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訊(通訊員劉丹青記者王晶卉)「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主要指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收藏的200多首配方,這些配方都是歷代相傳的經驗配方。為推廣經方、培養經方人才,昨天上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成立。據悉,這也是國內高校首家專門的經方學院。
    省名中醫、該院院長黃煌教授介紹,目前各大中醫醫療機構中擅用經方、堅守經方的醫生人數稀少,中醫臨床上開大處方、雜燴湯充斥中醫界,有的一張藥方有20多味藥,許多老百姓吃不起,病症還不見好。「經方是中華民族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藥味精煉,常常三五味藥、七八味藥即可成方,最多不會超過10味,可以單用,可以合用,而且物美價廉。」
    「經方所用之藥都是臨床常用藥,不僅藥源充足,而且假冒偽劣之品也比較少,還很經濟,能起到花小錢治大病的效果。」黃煌舉例,像桂枝湯,簡單的五味藥,包括桂枝、白芍、灸甘草、生薑、紅棗,甚至很多都是廚房裡的香辛料,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偶爾放上幾塊排骨,就會滿屋飄香。「了解經方,也能在飲食生活中調養、保健身體,自己就可以成為家庭經方醫生。」
    據了解,該院將於2017年面向海外開展經方醫學的短期培訓和研究生教育,今年下半年,還將在本科教學中開設「經方班」,從中醫學和中藥學中招收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教學研究。「之後我們還將面向社會大眾,開設進修班和培訓班,『還方於民,藏方於民』。」
    家庭常用經方五首
    生活中有什麼經方可以自己做?針對兒童、中青年、女性、老人,黃煌教授向大家介紹了5首家庭常用的經方,在飲食中就可治療相關病症。
    一、桂枝湯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薑15g、紅棗10枚
    以水1200毫升,煮沸後調文火再煎煮30~40分鐘,取湯液450毫升,分3次溫服。藥後喝一碗熱稀粥,並注意避風保暖。
    (1)高齡老人的感冒;(2)瘦弱產婦的自汗咳嗽;(3)劇烈運動後的疲憊;(4)飢餓過勞後的體力修復;(5)體質虛弱老人的皮膚病。
    二、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500克,當歸10克,生薑250克
    羊肉洗淨,剁成小塊,砂鍋中放入足量的清水,放入羊肉大火燒開後撇掉浮沫,放入當歸及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煨,肉爛後加入食鹽等調料,喝湯吃肉。
    對於體瘦膚枯,面色黃暗憔悴,毛髮稀疏易脫落折斷,大便乾結、痛經閉經的女性尤為適合。
    三、甘麥大棗湯
    生甘草5片,大棗15枚,小麥一把
    先煮甘草20-30分鐘,放入小麥、大棗,中小火慢慢熬30分鐘左右。候溫喝湯吃紅棗麥仁。
    對於體瘦、緊張、焦慮、憂鬱而失眠、頭痛、胸悶的女性尤為適合。
    四、五苓茶
    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1)煎湯代茶:將上方加水300ml煎煮,去渣後當茶水飲用。(2)將上方請中藥房加工成袋泡劑,沸水直接衝泡飲用。
    對於體胖肉鬆軟、經常口渴、大便容易稀溏、舌苔白潤而有齒痕、體檢有脂肪肝、痛風的中年男子尤為適宜。
    五、當歸芍藥散
    當歸1份、白芍4份、川芎2份、澤瀉2份、白朮1份、茯苓1份
    按以上比例粉碎,每次3-5g,每天1-2次,用酒或米湯、酸奶調服。
    (1)有浮腫貌女性的痛經;(2)女性的缺鐵性貧血;(3)面色黃、無光澤、浮腫貌女性的黃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