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悅讀中醫"↑免費訂閱
經方學堂,一個編織光榮與夢想的地方。你不是一個人在閱讀,經方學堂與您一起品味中醫旨趣,與您一起學習中醫經典,有夢想,不孤單,經方學堂永遠與您相伴。
黃煌按:昨天大同先生問我關於經方的15個問題,促使我將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下。今天下午一氣寫了出來,現貼出供大同先生參考,歡迎指正。經方沙龍提倡圍繞經方開展討論,各自交流、學習、研究、應用經方的心得體會和研究成果,目的是將經方研究引向深入,感謝各位高手的支持。
1.經方研究最理想的模式是怎樣的?需要哪些方面的學者協作?
答:經方研究的領域相當寬泛,包括經方的應用研究、經方的藥理藥效研究、經方的劑型工藝研究、經方的教育及藥事管理研究,還包括經方文獻及史學研究。本人主要傾心於經方的應用研究,即如何安全有效地應用經方來治療現代疾病及改善體質。換句話說,就是研究經方對哪些疾病有效?對哪種體質狀態有效?其副反應如何?但上述的課題,涉及面就非常大,我目前僅僅是做一些非常初步的研究工作,如整理古代的經方應用文獻資料,收集一些專家應用經方的經驗,並通過臨床對部分經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比較粗略的觀察。還有,結合本人的職業,做一些經方的普及和推廣工作。就目前本人經方研究的現狀來說,我的研究模式,可能還是傳統的模式,著眼臨床療效,注重經驗的整理。何為最理想的模式?說實話,我還沒有十分清晰的概念。我想,只要以求實求真的態度去研究,可能會慢慢清晰起來的。就像我國改革開放早期,本來也沒有什麼發展模式的,後來蘇南人富起來了,才有人總結出蘇南模式;溫州的個體經濟發展了,又有了溫州模式等。不過,我目前最希望有以下的學者開展協作,即循證醫學研究人員、專科臨床研究人員及中醫文獻研究人員。
2.經方研究的突破口最有可能在哪裡?
答:我國的經方研究目前還處在比較散在的、低水平的狀態,如果日後引起眾多學者的重視,特別是臨床醫生的重視,那大家研究的題目最有可能集中在經方的臨床應用研究,特別是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評價,以及製劑的開發利用。而在這方面,突破口應該是經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評價體系。因為只有一個行業公認的評價體系,各大軍團才能進行有效地合作,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共識。而這個評價體系的建立,目前必須借鑑上個世紀末開始流行的循證醫學,但不能是完全照搬,要結合中醫的特點。幾千年留下的大量文獻資料如何科學地利用?如何發揮其在尋找經方應用「證據」中的作用?也是我們在苦苦思考的問題。
3.經方研究可能獲得的最大成果是什麼?可能性有多大?
答:經方是臨床治病之方,經方研究的結果還是為了提高臨床療效,為人類預防和治療各類疾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天然藥物療法。具體來說,其可能獲得的最大成果應該是常用經典配方的臨床應用標準,這個標準主要包括其組成藥物的品種質量規範、藥量範圍、劑型及製作工藝、服用法、服用量及時間、服用注意事項、適應病種及體質狀態、禁忌證及不良反應、療效評價標準等。有了這個標準,臨床醫生才能正確地應用好經方,法律才能保護中醫醫生,國家有關部門也才能據此指導老百姓正確擇醫。間接上可能促進中醫的規範化,作為一門學科,規範化是它的客觀要求!目前,本人編寫了幾本小冊子,那僅僅是個人的應用體會和古代應用經驗的不完全性綜述,只能作為宣傳經方之用。但如果今後有政府指導下的大兵團作戰,那就有可能形成經方應用的準標準化文件乃至國家標準。
4.經方研究的最大誤區在哪裡?造成這種誤區的原因是什麼?
答:講經方古已有之,徐靈胎先生就是經方的大力提倡者。尤其是近代以來,經方一度成為熱點,如曹穎甫先生、包識生先生、陸淵雷先生等一大批醫家均強調經方。現代也是,胡希恕先生、嶽美中先生、葉橘泉先生、趙錫武先生、範中林先生、吳佩衡先生、姜春華先生等也是讓我們折服的經方家。現在雜誌上,經方應用的文章很多;書店裡,經方為題的書籍也不少。應該說,不少是有參考價值的。但從研究思路來說,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過分強調病機方義的闡述,而經方應用關鍵的方證歸納不到位、用量服法不清楚、加減過多過濫等。還有,講經方過分強調原文,拘泥於古代注家的認識,而忽略現代臨床應用。這種現象的最大誤區在於,誤認為研究就是弄清是「為什麼」,所以經方研究,就應該如現代藥理研究,要弄清其機理。其實,經方研究首先要弄清「是什麼」的問題,即弄清經方的主治範圍及安全範圍是什麼?至於為什麼的問題,必須在弄清是什麼這些事實的基礎上才能弄明白。但是,很可惜,中醫界長期以來,就是不肯將「是什麼」的技術性東西公開透明,而大講「為什麼」,結果讓初學者弄不懂中醫及經方究竟是什麼?當然,研究經方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弄清「是什麼」的地步,最終還是要弄清「為什麼」。不過,現在強調弄清是什麼,是出於經方研究戰略上的考慮。
本文作者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黃煌教授,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平臺推薦發表。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
欄目主持:劉觀濤
新媒體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