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鐵人王進喜塑像落成紀實

2020-12-27 澎湃新聞

有一種力量,叫奮鬥

有一種情懷,叫家國

有一種傳承,叫永恆

11月15日,鐵人王進喜塑像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落成。高大敦厚的身軀,豐碑一樣矗立在學校主樓旁新命名的鐵人廣場上,薪火傳承的鐵人精神在初冬的中石大校園澎湃激蕩!

為何選擇此時落成鐵人王進喜塑像?

為何選擇創作這樣的鐵人形象?

讓我們一起了解

鐵人王進喜塑像誕生落成的故事

構想 | 彰顯學校價值追求的新載體

建校60多年來,愛國奮鬥精神的傳承教育始終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進入新時期,學校更加注重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感染、薰陶作用,深挖石油文化育人元素、深耕石油精神傳承教育,積極營造「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的良好氛圍,厚植師生愛國情懷。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

總書記的回信,極大鼓舞了全校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總書記在回信中對青年的深情寄語和勉勵期盼,也正是學校堅持不懈念念在心的育人追求。

在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之際,在學校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設質量的重要時期,能否建立具有符號性、標誌性的藝術載體,為校園文化添色,為精神傳承賦能?

思路和方案在考察、調研、討論中越來越清晰。石油精神是學校特色育人的重要內容,鐵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化和人格化,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中石大校園樹立石油精神代表性人物王進喜的雕塑,契合學校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油文化的價值追求。

「在校園塑立鐵人王進喜像,使其成為學校彰顯辦學理念、熔鑄師生品格、提升文化品質的新載體!」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相關工作方案。學校向大慶油田發出了共建鐵人精神教育基地、協助塑立鐵人雕像的邀約,得到了大慶油田全方位的支持。

在「石油人才的搖籃」為鐵人塑立銅像,這一凝聚著大慶人、中石大人特殊情感的期待,打動了我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這位以「為時代造像」為藝術追求的大家,親自出馬開始了塑像的創作工作。

創作 | 鐵的意志,鐵的精神

塑造一個怎樣形象的王進喜,呈現鐵人怎樣的精神氣質,才最契合大學的育人氛圍?

為了這座雕像,吳為山館長几次到校交流,了解校園布局,確定選址方案,商定造型設計。他搜集了大量有關鐵人王進喜的資料,反覆審視不同角度、不同場景的鐵人圖片,一遍遍揣摩鐵人的神態特點,體會鐵人的精神氣韻。

幾番苦心構思,吳為山心中終於有了最適合中石大的塑像設計稿。

今年的11月15日是鐵人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為了趕在此前將塑像落成,雕塑創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小樣反覆推敲的基礎上,泥稿的輪廓出來了,然後便開始了精雕細琢的過程。從形體動作到臉型眉眼,從微閉的嘴唇到幾乎能看到風霜的面頰,從手中緊握的管鉗到身披的羊皮襖,泥土在吳為山的手中充滿了靈性,一點一點不斷呼應著他的探索和表達,一點一點逐漸凝聚出鐵人的風採。

一次次修改,一次次端詳,塑造琢磨的過程中,吳為山把自己對鐵人精神的感受、感動、感悟也塑造了進去。他說,鐵人,就是鐵的精神、鐵的意志、鐵的信念,鐵人精神的核心是愛國,精髓是艱苦奮鬥,本質是「我為祖國獻石油」。他要用塑像的「形」展示鐵人的石油人風採,更要用塑像的「神」展現鐵人的大無畏氣概。

落成 | 奏響愛國奮鬥的最強音

11月15日,在師生們的熱切期待中,中石大終於迎來了鐵人王進喜雕塑的揭幕。

滿懷敬仰之情,「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獲得者、「新時期鐵人」、中石大傑出校友王啟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餘先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黨組組織部部長、人事部總經理楊華,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王昆,中石大黨委書記陳峰,校長張來斌,北京中國石油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原黨委書記山紅紅,共同將覆蓋的紅綢緩緩拉下,鐵人王進喜塑像在中石大正式落成。鐵人腳下踏著石油湧動的大地,身著工服,肩披羊皮襖,右手握管鉗,左手叉在腰間,目光堅毅,凝視遠方。

自此,在以「中國」和「石油」命名的這所大學校園裡,有了豐碑一樣的鐵人塑像,有了以「鐵人」命名的廣場!

