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迷霧:「鐵人的事跡都是真的」?

2020-12-24 騰訊網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門前是王進喜的雕像。南都記者 韓福東 攝

  王進喜流傳最廣的照片,在1960年一次井噴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雙拐,跳到泥漿池,搏鬥近3小時制服井噴。南都記者 韓福東 翻拍

王進喜識字不多,常畫圖表達。南都記者 韓福東 翻拍

  識字不多的王進喜,卻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其中最知名的是:「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這首詩以宋振明名義發表過,但最開始是王進喜喊號子喊出來的。被大家稱作王進喜「秘書」的孫寶範對南都稱,「王進喜的那些詩,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個別找知識分子潤色了一下。」

  2010年11月15日,和40年前的舉國哀榮比起來,這一天,冥冥中的「鐵人」王進喜顯得有些落寞。

  當日,在甘肅玉門市,進行了「爭做新時期鐵人」誓師活動。在黑龍江大慶,則有數百名各界人士來到鐵人廣場王進喜塑像前,手捧燭光進行追思。除了這兩個王進喜曾工作過的城市,全國其他地方已經淡忘了這位曾任中央委員的模範石油工人。他更多已屬於歷史,而非現實。

  王進喜,1923年生於甘肅玉門赤金區巷口子村,14歲開始為油礦做臨時工,新中國成立後,聲名鵲起,綽號「鐵人」,被譽為中國工人階級典範。1970年11月15日,他因胃癌病逝於北京301醫院。生前身後,王進喜的名字一直和「工業學大慶」聯繫在一起。

  1989年,他和雷鋒、焦裕祿、史來賀及錢學森五人,被中央組織部譽為新中國成立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2000年,新華社《半月談》評選的「百年中國十大人物」中,也有他的名字;去年,他亦無懸念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回溯新中國史,王進喜就是繞不過去的人物。在大慶,從油井、學校、道路、廣場、紀念館一直到公安分局,都以鐵人命名,但他的面目,在大慶人心中其實也已日漸模糊:刻板教材之外的王進喜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這一個特殊年代的符號人物必然呈現出其複雜性。仔細梳理當年有關王進喜的新聞報導、文藝創作,並與他曾經的戰友訪談,這些互有差異的敘事,所建構出的三重歷史圖景,更有助於我們理解真實的「鐵人」王進喜。

  第一重鏡像:新聞報導中的鐵人

  「王進喜這匹『黑馬』冒得太突然」

  1964年1月底,新華社記者田流等人悄悄來到大慶———中國東北當時尚少人知的油田。他們此行帶著北京特別的囑託。

  「那時大慶出於保密的需要,對外一直用秘密稱號『農墾場』,仿佛是關押勞改犯的地方。內部則叫『松遼勘探局』。」1960年從大慶文工團下派到王進喜身旁「寫實」的孫寶範對南都記者說,雖然大慶油田在1960年就進行了採油大會戰,但在1964年之前,並不為外界所知。

  田流在大慶與「鐵人」王進喜談話五次,和其他相關人談話兩次,並召開座談會兩次———與「鐵人」的單獨談話次數之多。「田流見到他,第一個問題就是叫他憶苦思甜。」孫寶範回憶,當年4月19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發全文,對大慶的宣傳報導開始鋪天蓋地。

  全程參與田流與王進喜訪談的孫寶範說,《大慶精神大慶人》之後,緊接著的報導原定是田流撰寫的王進喜人物特稿,但王進喜對報導不滿意。「他認為稿子光寫他一個人了,他原話是:第一,沒怎麼寫黨的領導,第二,沒怎麼寫群眾,把我寫成了孤家寡人,我只15%-20%同意,得改。」因為時間倉促,修改來不及,田流的王進喜特稿最終沒能刊發,「但因其他稿子中有重點提他,他照樣出名了。」

