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了解的科技豐碑人物-中國著名科學家

2020-12-12 認真玩尬

中國著名科學家

張衡

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學者,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張衡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他還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裡的木鳥等。

祖衝之

我國南北朝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他寫的《綴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他還創造了《大明曆》,最早將歲差引入曆法。祖衝之還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知道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衝之環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衝之小行星」。

沈括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人。晚年撰寫了《夢溪筆談》。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數「(二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法)、」會圓術「。在地質學方面,他對衝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在天文學方面,他曾經創造國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的景表等。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史」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和」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為了紀念他,1979年7約1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年發現的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小行星。

李四光

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最大的貢獻史創立了地質力學 ,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和新華夏結構體系的特點,分析中國的地質條件,從理論上推翻中國貧油的結論。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不朽的功勳。

竺可楨

又名紹榮,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侯德榜

我國重工化學的開拓者。他於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立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生產純鹼和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鄧稼先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兩彈元勳「。領導並參加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華羅庚

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一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華氏算子「等。

蘇步青

蘇步青,中國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他是我國第一位研究「K展空間」的專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有著在國際數學界不可爭辯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榮獲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

錢三強

錢三強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和奠基者,」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迅速開展起來。(其妻何澤慧也是物理學家。)

錢學森

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造者,是20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惹人物—堪稱20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其」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科院資深院士。王淦昌是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雷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創始人之一。2007年5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1997年11月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王淦昌星」。

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士;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吳文俊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國際自動推理界的先驅。在計算機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即算法化思想),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是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方法」。