鐵人塑像在中石大落成的消息,迅速在各大主流媒體、網絡平臺成為熱點。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報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學校抖音官方帳號上一條不到10秒的揭幕視頻,觀看量超過60萬,點讚數達到2.5萬,眾多網友紛紛留言:「支持!鐵人才是石油工業的偶像!」 「滿滿正能量!」 「這個必須點讚!」 「鐵人精神世代相傳!」

生命有限,而精神永恆。豐碑一樣的鐵人塑像是含蓄的、內斂的,是堅強的、無畏的,契合著中石大人「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實踐自覺,契合著中石大人「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精神氣質,契合著中石大人「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價值追求!

中石大校園裡的鐵人王進喜塑像高2.7米,連底座高4.1米,但鐵人精神的「氣場」何止於此!

我們堅信,鐵人精神超越時空的能量必將在中石大迸發出歷久彌新的育人力量,激勵師生勇擔時代使命,為黨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大貢獻!

文字:華南

視頻:孟禹豪

原標題:《豐碑!鐵人王進喜塑像落成紀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邂逅「鐵人」王進喜的長子王月平
    一遇孫玉國——名列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十大英雄之首;再遇王月平——「鐵人」王進喜的長子。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有點喜不自禁。要知道,孫玉國和「鐵人」王進喜都在黨的九大主席臺上和毛主席握過手,今番邂逅雖然事隔多年,但一位英雄本尊、一個模範的長子,確是可遇不可求啊!
  • 王進喜迷霧:「鐵人的事跡都是真的」?
    這首詩以宋振明名義發表過,但最開始是王進喜喊號子喊出來的。被大家稱作王進喜「秘書」的孫寶範對南都稱,「王進喜的那些詩,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個別找知識分子潤色了一下。」   2010年11月15日,和40年前的舉國哀榮比起來,這一天,冥冥中的「鐵人」王進喜顯得有些落寞。   當日,在甘肅玉門市,進行了「爭做新時期鐵人」誓師活動。
  • 「鐵人」王進喜享年47歲,留下2子3女,如今現狀如何了?
    這一句詩出自於我國石油工人王進喜,說到王進喜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由於他工作時不要命的幹勁,他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鐵人」。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石油工人之一,王進喜這名「鐵人」的故事也是屢見不鮮。這位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王進喜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幹勁,帶領石油工人們共同打出了大慶石油會戰第一口油井,這一舉讓國外同行對中國鑽井事業刮目相看,並且刷新了年進尺 10 萬米的世界鑽井新紀錄。為了中國鑽井事業,王進喜一心撲在工作上,對於工作也是親力親為,最終因為操勞過度,王進喜在1970年因病去世,享年47歲。
  • 「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暴露了啥?日本人竟從這張照片裡獲利了千萬
    比如說因為我國「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日本人仔細研究後竟從中獲利了千萬,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對「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最熟悉的應該是他這張跳入水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水泥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為結束「洋油」的時代,開展咱中國自己的油田。王進喜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
  • 我校「鐵人」紀念館被評為省級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我校「鐵人」紀念館是中國第一所在大學內興建的「鐵人」紀念館,也是繼大慶和玉門後的第三個「鐵人」紀念館。西安石油大學「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王進喜而建立。
  • 近代以來最大的洩密,鐵人王進喜照片事件,讓日本人獲利上千萬!
    鐵人王進喜當年這句豪言壯語,讓我們後輩真的體會到了老一輩偉大的獻身主義精神。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這張照片本無特別之處,就是王進喜同志穿著一身厚厚的棉襖,手裡拿著一柄鑽機,後面還有高高的井架,天上似乎還飄著雪花,王進喜則眺望遠方。
  • 「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葬進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
    要知道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能源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頗為重要,而石油更是工業當中甚至是我們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種能源,要說起石油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鐵人」王進喜了。可惜天妒英才,「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葬進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王進喜於1923年出生於甘肅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當中,在鄉下長大的他,從小生活就過得十分的艱苦,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幼年時期王進喜就開始為村裡的有錢人家放牛放羊,在後來甚至一度與父親淪落為乞丐,沿街乞討。