  1964年,是宣傳大慶精神及「鐵人」王進喜的第一波高潮。但事實上,在此之前,王進喜的名字就已多次出現在各類報導中,是全國著名的勞動標兵。王進喜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新華社,是在1958年10月17日:「去年,全國沒有一個鑽機能月進千公尺的,而今年9月份月進千公尺的井隊就有九十二個。玉門王進喜鑽井隊更創造了月進五千零九公尺的全國最高紀錄。這個紀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這些情況表明,我國鑽井速度已跨進世界先進行列。」接下來的報導還稱,「玉門油礦鋼鐵鑽井隊隊長王進喜,保證在9月份完成兩年鑽井進尺計劃。」「王進喜鑽井隊在1958年一年內的鑽井進尺,比玉門油礦解放前十年內鑽井進尺的總和還多兩千多米。」

  當時正值大躍進的高潮,石油戰線也開始了「鑽井大戰」,頻頻放衛星。1958年的3月,新疆張雲清鑽井隊,率先宣布實現月鑽井上千米的目標。在玉門的景玉海鑽井隊則很快聲稱達到2445米……這兩個模範隊你爭我趕之際,只是「一般先進隊」的貝烏五隊也在8月份加入了戰局,隊長王進喜一鳴驚人,8月僅用了13天就「實現了月上千」。在制定9月份鑽井計劃時,王進喜則上報了「五千米」,並且「超額完成」(5009米多)。讓當時在新疆的張雲清也慨嘆,王進喜這匹「黑馬」冒得太突然。

  鑽井速度月進5000米並不是王進喜的最高紀錄,1960年轉戰大慶後,他領導的1205鑽井隊創造的數字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9個月交井19口,總進尺21258米。創造了月進尺5466米,日進尺432.98米的當時最高紀錄。」(大慶油田鐵人傳寫作組編著,孫寶範、盧澤州執筆《鐵人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版)

  這個數字逐年上升,在「文革」開始時達到了巔峰。據大慶《戰報》1966年5月26日報導,王進喜的1205隊「5月18日18點18分,用一隻鑽頭,以十五小時三十八分鑽進一千米,平均機械鑽速達每小時八十七點一八米。以一天十四(原文如此)小時,鑽完一口一千二百二十一米深的井,最大井斜一點八度,打出了會戰以來『三一』(一天用一個鑽頭打一千米———記者注。)優質井的最新水平……與去年最好的一口『三一』優質井比較,上千米時間縮短三十二分。」在設備沒有根本改進的情況下,一個鑽井隊十幾小時的鑽井進度已超過1957年全年工作量。

