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鐵人王進喜當年這句豪言壯語,讓我們後輩真的體會到了老一輩偉大的獻身主義精神。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
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
這張照片本無特別之處,就是王進喜同志穿著一身厚厚的棉襖,手裡拿著一柄鑽機,後面還有高高的井架,天上似乎還飄著雪花,王進喜則眺望遠方。
鐵人精神
中國最著名「照片洩密案」
這張普通的照片到了日本間諜手中,卻成了滿滿的信息量和答案。原來日本人首先從王進喜的衣著判斷,當時的環境大概是在零下20度左右,當時我國能達到這種氣溫的地方,只有距離日本最近的東北。
這樣一來,東北地區成了他們首要懷疑的目標,當年日本就是從關東開始侵略我國領土,所以對於整個東北地區這一塊的地形和地理都十分了解。再加上之前各大報紙的刊登版面上面提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馬家窯子」,這四個字極大地縮小了王進喜所在的地理範圍。
日本「竊密」
最後經過仔細研究以及各種情報,日本人最終確定了油田的位置就在大慶,這一地理位置對於日本人有著極大的研究便利。得出位置後,日本人又開始精算大慶油田的生產能力,這一點主要從王進喜手中的鑽機手柄以及身後的反應塔來推算,反應塔的直徑大概在5米左右。
那麼當年大慶油田的產量應該在360萬噸,如果再進一步發展,應該能增產至千萬噸,屆時為滿足產量絕對要再購買新型設備,於是日本人迅速研究出了符合我國徵求的大慶油田設備。
極為成功的競爭性情報搜集活動
幾年後,我國石油部門果然向世界公布購買煉油設備的消息,而此時的日本已經搶佔到了各種先機,最後一舉中標,獲利千萬以上,雖然這並不算是一起間諜竊密事件。但不得不說,我們的這位「熱心鄰居」一直在關注著我們的發展。
自此之後,我國對於重大事件的報導也加強了審核力度,避免再造成不可估量的虧損,這也是為什麼五年後,我國秘密研製原子彈和氫彈等核武器時科學家們隱姓埋名十年的原因。
參考資料:
揭秘我國最著名的"照片洩密案" .人民網.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