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年紀就該去上幼兒園了,但是第一次離開家裡,長時間呆在陌生的環境,家長會很擔心孩子的狀況,生怕老師照顧得不周到讓孩子不開心。
寶媽小方的女兒今年4歲了,剛進入幼兒園不久,女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很招人喜歡,在幼兒園裡也交了很多好朋友,寶媽看著女兒高高興興去幼兒園上學也感到很放心。
入園一個月後的某天下午,女兒放學回家後卻哭喪著臉,這讓寶媽心裡"咯噔"了一下,連忙問女兒發生了什麼事,女兒抓著自己的褲子,哭泣著大喊"我想尿尿!"
寶媽指著衛生間讓女兒趕緊去上廁所,但是女兒卻依然在哭,而且說"不能上廁所!"
寶媽把女兒帶到衛生間,幫女兒脫下了褲子檢查情況,誰知隨之散落了很多沙土,女兒貼身的內褲裡也有很多土,媽媽崩潰地帶著女兒趕緊去醫院診治。
原來,老師是嫌女兒老要上廁所,眾多孩子要照顧實在忙不過來,就認為女兒是在惡作劇,所以用這種方法懲罰她,還讓她憋住,不準上廁所。
寶媽將這件事投訴到了幼兒園校方那裡,學校立即向寶媽道歉,並且開除了那名老師。但是女兒卻有了心理陰影,再也不敢去那個幼兒園,寶媽給女兒辦理了轉學手續,才漸漸安慰孩子走出了陰影正常上學。
這件事中老師的做法確實很過分,但是幼兒園班級裡幾十個小朋友一起吵鬧,老師太忙碌感到鬱悶抓狂,因此誤認為孩子惡作劇而進行懲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長為了自家孩子著想,應該在孩子入園之前,讓孩子多學一些自理的技能,給老師少添麻煩。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最好學會什麼技能?
1. 穿衣吃飯
在幼兒園裡孩子往往要呆一整天,中途需要一起吃飯,睡午覺時也要穿衣脫衣,因此家長最好早早讓孩子學會自主穿衣吃飯,讓老師少操心,也能讓孩子有鍛鍊自己的機會。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們會覺得一起吃飯的時候比在家吃飯更香,但是個別小孩缺乏自己動手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自己不會吃飯,也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排擠。
2. 上廁所的節奏孩子小的時候控制排洩能力比較差,但是這個能力也會逐漸變強,膀胱容量也會增加,家長在孩子適當年齡開始,不要總是讓孩子頻繁上廁所,否則也會讓孩子形成尿頻的錯覺。有些孩子上廁所頻率太高,但其實也沒有什麼內容,頻繁上廁所反而讓排洩器官更加疲勞,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更讓老師心累。
3. 簡單的學習能力在幼兒園,孩子要開始學習拼音,認識一些簡單的字,這個時候的學習是為了將來上小學打基礎,如果在幼兒園裡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上學更輕鬆。幼兒園是知識啟蒙的階段,非常重要,家長應該重視起來,讓孩子在家裡就樂於學習,擁有簡單的學習能力,更受幼兒園老師的喜歡。
4. 溝通能力孩子入園之前,家長平時應當多陪伴孩子,跟孩子聊天、講故事,多進行語言上的溝通,還可以進行親子閱讀,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溝通能力強,在幼兒園裡和老師說話更容易,不至於發生太多誤解,讓老師太辛苦。
幼兒園老師這項工作確實非常辛苦,很多喜歡小朋友的老師高高興興從事這份工作,但是卻會被很多蠻橫無理的孩子或者家長打擊了熱情,對孩子也失去了愛心。家長應該多管教好自家孩子,讓老師把精力用在啟蒙教育上,給老師少一些其他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