相關焦點

  • 邂逅「鐵人」王進喜的長子王月平
    一遇孫玉國——名列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十大英雄之首;再遇王月平——「鐵人」王進喜的長子。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有點喜不自禁。要知道,孫玉國和「鐵人」王進喜都在黨的九大主席臺上和毛主席握過手,今番邂逅雖然事隔多年,但一位英雄本尊、一個模範的長子,確是可遇不可求啊!
  • 鐵人王進喜塑像落成紀實
    為何選擇此時落成鐵人王進喜塑像?為何選擇創作這樣的鐵人形象?石油精神是學校特色育人的重要內容,鐵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化和人格化,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中石大校園樹立石油精神代表性人物王進喜的雕塑,契合學校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油文化的價值追求。「在校園塑立鐵人王進喜像,使其成為學校彰顯辦學理念、熔鑄師生品格、提升文化品質的新載體!」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相關工作方案。
  • 走進鐵人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 ——瓜州縣委政法委開展學習鐵人...
    走進鐵人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 ——瓜州縣委政法委開展學習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紅色教育活動 2020-08-05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近代以來最大的洩密,鐵人王進喜照片事件,讓日本人獲利上千萬!
    鐵人王進喜當年這句豪言壯語,讓我們後輩真的體會到了老一輩偉大的獻身主義精神。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這張照片本無特別之處,就是王進喜同志穿著一身厚厚的棉襖,手裡拿著一柄鑽機,後面還有高高的井架,天上似乎還飄著雪花,王進喜則眺望遠方。
  • 大慶油田紀念鐵人逝世50周年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雲普)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50周年紀念日。當天,來自大慶油田各條戰線的人們齊聚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以多樣的紀念活動,深切悼念鐵人,緬懷鐵人事跡,表達崇高敬意,凝聚起奮進前行的力量。
  • 「鐵人」王進喜享年47歲,留下2子3女,如今現狀如何了?
    這一句詩出自於我國石油工人王進喜,說到王進喜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由於他工作時不要命的幹勁,他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鐵人」。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石油工人之一,王進喜這名「鐵人」的故事也是屢見不鮮。這位中國的英雄,王進喜留下五名子女,現如今,他們的近況又如何呢?王進喜在1947年與妻子王蘭英成婚,並且養育了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都說虎父無犬子,作為「鐵人」王進喜的兒女,他的子女們依然是非常值得人欽佩的。
  • 大慶10大最好玩的地方,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值得一去,你去了嗎?
    2、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是大慶修建的最大的展覽館,內容非常豐富,規模很大。紀念館主要陳列了大慶石油會戰的事跡與實物,彰顯了鐵人精神對中國創業及以後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 「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暴露了啥?日本人竟從這張照片裡獲利了千萬
    比如說因為我國「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日本人仔細研究後竟從中獲利了千萬,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對「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最熟悉的應該是他這張跳入水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水泥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為結束「洋油」的時代,開展咱中國自己的油田。王進喜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
  • 筆記尋精神,鐵人的筆記你看過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鐵人王進喜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寫日記或者記手帳的習慣。
  • 「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葬進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
    可惜天妒英才,「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葬進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王進喜於1923年出生於甘肅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當中,在鄉下長大的他,從小生活就過得十分的艱苦,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幼年時期王進喜就開始為村裡的有錢人家放牛放羊,在後來甚至一度與父親淪落為乞丐,沿街乞討。
  • 我校「鐵人」紀念館被評為省級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我校「鐵人」紀念館是中國第一所在大學內興建的「鐵人」紀念館,也是繼大慶和玉門後的第三個「鐵人」紀念館。西安石油大學「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王進喜而建立。
  • 王進喜長孫王洪波:我最喜歡的爺爺的名言…… | 共和國記憶
    &nbsp&nbsp&nbsp&nbsp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的紀錄片《「鐵人」王進喜》並不是那個年代關於王進喜事跡的唯一影視作品。「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口號那時響遍全國。
  • 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讓日本人獲利千萬,造成我國最大洩密事件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有可能暴露出極其重要的線索,比如曾經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就讓日本人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還靠著這個消息獲利上千萬,造成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洩密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兒?
  • 王進喜47歲離世,死後被葬入八寶山,留下5個子女,現過得怎樣?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曾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在新中國成立時期,全國掀起了實幹熱潮,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都在努力幹活,使勁兒幹活
  • 大慶鐵人中學即將遷址,新校區地理位置優越,設計新穎
    如果你到油城大慶旅遊,那麼你會發現這裡有很多以「鐵人」命名的地方,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公園、鐵人大道、鐵人橋、鐵人廣場、鐵人小區、鐵人學校、鐵人中學等。作為對鐵人王進喜同志的紀念和城市的標誌,鐵人的印記已經成為油城大慶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 大慶兩所以「鐵人」命名的學校,孰優孰劣?誰是鐵人親手創建的?
    大慶市有兩所以「鐵人」名字命名的學校,一所是遐邇聞名的「中國百強中學」——鐵人中學,另一所是歷史悠久的鐵人學校。它們都是大慶紅色旅遊的重要站點。鐵人學校和鐵人的關係更加密切,是鐵人親手創建並親自擔任校長的學校。
  •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愛國:為國爭光、挺起脊梁走進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的大型花崗巖雕像巍然矗立,剛毅的目光凝望之下,參觀者似乎聽得到鑽機、塔吊、卡車引擎的轟鳴,看得見幾代鐵人在冰天雪地鑽杆打壘的豪邁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