,教孩子正確的學習方式,踏踏實實的去複習;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記憶消退規律,學習之後,什麼時候覆習,複習間隔時間,計劃應該如何制定;如果不能重視孩子學習成果的保持,孩子學過之後,可能記住的不多。樂於學習,寓學於樂,樂有所獲,不過於依附,教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和複習,適應後期的小學,初中英語。
當孩子開始早教的時候,或者幼兒園階段,家長就開始給孩子做額外的輔導教育了;當孩子開始說口語的時候,總是會說錯,其實這個時候,錯不是錯,孩子不知者無過;家長教孩子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當孩子沒正確和錯誤判斷能力的時候,往往會讓家長很操心;有的家長帶孩子的時候,總是讓孩子在家長的視野範圍內,學習的內容都要精挑細選;孩子不知道怎麼學,所以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出錯是必然的。但是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很謹慎,不會輕舉妄動,老師教孩子維持秩序,讓孩子做的孩子會做,沒說的事情,孩子不會輕易嘗試。小朋友就算有錯亂的時候,老師也會盡力的去維持,而不是責怪孩子。
幼兒園或者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的黃金年齡,學什麼比較關鍵呢?品格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另外還有就是語言和智力開發,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要從自己的思維去觀察和判斷,然後才決定用什麼方法去做事;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培養的就是自己觀察和判斷的思維,比如3-12歲孩子學習少兒英語的關鍵時期,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速度和效果往往比其他年齡段的要快,就像融化的鋼鐵,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繞指柔,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後就會沿著這個方式來不斷加強和積累;所以孩子初期學習所培養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大多會影響以後的學習生活。
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和小朋友和睦相處,積極學習禮儀和社交知識,安全常識,培養獨立能力,不完全依附於家長和老師,能幫助同齡其他小朋友;開始認真聽老師講課,在課堂上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熱情配合其他小朋友或中外教老師的活動;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端正了學習態度,步入正式的少兒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習過程有問題能及時請教老師;老師會很喜歡這樣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很願意和他玩,學以致用,學的開心,複習專心,效果明顯,家長開心,從而更信賴於老師,希望孩子能學到更多,培養更多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