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多家大醫院紛紛上線網際網路醫院,手機點一點,醫生網上見

2020-12-17 楚天都市報

網際網路醫院醫生接待患者諮詢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

醫生與患者視頻連線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劉迅 李曼英 鄭晶晶 晏雯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網上就能掛專家號,開檢查單,問診開藥諮詢治療方案……放眼江城,網際網路醫院正蓬勃興起。

2017年,武漢市中心醫院成為湖北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試點單位」。隨後的幾年,多家醫院先後試水網際網路醫療。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醫療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實下,助推網際網路醫院加速到來,武漢多家大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紛紛上線。

網絡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醫療方式,網際網路醫院也不僅僅是「去網上看病」這麼簡單,它覆蓋著醫療服務的方方面面。

一周以來,本報記者兵分數路,走訪本地各家醫院,就網際網路醫院的方方面面進行探訪。

就診體驗

患者複診 不再長途奔波

「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向專家問診,確實方便不少。」昨日,家住襄陽的汪女士說,由於要置換髖關節,今年5月她轉到武漢協和醫院進行骨科手術,順利出院後,醫生囑咐她定期複查。如果從襄陽來武漢複查,加上排隊開單、檢查、問診等流程,汪女士來一趟至少需要兩三天,路費、食宿費少說也要近千元。

得知武漢協和醫院有在線問診,她決定「遠程複查」。汪女士告訴記者,按照醫生要求,術後她在當地醫院拍片,結果出來後,在線問診時發給骨科醫生。「我只用報上就診號,醫生就能調出手術記錄。」汪女士說,骨科醫生一看片子,不到20分鐘就給出複診建議,省去長途奔波、網上搶專家號的麻煩,這樣也更利於疾病快速恢復。

在線問診 回復不夠及時

享受就診便利的同時,也有市民認為在線問診的「時效性」略有不足。家住漢口竹葉山的黃女士說,上個月一天早上因為喝了一杯隔夜奶茶,沒多久開始胃疼難受,到下午時症狀加重,胃脹氣難受,全身乏力,還一陣冷一陣熱,只好臥床休息。

「我本想去醫院,但太難受沒法出門,便想到在網上諮詢醫生,看能否自行買藥。」黃女士說,在一家醫院的在線問診平臺上,她通過文字描述了自己的症狀,然後等待醫生回復。

黃女士說,等了半小時,還未見消息,她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後發現醫生已回復,初步懷疑是急性腸胃炎,並詢問「是否發燒、嘔吐」等信息。一看回話已有1個多小時,黃女士趕緊繼續回答醫生提問,可這一次一直等到了晚上,醫生也沒有上線。

由於問診時間超過24小時,本次問診自動結束。這一次的經歷,讓黃女士覺得「也沒那麼方便」。

醫生感受

就診效率提高了 實時回復有點難

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生,是如何工作的呢?

「當患者選好醫生,點開問診界面並發出問題後,醫生的手機上就能收到消息提醒。」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許立向本報記者做了演示,他點開新消息,就進入醫生操作界面。這個界面能看到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症狀、病情描述。在對話框裡,他可以發文字、語音繼續詢問,必要時也能發起視頻。為了更好地保證視頻效果,該院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雲診間,醫生可以選擇到這裡使用電腦進行操作,通過視頻也能更好觀察患者的狀況。

當詢問到足夠信息後,醫生可以給出進一步的就診建議,也可開處方或檢查單。

「按以往的就診方式,患者來門診,掛號、排隊、就診,如果開了檢查單,檢查做完拿到結果時,很可能醫生已經下班或倒班了。現在醫生可以通過網上問診,根據需要先開好相關檢查,患者做完檢查後拿著結果來就診,再也不用擔心檢查做完醫生換了,就診效率大幅提高。」許立介紹。

記者還了解到,醫生在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多是「抽空」來完成,也就是利用醫生的休息時間,或者工作間隙的碎片時間。因此,醫院對問診答覆時間的設定一般在24小時內答覆。「理論上看這樣的安排是比較合理,但是如果對面的患者想多問幾句,而醫生馬上要上手術臺了,他這一等可能就得幾小時。」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外科醫生表示,能實時回復最好,但操作起來有點難,只能設定24小時內回復,有時候他也覺得這會讓醫生有些「吃力不討好」。

發展現狀

疫情防控大背景下 在線問診人數猛增

患者足不出戶就能預約掛號、自選醫生或專家、諮詢問診、開藥或開檢查……網際網路醫院主打便利。如果說以往人們對這種「隔空」醫療尚持觀望態度,那麼在今年初疫情暴發後,不能出門的患者依然有就診需求,恰好與網際網路醫院能夠提供的服務「無縫銜接」。江城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就此開始提速。