王選

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2015年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評選」結果出爐,30名科學家當選
    年中國新銳科技人物頒獎典禮暨招待酒會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舉行。「2015年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評選」由知社學術圈發起舉辦,以科技評選作為載體,旨在展示中國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他們亮麗的研究工作,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奮進前行,促進跨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推動科學技術的傳播與普及。在廣泛徵詢各領域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推舉30位在2015年取得突出科研成就的科技新星參選。
  • 他是中國翻譯史上的豐碑
    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 「梁宗岱是中國翻譯史上的豐碑。」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八卷本精裝版《梁宗岱譯集》,備受學界和讀者矚目。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詩人、文學理論家、批評家、法語教育家、翻譯家,同時也是法國象徵主義在中國傳播和影響的旗手,梁宗岱的翻譯與文論為眾多譯家推崇備至,被視為一位高山仰止的大家,但由於一些歷史因素,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認知,此次出版的《梁宗岱譯集》收錄了梁宗岱一生所有翻譯作品,全面而豐富地向讀者和研究者呈現梁譯經典作品。
  • 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胡小唐逝世
    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胡小唐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1-23 19:10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十五位著名科學家,廣東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
    廣東有什麼科學家?鄒伯奇、詹天佑、吳大猷、馮如、黃旭華、黃子卿、梁伯強等人是廣東有名的科學家。其中,鄒伯奇(1819年8月5日-1869年),廣東南海縣大瀝鎮泌衝人,中國清代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科學先驅、中國照相機之父、近代墨學研究第一人。本文為大家盤點廣東十五位著名科學家。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不同時代的科學家和創新者們,憑藉著他們的聰明大腦,在其風華正茂、才思敏捷的年紀開始流光溢彩,他們站在先驅巨人的肩膀上,努力讓世人看得更高更遠,最終自己也化身豐碑。圖 | 第二屆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合影聚焦中國青年科技領袖近年來,在 TR35 全球榜單中,我們也見證到越來越關鍵的華人面孔,他們的工作正為世界帶來更多可能性,來自中國和在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年科學家們,逐步成為世界科技創新舞臺上的有力競逐者。
  • 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揭曉,其中有感動你的科學家嗎?
    今晚,「科技盛典——中央電視臺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首播,隆重揭曉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創新團隊」。那麼獲獎者都有誰呢,下面就要公布獲獎名單啦!
  • 筆墨傳神,經典再現一一著名畫家李柏玉人物作品欣賞
    作者:墨笑導語:李柏玉先生是當今畫壇十分難得的實力派人物名家,他筆下的古今人物作品,筆法細膩,設色自然,構圖和諧,立意新銳,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尤以景物託襯,彰顯深意。作品中透出李先生深厚的國畫功力,豐富的寫生與創作經驗,高尚的審美情趣及筆隨時代的國畫精神。
  • 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五四青年節,吳為山雕塑《百年豐碑...
    中國和法國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正如習近平所說:「了解法蘭西文化,使我能夠更好認識中華文化,更好領略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  2019年5月4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五四運動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新力量、新希望。
  • 科學網—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科技人物研究分會場...
  •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泉州籍著名科學家張乾二逝世
    張乾二曾說:「科學家必須熱愛他的工作。如果一個科學家不為探求真理,只為求名求利,在科學方面就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真正的大科學家首先必須是一個純粹的人,純粹為科研興趣,或純粹為國家需要。」他的朋友們認為,正是「張氏樂觀法」令他在遭受幾乎是致命性的打擊後屹立不倒。據說,張乾二不管白天如何生氣,晚上照樣能呼呼大睡,這個本事讓他的同輩羨慕得不得了。
  • 傑拉德·莫羅:科學家也「瘋狂」 | 人物
    經過過去20多年裡不斷被提名的磨礪,法國科學家傑拉德·莫羅(Gérard Mourou,下稱「莫羅」)終於在2018年,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莫羅獲得諾獎的貢獻是「發明了產生高密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莫羅是「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現任法國高等科技學院(ENSTA)極端光研究所所長、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教授。
  • 豐碑!鐵人王進喜塑像落成紀實
    讓我們一起了解鐵人王進喜塑像誕生落成的故事構想 | 彰顯學校價值追求的新載體建校60多年來,愛國奮鬥精神的傳承教育始終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中石大校園樹立石油精神代表性人物王進喜的雕塑,契合學校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油文化的價值追求。「在校園塑立鐵人王進喜像,使其成為學校彰顯辦學理念、熔鑄師生品格、提升文化品質的新載體!」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相關工作方案。學校向大慶油田發出了共建鐵人精神教育基地、協助塑立鐵人雕像的邀約,得到了大慶油田全方位的支持。
  •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2013年08月19日10:37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今年2月19日,是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
  • 無錫十五位著名科學家 無錫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
    無錫人才輩出,出了很多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那麼你知道無錫有哪些科學家嗎?本文為大家盤點無錫十大著名科學家,有錢偉長、顧毓琇、華蘅芳、徐壽、徐建寅、姚桐斌、葉培忠、馮順樓、過祖源、呂炯等他們在中國科學研究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吳曉求:三十年 三座豐碑
    中國資本市場樹立了三座豐碑:  第一座豐碑是開天闢地——滬深交易所的設立,標誌著新中國資本市場的誕生,由此開啟了中國金融現代化的徵程。  第二座豐碑是股權分置改革,意味著新中國資本市場制度規範的時代來臨。  第三座豐碑是試點註冊制,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真正市場化的時代。
  • 中國的四位「不出名」科學家,卻享譽國外,獲得大量成就
    引言科學家們大多醉心研究,不聞世事,這導致了能們對他們的不太認識。每次世界上獲得獎項之後,國人們就會想很久,這是哪一個科學家,查找各種資料,就差人肉出這些科學家的詳細信息。數學家在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大家也比較熟知的有華羅庚,陳景潤這樣的,然而中國還有一些數學家在國外比較有名,例如張益唐。他是一個神奇的數學家,北大畢業到美國留學,由於和導師發生矛盾,迫不得已洗了幾年盤子,後來找到了正式工作也並不出名,直到六十歲的時候,靈光閃現,孿生素數猜想被他證明了。但是今天介紹的這位科學家並不是他,而是另一位,他叫陳省身,這是一位大牛。
  • 馬可——中國民族音樂的豐碑
    2014年9月18日,正值中國音樂學院建院五十周年校慶期間,"中國民族音樂的豐碑馬可作品音樂會"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舉行演出,來自馬可先生的母校河南大學的100多位藝術學院演員師生和中國音樂學院的歌唱家們共同演繹了這場精彩的音樂會。9月19日上午,《馬可選集》首發式暨馬可藝術成就研討會在中國音樂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致敬,中國科學家!
    胸懷祖國,他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他們開拓創新團結協作,他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他們無私奉獻他們正在我們想像不到的領域開疆拓土他們是最美的科技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 中國又增一員大將,著名科學家毅然回國發展,美科技界爭議不斷
    未來人工智慧將會成為未來世界的大流行,因此現在每個國家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樣的也非常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如今中國科技界又增一名大將,在美著名科學家毅然回國發展,為祖國的人工智慧做貢獻,美國科技界卻爭議不斷,又失去了一員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