  • 走進鐵人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 ——瓜州縣委政法委開展學習鐵人...
    走進鐵人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 ——瓜州縣委政法委開展學習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紅色教育活動 2020-08-05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讓日本人獲利千萬,造成我國最大洩密事件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有可能暴露出極其重要的線索,比如曾經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就讓日本人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還靠著這個消息獲利上千萬,造成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洩密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兒?
  • 南仁東塑像在母校遼源五中落成
    儀式上,韓陽、欒國棟、周思鵬,市五中校長楊淑梅共同為南仁東塑像揭幕。南仁東出生在遼源,並在這裡度過了從小學到高中的難忘學習時光,1963年,他以吉林省理科狀元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欒國棟對南仁東塑像落成表示衷心的祝賀。他在致辭中說,在遼源這塊深厚的土地上,誕生了中國「天眼巨匠」南仁東,這是遼源人民的自豪和驕傲。南仁東20多年矢志追求、嘔心瀝血,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我國優秀科學家群體中的傑出代表,是新時代的「時代楷模」。
  • 大慶10大最好玩的地方,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值得一去,你去了嗎?
    2、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是大慶修建的最大的展覽館,內容非常豐富,規模很大。紀念館主要陳列了大慶石油會戰的事跡與實物,彰顯了鐵人精神對中國創業及以後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 于右任、辛樹幟塑像落成
    張寶文、陳宗興、梁桂、孫其信、吳為山 等領導與辛樹幟塑像合影 中國雕塑院院長、塑像作者吳為山講話   孫其信校長主持儀式   9月12日上午,于右任、辛樹幟塑像在我校北校區三號教學樓前落成。
  • 大慶油田紀念鐵人逝世50周年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雲普)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50周年紀念日。當天,來自大慶油田各條戰線的人們齊聚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以多樣的紀念活動,深切悼念鐵人,緬懷鐵人事跡,表達崇高敬意,凝聚起奮進前行的力量。
  • 譚崇臺先生塑像落成儀式在武漢大學舉行
    圖|嘉賓合影2020年11月29日,譚崇臺先生塑像落成儀式在武漢大學舉行。校長竇賢康、黨委宣傳部部長徐業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發林、經濟與管理學院全體院領導、譚崇臺先生家屬代表和弟子代表、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揭幕儀式,共同見證譚崇臺先生塑像的落成,緬懷譚崇臺先生生平學術貢獻和歷史貢獻。塑像落成儀式
  • 華師大二附中首任校長毛仲磐塑像落成
    華師大二附中首任校長毛仲磐塑像落成時間:2018/10/7 8:09:1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徐翌晟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今年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建校六十周年
  • 筆記尋精神,鐵人的筆記你看過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鐵人王進喜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寫日記或者記手帳的習慣。
  • 王進喜長孫王洪波:我最喜歡的爺爺的名言…… | 共和國記憶
    &nbsp&nbsp&nbsp&nbsp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的紀錄片《「鐵人」王進喜》並不是那個年代關於王進喜事跡的唯一影視作品。「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口號那時響遍全國。
  •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之際發來賀信指出,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為國爭光、挺起脊梁走進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的大型花崗巖雕像巍然矗立,剛毅的目光凝望之下,參觀者似乎聽得到鑽機、塔吊、卡車引擎的轟鳴,看得見幾代鐵人在冰天雪地鑽杆打壘的豪邁身影。
  • 王進喜47歲離世,死後被葬入八寶山,留下5個子女,現過得怎樣?
    說出它的人,叫做王進喜,他可是我國的「鐵人」,然而病魔無情地帶走了他,生前全身心投入事業中,對5個子女的照顧很少,他去世後,5個子女何去何從呢?王進喜,出生於1923年10月,是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的一名普通石油工人,然而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