武漢協和醫院在省內率先開展智慧醫療。今年除夕夜,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該院開通了免費在線發熱諮詢,開通首日諮詢量就達1.2萬餘人次,截至目前,僅這一項諮詢服務就已經接診了10萬餘人次。該院門診辦公室主任袁莉介紹,協和醫院69個專科、1500餘名醫護人員參與線上看診服務,目前服務患者數近45萬人次。本月又上線了核酸、抗體檢測自助開單。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名為「武大雲醫」,2020年2月3日在全省率先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線上診療資質。目前包括核酸檢測在內的醫學檢驗項目,以及CT、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都可以通過「武大雲醫」提前預約進行,有效避免了「三長一短」以及看一次病上兩三次醫院等就醫痼疾。截至目前,「武大雲醫」線上問診量累計達20餘萬人次。

武漢同濟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李剛透露,2019年7月該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到年底患者量不到8千人次。今年疫情暴發後,1月24日發熱門診上線,線上接診量突破1萬人次。目前,該院甲乳外科的門診量,線上門診佔到30%以上;器官移植科室有25%的門診量來自線上。

「網際網路醫院是實體醫院在網際網路上的延伸。」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許立介紹,該院今年3月正式啟動網際網路醫院,截至10月初,已有超過10萬人在該院網絡醫院註冊。網際網路醫院覆蓋了醫院的全部科室,830名醫生積極報名參與,佔到門診醫生的九成,「目前,我們的網際網路醫院與醫保打通,重症醫保、普通醫保,省市醫保均可使用。患者在操作交費頁面時,點選自費或醫保支付即可。」

「諮詢、開藥、檢查、視頻問診等等,操作界面我們反覆研討,每一個設計細節儘量做到操作方便,使用感受良好。」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研發團隊成員江振華表示,即便是老年人,只要嘗試著走一遍流程,基本就能掌握。

