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院醫生接待患者諮詢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
醫生與患者視頻連線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劉迅 李曼英 鄭晶晶 晏雯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網上就能掛專家號,開檢查單,問診開藥諮詢治療方案……放眼江城,網際網路醫院正蓬勃興起。
2017年,武漢市中心醫院成為湖北省首家「網際網路醫院試點單位」。隨後的幾年,多家醫院先後試水網際網路醫療。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醫療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實下,助推網際網路醫院加速到來,武漢多家大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紛紛上線。
網絡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醫療方式,網際網路醫院也不僅僅是「去網上看病」這麼簡單,它覆蓋著醫療服務的方方面面。
一周以來,本報記者兵分數路,走訪本地各家醫院,就網際網路醫院的方方面面進行探訪。
就診體驗
患者複診 不再長途奔波
「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向專家問診,確實方便不少。」昨日,家住襄陽的汪女士說,由於要置換髖關節,今年5月她轉到武漢協和醫院進行骨科手術,順利出院後,醫生囑咐她定期複查。如果從襄陽來武漢複查,加上排隊開單、檢查、問診等流程,汪女士來一趟至少需要兩三天,路費、食宿費少說也要近千元。
得知武漢協和醫院有在線問診,她決定「遠程複查」。汪女士告訴記者,按照醫生要求,術後她在當地醫院拍片,結果出來後,在線問診時發給骨科醫生。「我只用報上就診號,醫生就能調出手術記錄。」汪女士說,骨科醫生一看片子,不到20分鐘就給出複診建議,省去長途奔波、網上搶專家號的麻煩,這樣也更利於疾病快速恢復。
在線問診 回復不夠及時
享受就診便利的同時,也有市民認為在線問診的「時效性」略有不足。家住漢口竹葉山的黃女士說,上個月一天早上因為喝了一杯隔夜奶茶,沒多久開始胃疼難受,到下午時症狀加重,胃脹氣難受,全身乏力,還一陣冷一陣熱,只好臥床休息。
「我本想去醫院,但太難受沒法出門,便想到在網上諮詢醫生,看能否自行買藥。」黃女士說,在一家醫院的在線問診平臺上,她通過文字描述了自己的症狀,然後等待醫生回復。
黃女士說,等了半小時,還未見消息,她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後發現醫生已回復,初步懷疑是急性腸胃炎,並詢問「是否發燒、嘔吐」等信息。一看回話已有1個多小時,黃女士趕緊繼續回答醫生提問,可這一次一直等到了晚上,醫生也沒有上線。
由於問診時間超過24小時,本次問診自動結束。這一次的經歷,讓黃女士覺得「也沒那麼方便」。
醫生感受
就診效率提高了 實時回復有點難
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生,是如何工作的呢?
「當患者選好醫生,點開問診界面並發出問題後,醫生的手機上就能收到消息提醒。」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許立向本報記者做了演示,他點開新消息,就進入醫生操作界面。這個界面能看到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症狀、病情描述。在對話框裡,他可以發文字、語音繼續詢問,必要時也能發起視頻。為了更好地保證視頻效果,該院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雲診間,醫生可以選擇到這裡使用電腦進行操作,通過視頻也能更好觀察患者的狀況。
當詢問到足夠信息後,醫生可以給出進一步的就診建議,也可開處方或檢查單。
「按以往的就診方式,患者來門診,掛號、排隊、就診,如果開了檢查單,檢查做完拿到結果時,很可能醫生已經下班或倒班了。現在醫生可以通過網上問診,根據需要先開好相關檢查,患者做完檢查後拿著結果來就診,再也不用擔心檢查做完醫生換了,就診效率大幅提高。」許立介紹。
記者還了解到,醫生在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多是「抽空」來完成,也就是利用醫生的休息時間,或者工作間隙的碎片時間。因此,醫院對問診答覆時間的設定一般在24小時內答覆。「理論上看這樣的安排是比較合理,但是如果對面的患者想多問幾句,而醫生馬上要上手術臺了,他這一等可能就得幾小時。」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外科醫生表示,能實時回復最好,但操作起來有點難,只能設定24小時內回復,有時候他也覺得這會讓醫生有些「吃力不討好」。
發展現狀
疫情防控大背景下 在線問診人數猛增
患者足不出戶就能預約掛號、自選醫生或專家、諮詢問診、開藥或開檢查……網際網路醫院主打便利。如果說以往人們對這種「隔空」醫療尚持觀望態度,那麼在今年初疫情暴發後,不能出門的患者依然有就診需求,恰好與網際網路醫院能夠提供的服務「無縫銜接」。江城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就此開始提速。
武漢協和醫院在省內率先開展智慧醫療。今年除夕夜,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該院開通了免費在線發熱諮詢,開通首日諮詢量就達1.2萬餘人次,截至目前,僅這一項諮詢服務就已經接診了10萬餘人次。該院門診辦公室主任袁莉介紹,協和醫院69個專科、1500餘名醫護人員參與線上看診服務,目前服務患者數近45萬人次。本月又上線了核酸、抗體檢測自助開單。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名為「武大雲醫」,2020年2月3日在全省率先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線上診療資質。目前包括核酸檢測在內的醫學檢驗項目,以及CT、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都可以通過「武大雲醫」提前預約進行,有效避免了「三長一短」以及看一次病上兩三次醫院等就醫痼疾。截至目前,「武大雲醫」線上問診量累計達20餘萬人次。
武漢同濟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李剛透露,2019年7月該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到年底患者量不到8千人次。今年疫情暴發後,1月24日發熱門診上線,線上接診量突破1萬人次。目前,該院甲乳外科的門診量,線上門診佔到30%以上;器官移植科室有25%的門診量來自線上。
「網際網路醫院是實體醫院在網際網路上的延伸。」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許立介紹,該院今年3月正式啟動網際網路醫院,截至10月初,已有超過10萬人在該院網絡醫院註冊。網際網路醫院覆蓋了醫院的全部科室,830名醫生積極報名參與,佔到門診醫生的九成,「目前,我們的網際網路醫院與醫保打通,重症醫保、普通醫保,省市醫保均可使用。患者在操作交費頁面時,點選自費或醫保支付即可。」
「諮詢、開藥、檢查、視頻問診等等,操作界面我們反覆研討,每一個設計細節儘量做到操作方便,使用感受良好。」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研發團隊成員江振華表示,即便是老年人,只要嘗試著走一遍流程,基本就能掌握。