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物理計算,地球為什麼會有大氣存在

2020-12-15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很多人可能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地球會有大氣?這其中關鍵的物理學原理是大氣頂部的分子能否逃離行星重力場。地球表面的氣體分子在自由運動很短距離後就會遭遇到另外的分子,因此這些大氣較低層的分子沒有機會逃逸,至少不會馬上逃逸。

但大氣層頂端的分子,如果往上方運動,它們可能就會離開地球的大氣。我們需要理解這個過程,知道它在什麼情況下能逃逸出地球重力場,什麼情況下不能逃逸。

因此,我們需要定義所謂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定義為逃離行星重力場所需要的速度,也就是那個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我們這裡不做推導,只是簡單地給出公式:

g是該星球的重力場,對地球來說數值為9.81m/s2。R是該星球的半徑,對地球來說數值為6370km。代入公式後可以得到地球的逃逸速度為11.2km/s。

這意味著大氣頂端的氣體分子,如果它朝上運動的速度小於11.2km/s,它會向上運動一段時間,然後又被重力拉回大氣。如果分子的速度大於逃逸速度,那麼它就會逃離地區,不再出現在地球附近。

我們接下來還要了解分子的運動速度。分子的典型速度公式為:

公式中,R代表的是普適氣體常數,T為氣體溫度,M是分子量。這裡我將列出幾個常見氣體分子的分子量。氫氣分子的分子量為2,氦氣分子的分子量為4,氮氣分子的分子量為28,氧氣分子的分子量為32,二氧化碳分子的分子量為44。

假設最外層大氣的溫度為300K,那麼氫氣分子的速度可以計算為1894m/s,氦氣分子的速度為1339m/s,氮氣分子的速度為506m/s,氧氣分子的速度為474m/s,二氧化碳分子的速度為404m/s。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速度只是一個平均速度,真正的速度是在一個分布範圍內的。

如果分子的速度等於行星的逃逸速度,那麼這個行星的大氣損失會很快,無法保持大氣,不需要多久大氣就會消失殆盡。因此考慮行星保持大氣的能力時,我們需要的是它能非常久的保持大氣,所以用一個比這更嚴格的標準:行星逃逸速度等於10倍分子速度,那麼大氣就能保持,這裡乘以10可以說是一個經驗法則。

使用這個更嚴格的標準,我們可以使用上面得出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地球不能保持氫氣和氦氣(這也是自然界中氫氣和氦氣少的原因),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地球是能保持住的,這非常符合我們的觀測結果。