相關焦點

  • 6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
    瞿介明所在的瑞金醫院就是疫情期間開張的215家網際網路醫院的參與者之一。像這樣由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有166家,佔比近八成。這個主導方比例與2019年的數據基本持平。數據能說出很多故事。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跟其他「網際網路+」行業不一樣,平臺始終未能戰勝「生產型企業」而成為贏家?又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又「慢」又「熱」,讓你很難隨時隨地點上一份「外賣」的醫療服務?
  • 6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原院長、春田醫管創始人段濤直言,大多數公立醫院的App是「三好」:好醜、好亂、好難用,這是因為公立醫院缺少「服務基因」,還停留在工程師思維。他認為,單體公立醫院的患者有限,醫生總時間有限,整體資源很容易見頂,所以可以做好,但難做大。
  • 醫生網上看病 藥店現場賣藥 我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上線
    日前,貴州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正式上線,遠程醫療終端將陸續入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藥店。記者第一時間來到試點之一的噴水池和平大藥房,親自體驗了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帶來的便利。 網上掛號連線醫生 通俗的理解,遠程醫療終端就是一臺安放在藥店內的電腦。
  • 江城多家醫院推分時預約診療 患者爽約將列入黑名單
    記者獲悉,目前江城多家醫院推行了分時段預約診療,患者提前預約後,按時到醫院即可,不用再久坐苦等。候診時間大大縮短14日上午10點半左右,家住黃石路的彭女士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候診。她說,自己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常來找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趙蘇主任看病。」趙主任的號很難掛,以前看病得6點出門,趕早在窗口排隊。
  • 第一代「觸網」醫生宮大鑫:用「產品思維」建網際網路醫院
    「我很早就在網上多點執業,只要出現一個應用,就去註冊使用。」宮大鑫說,或許正是因為「觸網」很早,所以院領導才讓他掌舵智慧醫院管理部,負責智慧醫院管理和服務的建設。給予醫生維護個人主頁的權限,功能看似簡單,但好處不少,既能豐富服務形式和內容,還能提高醫生的效率。這是中國醫大一院網際網路醫院眾多微小創新中的一點。
  • 安徽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試運行
    10月17日,由安醫大一附院打造的安徽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試運行,今後,只要通過電腦或是手機就能與醫生進行圖文、視頻問診,並能預約檢查,真正讓患者「少跑路」「不跑路」。目前,通過安醫大一附院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等,都可以進入該院網際網路醫院。昨天,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一把。首先在手機上點擊安醫大一附院「官微」的「就醫服務」,即可一鍵進入網際網路醫院。
  • 貴州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上線
    醫衛行業 醫生網上看病 藥店現場賣藥貴州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上線,目前在噴水池、紀念塔兩藥店試點市民可享受到免費的一對一專家問診服務  日前,貴州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正式上線,遠程醫療終端將陸續入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藥店。記者第一時間來到試點之一的噴水池和平大藥房,親自體驗了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終端帶來的便利。  網上掛號連線醫生  通俗的理解,遠程醫療終端就是一臺安放在藥店內的電腦。
  • 綏化微醫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成為黑龍江首家市級網際網路醫院
    綏化微醫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成為黑龍江首家市級網際網路醫院 黑龍江綏化市迎來全市第一家網際網路醫院。
  • 避免交叉感染 福州多家醫院開通網上診療
    新華網福州2月6日電(劉豐)近日,福州多家醫院發布疫情防控期停診信息。不過,為方便病人就醫,避免交叉感染,醫院紛紛利用網際網路醫院優勢開通網上診療。  福建省立醫院:該院網際網路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網際網路診治諮詢平臺」已上線,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等科室專家提供在線諮詢問診服務,接受有乾咳、乏力、發熱等症狀的病友諮詢。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該院網際網路醫院開通「發熱門診(兒科)義診諮詢」服務,每天服務時間為8:00—21:00,提供一對一的免費在線諮詢服務。
  • 點讚江城最美醫生——湖北省中山醫院
    作為江城最先一批學習微創介入技術的腦血管專家,彭小祥在宣武醫院以學習組組長的身份,主刀操持過200多例介入手術。一年後,他在介入導師「技術成熟」的肯定聲中學成歸來。在他的主持下,省中山醫院開設腦血管病介入中心。    此後,眾多病人紛紛慕名而來。
  • 實例| 上海公立網際網路醫院的困境及解決對策
    傅春瑜拿著手機給記者演示,點進「預約掛號」後,患者選擇好院區和科室,點下預約按鈕,不到一秒就完成了網上掛號的操作,「毫秒級的響應速度,背後卻蘊藏著許多創新設計和技術改良,為了不讓患者的手機總是顯示加載的小圈圈,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我們技術部門力求極致和完美。」
  • 【一部手機,輕鬆就醫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
    【一部手機,輕鬆就醫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 2020-08-18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網際網路醫院「發熱門診」上線 市民可通過網上渠道諮詢
    27日,記者從濟南市疫情防控應對處置應急指揮部了解到,截止到1月27日晚上8點,濟南14家醫院開通網際網路醫院發熱諮詢門診,並統一入口,濟南市民關注「健康濟南共建共享」公眾號後,即可進入線上發熱門診,進入相應醫院的小程序,與醫生進行實時在線問診諮詢。
  • 浙江省人民醫院攜手騰訊共建網際網路+智慧醫院;中國銀行手機銀行...
    浙江省人民醫院是浙江規模最大的集醫療、科研、教學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之一,在浙江醫療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次與騰訊公司展開合作,浙江省人民醫院加入「人工智慧醫學聯合實驗室」,同時聯合4家託管醫聯體醫院和數家緊密合作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騰訊網際網路+醫療大數據研究示範基地」,開展人工智慧技術在輔助診療方面的研究,推進「騰訊覓影」落地浙江。
  • 威海市立醫院:發揮「網際網路+醫療」優勢,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在深入推進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中,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聚焦聚力群眾需求,通過換位體驗換位思考找準群眾看病就醫辦事中的堵點痛點,以問題為導向即知即改、立查立改,確保老百姓反映的問題真正解決到位,把服務辦到老百姓心坎兒上,不斷提升就醫問診滿意度。
  • 照顧復工復產的上班族,方便市民錯峰問診,江城多家醫院重啟夜間...
    今晚,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夜間門診首日開診,短短3小時已有十多位市民前往針灸治療,而在數公裡外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夜間門診受到上班族歡迎,不少人下了班前來就診。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曾經一度關停的夜間門診再度重啟,江城多家醫院開始延長門診時間或加開夜檔,為白天無法就醫的患者提供就診方便。
  • 七家「網際網路醫院」24小時在線 聽聽醫生專業指導
    2月12日,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截至目前,瀋陽全市共有中國醫大一院、醫大二院、醫大四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瀋陽興齊眼科醫院和瀋陽眼醫眼科網際網路醫院等7家機構申請開展網際網路醫院和網際網路診療,且已經獲批。
  • 富平縣首家網際網路醫院平臺上線運行
    近日,富平縣醫院在全市縣級醫院率先開通「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平臺,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體驗掛號結算、遠程診療、諮詢服務等貼心就醫服務,開啟全新的看病結算新模式。記者在縣醫院兒科診室看到,醫生劉新強正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接診一名患兒家長的諮詢。這個病情發生有多長時間了?有沒有流清鼻,或者是噁心嘔吐,大小便都好著吧,發燒的時候體溫最高是多少度?
  • 手機預約,在家看病!天津首批15家基層醫院開通「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符合三類門特病、七個「門大」科室就診條件的參保人,只需一部手機即可享受在線複診、醫保支付、送藥到家服務;需要傷口護理、靜脈採血等專業護理的老人,也可以由子女用手機預約附近的醫護人員上門,免去奔波往返。近日天津連續降溫,平時需要頂著寒風到醫院給家人預約特需服務的陳華(化名)如今省心不少。60多歲的陳先生家住西青區中北鎮,和夫人一起照顧癱瘓在家、靠胃管進食的嶽父。
  • 在線問診量位列市級醫院第一,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因新冠疫情的關係,非接觸式經濟形態異軍突起,網際網路醫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有三甲醫院,有社區醫院。 醫院紛紛開闢「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