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穌很好,但不適合我,我也不需要信基督教。」 還有人會說:「基督教挺好的,其他宗教也很好,人應該有個信仰,以後我可能也會找個信仰。」在為傳揚福音而奔波的人,對這樣的言談恐怕並不陌生。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是整個時代的特徵。用學術一點的說法叫做「後現代主義思想」,也有人稱之為「相對主義」的表現,總體來講其觀點就是認為沒有絕對的真理,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你有你的好,但你也不是絕對正確的,他有他的錯,但他也不是全錯的。這種思想並不是突然而來的,也不是中國獨有的,而是當今在全球非常普遍的一種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給傳福音帶來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強調《聖經》是絕對真理;我們常常引用使徒彼得的話「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因為我們相信「除了耶和華以外,沒有別的神」(出20:3);因為我們宣告「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這些都是擁有相對主義思維方式的人所不喜悅的。每當我們拿出《聖經》的這些觀點時,很容易被他們看作是「粗暴的」、「無禮的」、「可笑的」,或者是「無理取鬧的」。在他們看來,「相對主義」是寬容的、合時宜的,他們認為,「只要別人沒有影響到你,你也沒有權利影響別人。」這種想法在整個社會中普遍被接受,並深受其影響。
給有這樣思想的人傳福音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在家庭之中,成年的孩子沒法管,不信主的丈夫沒話說,再多說兩句就會被反駁:「你信耶穌都沒管你,為什麼要我信,我們互不幹涉,相安無事不是很好嗎?」這還算是很好的溝通了。若遇到脾氣暴躁的,一言不和,就要拳腳相向了。
對不信主的世人傳福音難,對不信主的家人傳福音就更難了。但不管是從基督徒身負傳福音的使命來講,還是從身為家庭的一份子對家人的愛來說,對家人傳福音是勢在必行的。然而,正像很多人用「言傳」的方式屢試屢敗一樣,說教對於讓家人接受信仰並不是一個可行的有效方法。行之不當,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永久地關閉了對方的心門。
然而,「言傳」雖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若行之得當,還是有些收穫的。我們若要教會別人一樣東西,就要「言傳」和「身教」,用言語來講解,讓別人來了解我們的信仰,消除一些固有的誤解和偏見;用行為來示範,讓別人看到我們的信仰,見證真信仰的力量和奇妙。
「言傳」有幾個要注意的原則:
1.不感興趣、不耐煩、不想聽的時候不要講;
2.不要心急、不要強迫對方必須聽你講;
3.不要認為自己是出於愛,是好心,對方就理所應當聽你講;
既然要講,又不能亂講,也不能隨時想講就講,那該什麼時候講,講什麼呢?生病的人,就要對症下藥;傳福音給不信的人,也要了解對方的興趣喜好,然後以這個為切入點,慢慢引向《聖經》。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傾囊而出,最後總結說:「信耶穌得永生,不信下地獄。」若以這樣的方式傳福音,無異於親手關閉了對方的信仰之門。
基督教是一個關於全人的信仰,它包括與人相關的方方面面。聖經中也有許許多多關於人生哲學、健康生活、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心靈成長、自然科學、天文地理、詩歌文學、歷史藝術等教導。你可以了解對方的興趣之後從信仰的角度探討,不一定要說服對方贊同你的觀點,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因被說服而改變的,你只需要溫柔地把信仰的種子撒到對方的心裡,然後耐心等待。
一個人從不信到信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想著自己那麼容易就信了,對方怎麼就像一塊頑石。聖經中說:「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126:6)「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撒種的是人,使種子成長的乃是上帝。收穫一個靈魂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工作,所以要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
什麼時候講也是一個問題。前文中講到了如何與不信之人講福音,以對方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漸漸地引向聖經。此外也講到了在傳講的時候幾個應該注意的原則,現在來說一下該什麼時候講。
《聖經》中有一個很會說話的女人,她的名字叫亞比該。她很有智慧,也很有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講什麼樣的話。她不會在人盛怒之下說火上澆油的話,反而是如一股涓涓細流慢慢平息對方的怒火,進而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失控,挽回不可收拾的局面。每一個想把福音傳給不信之親人的人也應該學習亞比該的說話方式。因此,什麼時候講也要特別祈求上天的智慧。這裡有幾條建議可供參考:
1.在對方感興趣的時候講,但不要爭對錯,只需要溫柔地表達觀點;
2.在一些特殊事件發生時,抓住時機講,引發對方的思考,除非對方很感興趣,否則就要適可而止;
3.創造安靜的、適合談話的環境,真誠地表達你的觀點,但不要強迫對方接受;
言語畢竟很有限,尤其在這個被謊言充斥,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對於言論,人們並不會太過當真。與其聽你說了什麼,不如看你實際做了什麼。這也就是「身教」的力量。
你的身、你的心、你的禱告、你的靈性、你的行事為人,你的言語動機,就是一篇聽不見的講章,大家看得見的事實。
現今很多基督徒論道理滔滔不絕,但行為卻如不信之人,而且理論中多是批評與指責,缺少愛與關懷,結果還成天唉聲嘆氣說家人不悔改,心急如焚。如果一個人真正做到講他所信,信他所講;講他所知,知他所講;行他所講,講他所行的。如果一個人在苦難仍然感恩,在病痛中仍然歌頌,在受委屈時默然承受,在被欺壓時為敵人代求,如果是這樣一名基督徒,就是還沒開口,人們就被他的品行所吸引,羨慕做基督徒了。
尤其在家庭中,最知你為人的就是你的妻子或丈夫。自稱是基督徒,卻仍然自私、貪心、驕傲、虛榮、愛佔小便宜、凡事要贏,那你說再多基督教的好話,你的家人也是不會信的。我們聽了很多講道,也知道要傳福音,卻只是希望自己多結幾個果子而已。要想家人接受福音,就要想想你為家人做過什麼,又對家人做錯了什麼。
讓我們回到聖經原則:「你們是我的見證」。這不是說我們要去講別人的見證,見證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是別人看出來的。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觀念、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人生追求都是我們無聲的見證詞。這就是真實的生命見證,當你再傳的時候,他就很容易信服:你所講的是真的。
如果基督徒從生活、為人、生命、品格、靈性、真實、誠實、公義、聖潔做起,那麼對家人做見證是很容易的,因為未開口之先,他們的心田已經做好預備了。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就是要為家人恆切不斷地獻上禱告。我記得有一位牧師曾經說,他無法給他的親人錢財,因為他們都比他有錢;他無法給他的親人貴重的禮物,因為他們的生活富足有餘;他所能做的就是儘自己微薄的力量關心他們,為他們的靈魂祈禱。
一個基督徒真正的悔改,必會帶領其他家庭成員來到基督面前,這樣整個家庭就會成為基督化的家庭。只有家庭的復興和改革,教會才會有力量向更多不信之人傳揚福音,抵制這個時代流行的「個人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思想。
用真基督徒的見證向這個世界宣告:這個世界有普遍適用的真理——在任何時間、任何人身上都絕對適用的真理——耶穌基督他已經為你付出了生命的贖價,他能拯救你,他能幫助你,他能改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