相關焦點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虎嗅網
    我們研究地球大氣的時候,會根據其各種參量的性質分成一些圈層:靠近地面的部分稱為對流層,密度大、下熱上冷,因為冷熱帶來的密度變化進行著氣體與能量的對流,風雨雷電都產生在這裡;向上有平穩的平流層、過渡的中間層、越往上溫度越高的熱層等。
  • 宇宙是真空的,為什麼地球還能留住大氣沒被吸跑呢?
    我們都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地球擁有足夠厚的大氣層,是這些厚厚的大氣層保護著這顆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使其不受冰冷宇宙的傷害。也正是依靠了大氣的存在我們人類才得以安全的發展科技並且還能藉此飛行。
  • 金星與地球差不多,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壓卻是地球的92倍?
    引言:金星絕對是太陽系中一個特殊的存在,這顆星球的內核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冷卻了,也就是說它很早就失去了保護性的磁場,但它依然還存在濃厚的大氣層,而且大氣壓比地球大氣壓還要高91倍,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在對火星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探測之後,人類逐漸弄清楚了這顆行星過去可能存在的歷史。對於火星的過去,目前存在一種普遍認同的說法,火星在大約45億年前和地球一樣都擁有河流、大氣等孕育生命的「標準配置」,但是隨著火星內核的冷卻,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天生不安分 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它的密度、溫度、壓力、成分和電離度等隨著高度、經緯度時而變化。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carnegiescience.edu作者 | 陳天真責編 | 高佩雯我們的地球之所以能成為生機勃勃的存在,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它有一個可以屏蔽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中危險帶電粒子的磁場。說到地球磁場,大多數人頭腦中大概會想像出一塊巨大的磁鐵,它的北極大致指向地球的地理南極,南極大致指向地理北極。實際上,這與歷史上人們對於地球磁場的想像頗為相似——地球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石,它的磁場穩定,並長期存在。地球磁場示意圖。
  • 木星大氣89%是氫氣,閃電強度是地球上1000倍,為什麼不會爆炸?
    地球是一顆典型的巖質行星,表面是固態的,主要成分是一些金屬和矽酸鹽。而木星的形態與組成完全不同於地球。雖然木星也是一顆行星,但它的成分更像恆星,與太陽差異不大。木星大氣中89%是氫氣,10%是氦氣,另外還包含一些甲烷、氨氣、乙烷、水蒸氣等氣體。
  • 如果太空是真空,為啥沒有吸走地球的大氣?
    這個問題呢,雖說答案很簡單,但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概念。我們經常會混淆!當時的人們並不相信有大氣壓這個玩意存在,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從一誕生周圍都充滿了空氣,毫不誇張的說,要是不颳風,不呼吸,我們完全都感受不到空氣的存在。所以感受不到大氣壓也很正常。最先提出有大氣壓的是義大利的託裡拆利,他也是伽利略的晚年的學生和助手,當他提出大氣壓時,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
  • 克卜勒望遠鏡找到了新「地球」?地球相似指數怎麼計算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發射升空以來,一直致力於在太陽系外尋找類地行星,目前它已發現4000餘顆候選行星,其中有1028顆已確認。迄今為止,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發現8顆有較大可能存在生命的類地行星。但NASA暗示,最新發現的也許是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
  • 「地心人」真的存在嗎?地球內部有可能存在另一個文明嗎?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是極為膚淺的,遠遠不及對大陸、海洋、大氣,甚至對宇宙的認識。原因很簡單,地表之下沒有人去過,而地球又是近圓形,地殼把地球裹得嚴嚴實實的,無從下手。不過,對地球內部是否存在著另一種人類的問題,通過我們對地球粗淺的了解就可以解答。
  • 若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從21%提升到90%,地球會怎樣?
    現在地球的氧氣含量是21%,如果氧氣濃度由21%變成了90%,那麼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還有生物能夠存活嗎?氧氣濃度的變化地球的氧氣濃度是一個變化的區間,它並不是一直保持在我們目前21%的水平上,在過去的5.41億年裡,地球大氣中氧氣的濃度在10%和35%之間變動。
  • 地球存在引力,火焰為什麼是上升的,而不是往下沉?
    為什麼地球對大氣層都有束縛的能力,使得大氣層的絕大多數質量都集中在離地面10公裡以內,而火焰卻似乎能克服地心引力,有往上飄的本事?火苗發生與組成對我們最熟悉的火焰來說,大家可能都知道,由可燃物和氧氣的快速反應所引起的快速發熱現象,伴隨著氣體、無機物灰的產生而產生。
  • 人類每天承受10噸大氣壓力,為什麼沒有被壓扁?這裡告訴你原因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地球給生物提供合適的環境,而是生物在不斷適應地球「惡劣」的環境,其實地球存在的「惡劣」環境遠不如此,就拿地球的大氣壓來說,它也是地球生物主動適應環境的一個典型代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一個標準大氣壓有多強,所謂標準大氣壓是在海平面上受到地球大氣的壓力,這個壓力101.325kPa,如何理解這個壓力有多大呢?
  • 如果地球被木星引力捕獲,真的能夠點燃木星,從而推走地球嗎?
    眾所周知,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游離的小型天體,這些天體隨時都有可能被其它較大的天體所捕獲,從而撞擊到其它天體之上。如果這些小型天體撞擊到地球之上,對於地球的生態影響是極為巨大的,幸而太陽系擁有木星。我們為什麼要將地球運到木星身邊去呢?太陽作為一顆恆星,生命有有限的,大約在30至50億年之後,太陽便會因燃料耗盡而發生氦閃,繼而膨脹吞沒地球軌道,所以數十億年後的人類遲早要面臨漫長的宇宙遷徙,而要將地球上數十億人口全部轉移,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地球停止自轉,然後把地球本身作為太空飛行器,開著地球進行星際遷徙。帶著地球去流浪,為什麼就一定要經過木星身邊呢?
  •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
    下列現象主要與大氣成分中水汽多少相關的是  A. 全球變暖     B. 旱災頻發  C. 臭氧層變薄    D. 酸雨加重  地球大氣又稱「氮氧大氣」。結合「地球大氣圈25km以下幹潔空氣的主要成分表」,完成8~9題。
  • 為什麼科學家會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物?
    根據美國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發回的圖像表明,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上有大量的液態水,並且內部有火山噴發,因為這些條件和地球早期時相似,所以,科學家據此推測木衛二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1)射向地球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削弱,其餘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2)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產生地面輻射,向外輻射能量。(圖中實線為等壓面,虛線為等高面)2、空氣的上升或下沉,導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如圖1)3、氣壓差異又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如圖2)。〖實例〗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與熱力環流原理相同的大氣環流,如城市風、海陸風和山谷風等。
  • 金星的大氣壓為什麼能達到地球的近百倍?
    太陽的距離主要影響了星球的表面溫度,除此之外,星球自身的磁場也對星球的性質有影響。 既然如此,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金星與火星是緊緊相鄰的兩顆星球,沒有磁場保護的金星有著濃密的大氣層,而相同情況下的火星卻沒有呢?
  • 帶你走進地球的保護者——為什麼木星恐怖,同時卻保護地球?
    為什麼木星很可怕?首先,讓我們介紹木星的基本數據。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木星的質量排名第一。木星的質量是其他七顆行星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的1/1000。它的體積比土星稍大,是地球的1300倍。
  • 真正的地球孿生兄弟,有水有大氣,溫度只有25度!
    文/行走天涯真正的地球孿生兄弟,有水有大氣,溫度只有25度!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外太空探索宇宙以來,就不斷的尋找和我們人類一樣存在於宇宙中的高等生命,但是比較可惜的在於近一個世紀的探尋,原來還是一無所獲的,哪怕在某些星球上可能曾經出現過,我們誘惑著人類,猜測這顆星球上已經有了生命,但是只要人類沒有真正的和外星文明交流上一切也還只是人類的臆想而已!
  • 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意味著什麼?或許有類似甲烷菌的微生物存在!
    最新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可以在火星的表面以及地表的深處存活,這是兩篇最新的學術論文表示的觀點,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叫做產甲烷菌的生命,可以生存在火星的表面以及地表深處,研究人員已經在火星大氣當中檢測到了甲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